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常去報刊亭買雜志都會面臨一個問題——雜志太多,不到十平方的報刊亭想把上百種報刊都展示出來有些難度。報紙因為流通比較快,一般占去了窗口前的這塊有利位置,賣報的老板比較容易從半平方的窗口探出頭來給客戶拿報和收錢??餂]有資本占領(lǐng)這塊陣地,一般是整齊的一層層擺在廳內(nèi),基本上從地面到亭子頂部都擺滿了雜志,而且這些雜志不是攤開了擺,而是一本壓一本,這樣可以有效的利用小小的空間,讓更多的雜志有機會展示給讀者。這樣就給雜志的設(shè)計者提出了一個課題,如何設(shè)計才會讓自己的雜志有更多的機會在報刊亭展示給讀者。
雜志名的位置
報刊亭雜志上架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由上到下一層一層擺下來,二是由左到右一層一層擺到尾。第一種擺法展示給讀者的是雜志的上半部分,大約是雜志整個封面的四分之一;第二種擺法展示給讀者的是雜志的左半部分,也大約是雜志整個封面的四分之一,這兩個四分之一可以給我們這樣一個信息——把雜志最需要表現(xiàn)的設(shè)計在這兩個四分之一內(nèi)。而更重要的一點就是這兩個四分之一的交叉處,也就是雜志封面的左上拐角位置,無論報刊亭采用哪種擺法上架,這個位置都可以展示給讀者,所以最好是從這一個拐角就能分辨出是一本什么雜志,想必有此殊榮的只有雜志名或雜志的商標了。
雜志名的字體
雜志名和書名一樣,要求簡單、好認、易記,除了一些用名人書法作為雜志名之外,一般要求設(shè)計的雜志名不但要美觀,而且要好認。有些雜志為了好看,把雜志名設(shè)計得像花一樣,很美但不好認,要讀者拿著雜志在那里捉摸好長時間,你看像這個字,他看像那個字,這樣的設(shè)計千萬不能要。
封面的格調(diào)
雜志封面的色系一般要設(shè)計得比較靚麗、搶眼,最好不要設(shè)計為白色系和黑色系,白色系特別容易臟,放在報刊亭要經(jīng)過好多人的手翻來翻去,一臟就顯得舊,花錢買個舊雜志自然心里不舒服;黑色系設(shè)計好了比較搶眼,但給人的感覺卻有些深沉、莊嚴,雜志本來就是調(diào)劑人一天工作中繃緊的神經(jīng)的,有這樣的一個深沉、莊嚴的封面,調(diào)劑的效果就大大地減弱了。上報刊亭的刊物封面設(shè)計要突出一個“活”字,就像進入迪士高,聽到音樂就想“蹦”。封面“活”起來了,就可以一下抓住讀者的眼球,讓讀者的視神經(jīng)一跳,就有了購買的欲望。
封面的不變和萬變
雜志封面的不變:其一,雜志的名字不能變,雜志的名字就像人名,沒有十分必要就不要隨便改動,選擇啥樣的字體以及大小也最好固定下來,別輕易去改動它;其二,雜志的格調(diào)不要頻繁變動,雜志的格調(diào)代表著雜志的方向和主旨,如果變得太勤,給讀者的感覺是這本雜志是不是辦不下去了等等;其三,雜志的封面框架和開本不要變(例如:《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的紅色“C”字邊框和大16開的開本,《讀者》雜志的鏡框式的封面和大16開的開本,保持了幾年到幾十年);雜志的框架和開本就像大樓的框架一樣,不要輕易變,變了就有一種陌生感。
雜志封面的萬變,雜志的框架好像一個精美的像框,里面的圖片可以隨著內(nèi)容的走向而有不同的選擇,最好是和內(nèi)容有相關(guān)鏈接的圖片,把雜志每期的主打欄目不但要用文字表現(xiàn)出來,而且用圖片表現(xiàn)出來,這樣讓封面這塊陣地就發(fā)揮了更好的價值,這樣也就有了封面故事,有了深度。
在封面設(shè)計上有很多雜志都做得很到位,例如《中國國家地理》、《時代周刊》以及《收藏界》等等。《收藏界》雜志現(xiàn)在看來對封面的改革是成功的,在其剛創(chuàng)刊時對封面上的“收藏界”三個字的位置作過三次調(diào)整,最后確定在占住有利地形——左上拐角這個位置,每次封面的古玩照片在內(nèi)容里都有大篇幅的介紹,這樣到位的封面設(shè)計一定會在雜志市場上走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