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君
在河南省新鄉(xiāng)市一個窄小胡同內的“馬記搟面皮”店,住著一對寒門雙胞胎兄弟,他們倆靠父母賣涼皮、自己打零工,節(jié)衣縮食完成學業(yè),并雙雙參加了全國奧林匹克數學競賽,榮獲一、二、三等獎。2005年9月,倆人被清華大學和北京理工大學錄取,成為令人羨慕的"驕子"。
雙胞兄弟
父母隨兒上學去打工
1988年9月,河南省焦作市馬可義和張明娥夫婦順利生下了一對男孩雙胞胎。
王可義夫婦都是高考落榜生,在他們的夢想一次次破滅之后,把希望寄托給了后代。馬吉、馬祥是對聰明過人的孩子,3歲的時候,就可以背30多首唐詩,數100多個數。父母給他們買了一堆粉筆,讓他倆寫寫畫畫。小哥倆寫的字規(guī)規(guī)矩矩,畫的畫很有靈氣,大人們說:“這兩個孩子將來肯定有出息......”
6歲的時候,馬吉、馬祥高高興興地上學了。
上課時,馬吉和馬祥喜歡這兒看看,那兒瞅瞅,下課還喜歡組織同學搞一些惡作劇。但他們倆學習很好。數學老師剛剛出完題,馬祥就舉手說出答案;上語文課時,老師帶著學生念幾遍,他倆竟然會背誦了。老師很喜歡這對愛搗亂但很聰明的雙胞胎,他倆也很快在學校成了“冒尖”的學生。
進入初中后,兄弟倆表現出對數理化極大的興趣和愛好,每次考試他倆都是第一、第二。為了給孩子創(chuàng)造個好的學習環(huán)境,不讓孩子奔波在回家途中,馬可義夫婦商量,從10多公里外的村里,搬到鄉(xiāng)里照顧孩子。就這樣,他們在鎮(zhèn)上租了兩間房,母親一邊幫助人家打工干點零活,一邊給孩子做飯,父親去建筑隊干一些體力活供孩子上學。
父母含辛茹苦,拚命掙錢,為孩子買書和學習用具,懂事的兄弟倆相互幫助,你追我趕。哥哥馬吉的語文、物理很好,但數學稍差一點,弟弟馬祥就每次出一些數學題,倆人各自做,看看誰做的快,錯的少。馬祥不喜歡語文,馬吉就鼓勵他,講一些語文學習技巧和作文寫作方法。他倆各門功課進步很快。
2002年7月20日是中考發(fā)榜的日子,馬祥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績,被河南省重點中學——河南師范大學附中錄取,馬吉則被焦作市重點中學錄取。
看到成績后,馬祥激動地抱住父母高興得直跳,馬吉卻坐在一邊悶悶不樂,淚水順著臉頰流了下來??荚嚽?,兄弟倆相約共同報考河南師大附中,看著馬吉落榜了,馬祥勸哥哥說:“咱倆一起去溫縣一中讀書吧!說好咱倆18歲前不分開的?!?/p>
幾天后,馬祥找到河南師大附中的校長說:“我有個雙胞胎哥哥,學習一直是班里前幾名,這次沒考好,只能上溫縣一中,能不能讓他跟我一塊到咱學校上學?”校長被感動,當場表態(tài)接收馬吉?;貋砗?,馬祥急急忙忙給父母、馬吉報喜,然后,卻默不作聲了,父母問:“咋了?”,他說校長讓交5000元錢擇校費……
馬可義知道,家里一貧如洗,欠親戚朋友家1000多元錢還沒還呢!現在上哪里借錢呢?但夫妻倆決心已定,就是砸鍋買鐵也要讓孩子上學。馬可義在還偷偷跑到醫(yī)院賣了400cc血……
汗滴淚浸
奧數場上兄弟競風流
2002年9月,馬吉、馬祥倆高高興興地來到新鄉(xiāng)河師大附中上學了,而且被分到同一個班里。
溫縣與新鄉(xiāng)相距150公里的路程,兄弟倆返回家里一趟,僅路費就需要80多元錢。為了節(jié)約路費,星期天他們一般都不回去,在教室里學習。時間一長,兄弟倆消瘦了,母親心疼得不得了,她越來越感到年幼孩子遠走他鄉(xiāng),沒有照顧不行。于是,她就與丈夫商量:“孩子在新鄉(xiāng)沒有照顧,一天三頓喝稀飯啃咸菜,時間一長會把身體弄垮的,反正咱家也什么沒值錢東西了,不如咱一塊到新鄉(xiāng)去,一邊打工一邊照顧孩子吧。”
9月底,馬可義夫婦到河師大附近租了間房子,父親馬可義去建筑工地找了份工作,母親在學校門口一個商店幫人家干活,一個月僅有100多元,日子過得緊緊巴巴,整天吃白菜、土豆,也不能為孩子改善伙食。
天氣漸漸轉涼了,母親張明娥怕孩子著涼。有一天,她乘中午吃飯時,給馬吉、馬祥送衣服,在食堂的一個偏僻角落里發(fā)現兄弟倆一人拿一個饅頭端著一碗白開水,張明娥看到這場面,苦笑著說:“爸爸媽媽沒照顧好你哥倆呀!”說著,扭過頭就走,在學校不遠處的墻角痛哭起來……
這天晚上,馬可義夫婦商量著自己做些生意,他們再也不能讓孩子們就著白水啃饅頭了。第二天,馬可義聽說平原路新鄉(xiāng)賓館附近有一間門面房需要轉讓,夫妻倆急忙跑過去跟人家討價還價,最后以每月3000元的價格轉讓給他們。張明娥前些年專門到西安學過做面皮,平原路又是新鄉(xiāng)市的商業(yè)步行街,客流量很大,于是夫妻倆決定做面皮生意。馬可義回老家找親戚朋友借了5000元錢,置了些餐具,買了些面粉,一周后,“馬記搟面皮”開業(yè)了……
馬可義家的生活有了好轉,馬吉、馬祥也適應了學校環(huán)境和老師教學方法。期末考試時,馬祥在全校同年級考了第一,馬吉考了個第十名,取得驕人成績,兄弟倆也被人刮目相看了。
馬吉、馬祥兄弟倆有個約定,上高二時都去參加全國數學奧林匹克競賽。相約奧數賽場是他們夢寐以求的愿望,如果能獲獎,就可以高考加分而且還能取得保送上大學的機會。為此,兄弟倆學習更努力了,相互鼓勵,相互幫助,相互競爭。那些天,他們除了吃飯幾乎一直在教室,晚上還挑燈夜戰(zhàn),老師有時心疼他們就強行把教室的燈關掉,他們就跑到宿舍走廊里看書。第二天,老師在全班狠狠“批評”他倆,并規(guī)定,學習不能超過晚上11點。
2004年9月,馬吉、馬祥經過層層選拔,代表學校參加全國奧林匹克數學競賽。半月后,傳來了好消息,馬祥拿了一等獎,馬吉獲得二等獎。
龍?zhí)T
兄弟倆夢圓清華北理
參加全國奧林匹克數學競賽后,兄弟倆又開始了新一輪的競賽。前一段時間,為了迎接奧數競賽,他們落下了許多課程,爭粉奪秒的惡補開始了。
沒幾日,馬祥發(fā)起高燒,嘔吐不止,馬吉急忙把弟弟送到醫(yī)院。醫(yī)生說:“馬祥疲勞過度,營養(yǎng)不良,引起傷風感冒,輸點液體,休息幾天就好了?!瘪R吉忙碌了幾天,等護士給馬祥扎上針后,馬吉已趴到病床邊呼呼睡著了,從家里趕到醫(yī)院的馬可義夫婦看后心痛得直落淚。
馬祥對哥哥說:“為了咱倆上學,家也沒有了,爸媽整天靠賣面皮供咱,咱倆只有好好學習,爭點氣,考上大學,報答父母養(yǎng)育之恩。”兄弟倆還總結出了一套“理解+記憶”的學習方法,他們的學習方法被學校廣泛推廣。
馬吉、馬祥兄弟倆成了全校學習的榜樣,尤其是,馬祥獲得全國奧林匹克數學競賽一等獎后,全國名牌大學都在關注他們。按照有關規(guī)定,凡在全國奧林匹克學科競賽獲一等獎的學生可以免試入校。2005年2月,春節(jié)剛剛過完,馬祥就接到上海復旦大學邀他入學的函,附中校方也準備向清華、北大、復旦等名牌大學保送他。校方征求馬祥的意見時,馬祥給老師說:“我想到清華大學上學,很小就有這樣夢想,現在機會來了,我想去清華,保送不了,我就考試。”憨厚老實的馬祥說出了自己心里話,也把上清華作為自己奮斗目標。3月5日,馬祥作為全校優(yōu)秀學生被推薦到了清華大學,卻在面試的時候被刷了下來。
沒有被保送上清華,對馬祥打擊很大,但同時也激起了他向清華沖刺的決心和信心。那段時間,哥哥馬吉一直陪伴弟弟學習,他們還像往常一樣在學習上互不相讓,生活上相互謙讓。在馬祥去北京面試那幾天,馬吉也陸續(xù)收到一些大學邀請函,但他都一一放棄了,他要與弟弟一塊進京。尤其是,當他看到弟弟被清華陶汰的消息后,便與弟弟一起相約:一定考清華大學。
2005年6月7日,馬氏兄弟自信地步入考場。入場前,兄弟倆雙手擊掌,互相鼓勵,要在這人生考場中實現自己心中的夢想。第一天考完后,兄弟倆輕松地走出了考場,臉上洋溢著自信的微笑。當晚上兄弟倆準備好好休息,準備應戰(zhàn)第二場時,深夜,馬吉突然發(fā)起38度高燒,盡管當晚在醫(yī)院輸了兩瓶液體,但第二天馬吉上考場時,仍然頭疼得厲害,他咬著牙考完了試。
2005年7月26日,馬祥收到了清華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三天后,馬吉也收到了北京理工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寒門出“狀元”,馬氏兄弟考上清華、北理大學消息不脛而走,河南的《大河報》、《平原晚報》爭相報道這一新聞,馬氏兄弟從新鄉(xiāng)到河南也成了“名人”。然而,正當全家人興奮不已時,馬吉、馬祥的學費也成了全家人難題,馬可義夫婦靠著自己每天賣面皮所得30多元錢,何時能湊足幾萬塊錢的學費呢?懂事的馬吉對父母說:“弟弟上清華了,我再復習一年,明年一定能考上清華。”馬可義夫婦知道馬吉的內心想法,他不愿意讓自己父母因為學費太作難。河師大校長知道后伸出了救助之手,一次性給馬祥獎勵1.5萬元,新鄉(xiāng)市團委也動員大家集資助學。馬可義把兩個兒子考上清華北理的消息制成橫幅在窄小的胡同招攬顧客,群眾們自發(fā)地去吃馬家面皮,有時一天吃面皮的人就達1000多人,有的干脆向收款箱投進10元錢轉身就走,他們用這種樸素的方式,幫助馬氏兄弟。
馬吉、馬祥雙雙考上名牌大學成了“名人”后,新鄉(xiāng)市許多學生家長、學校,請兄弟倆介紹學習經驗和體會。后來,人數漸漸增多,他們干脆在附近的學校辦起了講座,短短十多天,聽講的人數就達5000多人。有些人丟下100、200元報酬,兄弟倆堅決拒絕,他們深情地說:“我們倆是靠大家的幫助考上大學的,今天我把學習經驗介紹給弟弟妹妹們,我怎能收錢呢!”大家紛紛對這哥倆豎起了大拇指。
(責編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