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藥療有安全隱患
在最近召開的“中國國際自我藥療·非處方藥物展覽會”上,有關專家指出,我國自我藥療市場的迅速擴大和消費者安全意識與知識的欠缺形成強烈反差,不僅危及消費者的身體健康和自我藥療產業(yè)的發(fā)展,也反映出藥學科普教育的不足。
據會議披露的一項社區(qū)調查表明,居民患病后選擇自我藥療的比例,由2001年的39.6%,2004年上升為49.8%。但北京安貞醫(yī)院提供的調查顯示,在選擇自我藥療的居民中,有66.5%的人混淆了非處方藥和處方藥;有74.5%的人缺乏安全用藥知識,只知道藥物的療效,不知道藥物的副作用及禁忌癥;有14.6%的人對藥品說明書理解錯誤。
我國數千萬兒童心理不健康
國家衛(wèi)生部疾病控制司慢病處提供的信息表明,我國青少年行為問題檢出率高達12.97%。流行病學調查和臨床發(fā)現,行為問題以兒童多動癥最多,為6%左右;其次為抽動癥。發(fā)育性問題中表現為學習困難者較多,但因缺乏標準的診斷方法,其患病率難以精確估計。精神發(fā)育遲滯也較多見,為1%左右;情緒障礙的患病率為2%左右;孤獨癥、精神分裂癥在??崎T診較為常見。專家估計,以我國目前的4億至5億兒童青少年計算,有3000~6000萬兒童有精神健康問題。
中華兒童精神醫(yī)學學組主任委員、北京安定醫(yī)院鄭毅主任醫(yī)師指出,目前許多家長和老師對兒童青少年只有軀體疾病的概念,沒有精神疾病的概念。即使有些家長覺察到孩子精神方面出了問題,也只是到綜合醫(yī)院求治,忌諱到??凭癫≡?,因而常常貽誤病情,甚至造成嚴重后果。
九成職業(yè)男性存在健康問題
北京一項涉及10萬男性的健康體檢結果分析表明,職業(yè)男性九成以上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健康問題,40歲左右男性最常見的疾病是前列腺增生、肥胖超重和脂肪肝。其中前列腺增生檢出率占12.98%,發(fā)病呈年輕化趨勢;肥胖超重者占37.70%,其中48.13%伴有高血脂,脂肪肝發(fā)病率為22.28%,多數為長期伏案的工作人員。咽炎、血脂異常、谷丙轉氨酶升高等,也是40歲左右職業(yè)男性的常見病。
“洗腳”洗出“肺栓塞”
據報道,沈陽市和平區(qū)李小姐洗了幾個月的腳,卻洗出了肺栓塞。李小姐是一位女白領,經常感到腰酸背痛。幾個月前,聽同事介紹洗腳可改善這些癥狀,便每隔兩三天就去洗一次腳。開始感覺不錯,但某天洗腳后突然出現冷汗直冒,繼而胸口劇痛。家人急忙把她送到遼寧省人民醫(yī)院,醫(yī)生檢查后診斷為肺栓塞。
遼寧省人民醫(yī)院血管外科主任吳丹明介紹,李小姐的肺栓塞與按摩不當有關。長期坐辦公室的白領都有不同程度的下肢靜脈阻塞,血流不暢。按摩不當可能將下肢形成栓塞的“塞子”擠下來,脫落的“塞子”通過血流流到肺部,形成了肺栓塞。
(以上衛(wèi)文供稿)
中年稍發(fā)胖有利健康
日本對千萬余名40-50歲的中年人長達十幾年的追蹤調查發(fā)現,中年人Lb際準體重略胖一點,有利健康。采用方法是體重指數(BMl)。BMI:重量(千克)÷身高的平方(米2)。正常值為18.5~23,>23為超重,>25為肥胖。
得出的結論是:中年男性的BMI在23~26.9之間的死亡率最低。以此為基準值,BMI在21-22.9之間的男性死亡率為基準值的1.33倍,19-20.9之間的為1.57倍,低于19的為2.26倍。與此相反,BMI在27以上的肥胖者死亡率也很高。27~29.9之間的死亡率為基準值的1.38倍,30以上者的死亡率高達基準值的1.97倍。由上可見中年男性稍肥胖有利長壽,但過于發(fā)福也不利健康。
對女性而言,BMI在19~24.9之間的死亡率最低,以此為基準值,超過25者死亡率上升,30以上肥胖者的死亡率為基準值的1.91倍。BMI低于18.5者為重量不足,也不利健康??梢娕陨园l(fā)福也有利長壽。
有規(guī)律獻血有益健康
《英國醫(yī)學雜志》日前發(fā)表的研究報告說,在對芬蘭2682名中年男子進行的調查中發(fā)現,有規(guī)律獻血(每年獻血一次)的人,心臟疾病發(fā)病的危險性比無獻血史的人要低86%。這是由獻血者體內儲存的鐵質流失,而體內鐵質過量將增加心臟病發(fā)病的可能性。獻血后輕微的鐵質不足,能夠降低患心臟病的危險。同時,獻血后血液稀釋,易于流動,心臟泵血消耗較小,向全身供氧及營養(yǎng)物質的效率增高,能有效地預防腦中風、心絞痛等疾病的發(fā)生。
美國國立癌癥研究所對過去20多年的14 000人的血樣進行調查,得出結論是,癌細胞在合成遺傳物質DNA(脫氧核糖核酸)的過程中,以鐵為“原料”,體內多余的鐵正好為癌細胞提供“口糧”。獻血后排除了體內過量的鐵元素,因而能有效的預防癌癥發(fā)生。
(以上金慰鄂 供稿)
六成弱視患兒貽誤最佳治療時間
當前弱視在孩子中的發(fā)病率明顯增高。令人擔憂的是,近60%的患兒都是在上學之后才發(fā)現患有弱視,而此時已經錯過了治愈弱視的最佳時機。江蘇省人民醫(yī)院眼科斜視弱視專家董平主任指出,按照正常的生理規(guī)律,孩子在學齡前視力比較差,是遠視,根本不適合看一些高分辨率、很細小的東西。但是很多家長望子成龍心切,希望孩子很小就能多識字,多看書。孩子集中精力看的時間長了就很容易產生疲勞感,不利于孩子的用眼健康。專家提醒,弱視在醫(yī)學上是屬于可逆性的眼科疾病,只要在6歲之前積極治療,完全可以恢復正常。一旦越過T6歲這個敏感時間段,治療就會困難得多。超過12歲,要想恢復視力基本沒有可能。
自殺人群40%患有心理疾病
上海一項調查顯示,目前上海有16萬精神病人,7.1%的成年人患有抑郁癥、焦慮癥等各類心理疾病。專家對自殺人群進行剖析發(fā)現,自殺者中有40%患有心理疾病,其中近60%為抑郁癥。據滬上綜合醫(yī)院急診自殺調查研究協助組的調查顯示,在有記錄的自殺急救病人和前瞻性調查登記自殺急救患者中,女性比例明顯多于男性,且以青壯年為主,平均年齡為32.06歲。專家表示,自殺高危人群主要集中在兩個年齡段:一是18-35歲,該年齡段心智尚不成熟,自控能力差,易產生無助感;另一階段是65歲以上老人,隨著年齡增大,身體機能衰退,容易產生絕望感。自殺干預特別要關注這兩個年齡段的人群。
調查還顯示,92%的自殺者在自殺前兩周遭受明顯的社會心理應激事件,包括經濟困難、家庭糾紛、夫妻關系、住房問題和失業(yè)等。專家表示,減少社會心理應激事件,提高自身心理承受能力,是預防自殺關鍵的所在。
40萬北京娃個頭偏矮
據首都兒科研究所生長發(fā)育研究室主任李輝透露,在北京市400萬處于生長發(fā)育期的青少年中,有1/10的孩子身材偏矮。他認為,孩子個頭矮小的原因除父母遺傳外,與孩子后天的環(huán)境、營養(yǎng)關系密切。
首都兒科研究所矮小門診和肥胖門診每年接診量有3000人到4000人,其中矮小門診的病人占多數。來就診的孩子中,大多數屬于身材偏矮,只有極少部分是病理原因的生長發(fā)育異常。李輝認為,個頭兒70%來自遺傳,其他依靠后天的營養(yǎng)和環(huán)境。從就診的矮小兒童來看,很多孩子鐘情于洋快餐、汽水等含有生長激素類的食品,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孩子發(fā)育提前,尤其是容易出現性早熟,同時還過早地促進骨骼發(fā)育,導致骨骺在生長發(fā)育期之前提早閉合,不再生長。很多孩子的課業(yè)壓力大,平時睡眠不足,也對身高有重要影響。
(以上李福章供稿)
肥胖兒童患心臟病幾率高出3~5倍
最新一份統(tǒng)計資料顯示,上海5~12歲小孩的肥胖率已從3年前的20%增加到27%,且呈繼續(xù)上升趨勢。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長、中山醫(yī)院心內科主任葛均波透露,心臟病除遺傳、家族史外,由肥胖引起的約占60%,其中小孩肥胖危害更為嚴重,患心臟病的概率將比正常兒童高3~5倍。據介紹,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臟動脈硬化等各種心臟疾病并不是一日造成的,小孩肥胖易引發(fā)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疾病,或者由于肥胖長期使心臟負擔過重,都會導致心臟病的發(fā)生。專家提出,預防心臟病應從小孩做起,在飲食結構中加大蔬菜、水果的比重,平時加強體育鍛煉,把體重控制在正常范圍內,使小孩有一顆健康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