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性行為在幼兒的成長過程中不同程度地普遍存在。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逐漸懂事了,大多數(shù)孩子的任性行為會被慢慢克服直至消失。但如果幼兒有嚴重的任性行為,經(jīng)常被同伴排斥,幼兒就會因此而失去學習與人相處的機會,他的社會適應(yīng)能力的發(fā)展和心理的健康成長都將受到嚴重的影響?,F(xiàn)代社會是合作和共享的時代,社會適應(yīng)能力的發(fā)展對每個人的成長十分重要,因而對幼兒嚴重任性行為的教育糾正在現(xiàn)代社會里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
糾正幼兒的任性行為,應(yīng)從以下兩方面著手。
一、重視家庭教育,家園密切配合
幼兒嚴重任性行為的形成一般都有明顯的家庭嬌寵的原因。對幼兒嚴重任性行為的認識,大部分家庭中存在兩種常見的現(xiàn)象:一種是大人認為孩子年齡小,任性是自然的,孩子長大了就會改;另一種是大人認識到幼兒有任性行為,但缺乏教育方法,無可奈何。要糾正幼兒嚴重任性行為,家庭環(huán)境非常重要。如果在幼兒園幼兒的任性行為得到了管束,而在家里,家長卻放縱孩子,這樣不但教育效果差,還會對克服和糾正幼兒的任性行為起反作用。所以家長應(yīng)充分認識幼兒嚴重任性行為對其成長的危害,從而認真負責地擔負起與幼兒園相互配合的教育任務(wù)。同時,家長還應(yīng)向教師學一些基本的教育方法,特別要杜絕孩子一任性就遷就、滿足的錯誤做法。
二、采用正確誘導(dǎo)為主,強制性措施為輔的方法
正面誘導(dǎo)指的是符合幼兒心理特點、有利于改變?nèi)涡孕袨榈慕逃椒?,包括各種形式的表揚、獎勵,道理的灌輸,通過活動建立體驗,等等;強制性措施指的是糾正任性錯誤的逆任性心理的教育措施,如不理睬幼兒無理的哭鬧,對幼兒講道理,如果幼兒欺負了同伴必須道歉等等。
這個方法包含兩層意思:一是要以正面誘導(dǎo)為主,必要時輔以強制性手段;二是要采用符合幼兒接受心理的教育方法,不要采用簡單的說教,更不要采用粗暴的批評、體罰。
經(jīng)過實踐和總結(jié),筆者認為采取以下一些具體的做法可以有效地糾正幼兒的任性行為。
(一)及時獎勵幼兒的良好行為以削弱任性行為
美國心理學家林因·克拉克認為孩子的“良好行為與不良行為都是孩子所接受的獎勵造成的。有時父母會在‘無意中’獎勵和強化了孩子的不良行為?!笨梢姫剟钤谛纬捎變毫己眯袨?、克服任性行為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任性的孩子并不總是任性,他也想表現(xiàn)、想引人注目。家長要做一個有心人,細心地觀察分析任性幼兒的言行。當任性的幼兒沒有表現(xiàn)出任性的行為,家長應(yīng)給予目光接觸、微笑、拍肩、擁抱、口頭表揚等精神性獎勵。當其表現(xiàn)出講道理、合作、友好、分享、自覺整理玩具等良好行為時,家長要及時給予小紅星、粘貼紙、手工紙、糖果以及飛翔玩具等物質(zhì)獎勵以強化幼兒正面的、積極的、良好的行為,使任性行為逐漸消退。
特別要注意不能滿足幼兒通過任性行為提出的要求。如家長忙碌的時候,任性的孩子會表現(xiàn)出一些反常的舉動以引起父母的注意,如高聲尖叫、打翻玩具、哭鬧等,這時如果家長馬上放下自己手頭的事情而去關(guān)注孩子,其實就是對孩子任性行為的“滿足”;再如當幼兒用搶奪、哭鬧、發(fā)脾氣等方式想得到某樣物品時,家長若因為受不了孩子的哭鬧而讓步,同樣也是對孩子任性行為的“認可”。所以,千萬不要在無意中獎勵了幼兒的任性行為,而應(yīng)暫不去關(guān)注或暫不予滿足,過后再與孩子講理。
(二)角色轉(zhuǎn)換,削弱幼兒自我中心的意識
幼兒的任性很大程度上源于自我中心意識。通過游戲讓幼兒扮演各種角色,如家長和孩子互換角色,對削弱幼兒自我中心意識有一定的作用。因為幼兒在扮演角色的過程中,模仿的是角色的言行,所以幼兒在模仿父母平時的言行的過程中,父母可以將幼兒平時的任性行為表現(xiàn)出來,讓幼兒認識到自己的無理,削弱和淡化幼兒的自我中心意識。
(三)“溫和”地懲罰幼兒的任性行為
任性的孩子有時為了隨心所欲地達到目的,會無休止地糾纏、抱怨、喊叫、哭鬧。在這種情況下,家長可以采取適當?shù)摹皽睾偷膽土P”來制止幼兒的任性行為?!皽睾偷膽土P”是指區(qū)別于嚴厲懲罰(恐嚇、譏諷、鞭打)的批評、自然結(jié)果、邏輯結(jié)果和行為處罰。比如幼兒不愛護圖書,亂扔圖書,就用自然結(jié)果的方法懲罰他,只許他看破圖書;又如有的幼兒不愛護、不整理玩具,亂扔玩具,或不和同伴友好相處,就用邏輯結(jié)果的方法懲罰,即沒收他心愛的玩具,或不讓他與同伴玩;如果幼兒故意欺負同伴或嚴重影響活動的正常進行,就用行為處罰方法,即取消他參與活動的機會,令其休息,或隔離思過。這些方法對抑制嚴重任性的行為比較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