清人張潮曰“有多聞直諒之友謂之福”,可見交友有益人生。儒家說人倫有“五?!?,即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其中,“朋友”關系是最為自由愜意的。朋友與親戚有所不同,親戚之間親情的親與疏是一種天然關系,自身別無選擇。而交朋結(jié)友則全憑個人的好惡,朋友之間交情的薄與厚靠相互間的培養(yǎng)。
人世間,讓人欣嘆、羨慕的友誼不多,如伯牙、子期那樣的知音,劉、關、張?zhí)覉@結(jié)拜的生死交,千百年來,一直成為人們心中尋找友誼的理想和愿望。
平庸的友誼多是應酬,而真正高潔深厚的友誼則是一種責任。所謂“滿腔熱血酬知己”、“寧無百全求一友”,說的都是擇友的重要性??鬃釉凇墩撜Z》中有一句處世箴言:“毋友不如己者”,即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做朋友?!都榻?jīng)》中佛祖在回答眾神“如何獲得幸福與最吉祥”時也說:“勿近愚癡人,應與智者交,尊敬有德者,是為最吉祥?!边@兩位大智大仁者異口同聲所講的交友之道,實質(zhì)上是告誡人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交益友,立品行”的人生道理。
當今時代,地球被稱為“村”了,人際交往、信息交流更為頻繁,酒友、牌友、網(wǎng)友、舞友,萍水相逢皆稱朋友。開口是“零距離接觸”,閉口是“哥們兒兄弟”,可這都是牌桌、酒席上的套話,多是投機心態(tài)、利用心態(tài)、作秀心態(tài)、市井心態(tài),當不得真的?,F(xiàn)實生活中,交友不慎自損其身的例子不勝枚舉,昨日有酒有肉,推杯換盞,“割頭不換”;今朝過河拆橋,落井下石,恩義全無。
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其?nèi)涵說的也是擇友的道理。古代圣哲擇友的標準是:“所與交友,必也同志。”結(jié)高尚者做朋友,習得高尚;結(jié)謙敏者做朋友,謙謙得見賢思齊。正所謂:“好朋友是一座高山,一派尊嚴;好朋友是一條溪流,一脈智慧;好朋友是一塊厚土,一片淳愛?!?/p>
誠然,交朋友不易。古人總結(jié)交友的經(jīng)驗,認為朋友之中,既有“道義相砥,過失相規(guī)”的“畏友”,“緩急可共,生死可托”的“密友”;也有“甘言如飴,游戲征逐”的“昵友”,甚至有“利則相攘、患則相傾”的“賊友”。有歐陽修贊揚的“同道”,也有他深惡痛絕的“同利”。魯迅先生也說過:騙子有屏風,屠夫有幫手,在他們之間,也可以叫“朋友”。朋友形形色色,真真假假,魚龍混雜,因此人世間又有“朋友如霧”之說。
還是歌德說得好:“真正的朋友在患難中對友誼絕對忠誠,真正的朋友在危險中對友誼絕對堅定。”忠誠是衡量朋友的試金石,既檢驗朋友,也檢驗自我。
劉玉峰薦自《中國氣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