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德瑋 肖 程
什么是悲???“悲劇是人偉大的痛苦或偉大人物的死亡”,“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 “曾苦傷心不曾聽,鳳城何處有花枝?!弊x李商隱的詠物詩,激蕩心靈而難以揮去的正是這種“偉大的痛苦”中流露出的詩人悲劇性命運的心理體驗。
人生旅途可能有種種屈辱和不幸。李商隱,這位生活在悲哀的晚唐時代、仕途多舛、命運偃蹇的中國文人,用其憂郁和感傷的筆調(diào),通過一個個滿含感情的物象把自己痛苦的生活遭遇表達地淋漓盡致,為自己的悲劇性命運唱出了一曲曲凄清的挽歌?!氨疽愿唠y飽,徒勞恨費聲?!薄傲鼹L漂蕩復參差,渡陌臨流不自持?!痹诶钌屉[的筆下,這些都代表著他的心靈世界,也正是這些充滿感情的詠物詩句,使我們感覺猶如遠夢一般的偉人,使我們感覺離他是如此之近,似乎觸手可及,能聽到他疲憊而艱澀的呼吸,能觸摸到其中濃厚的悲劇精神。
黑格爾說過,在藝術(shù)里,感性的東西是經(jīng)過心靈化了,而心靈的東西也借感性化而顯現(xiàn)出來了。李商隱的詠物詩里,松、柳、花、淚、鶯等是他吟詠的對象,這些總能寄托詩人主觀情感的物象,成為詩人展示內(nèi)心世界、構(gòu)建哀傷的心靈世界的意象。
在李商隱擁有的意象世界里,流鶯非常獨特卻極富悲劇性色彩。流鶯,就是飄蕩流轉(zhuǎn)、無所寄托的黃鶯?!坝曛薪鹂正S冷,江上流鶯獨坐聽?!薄叭漳后细枋帐叭?萬株楊柳屬流鶯?!薄皸盍庩幖氂昵纾瑲埢浔M見流鶯?!边@些說明在古代詩句里,流鶯一直是賦予悲情的物象。詩人李商隱正是借助于這個蘊涵悲劇的意象表現(xiàn)出自己悲劇性的命運和痛苦的心理體驗。
流鶯漂蕩復參差,渡陌臨流不自持。
巧囀豈能無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風朝露夜陰晴里,萬戶千門開閉時。
曾苦傷春不忍聽,鳳城何處有花枝。
李商隱的《流鶯》這首詩,短短五十六個字就把詩人飄零、無所依托、苦悶的內(nèi)心世界淋漓盡致地展示出來了。詩句中飄蕩的流鶯實際上就是無法掌握命運的詩人自己?!袄钌屉[一直沉淪下僚,在朝廷僅任九品的秘書省校書郎、正字,和閑冷的六品太學博士。為時都很短。并且長期遠離家室,飄泊異地。他最后一次赴梓州作長達五年的幕職之前,妻子王氏又不幸病故,子女寄居長安,更加重了精神痛苦?!笔送镜氖б狻⑵吹墓录?、亡妻的痛苦使得他對悲劇性的人生、命運有著不一般的體驗,甚至詩人在由桂林北返途中都發(fā)出“昔去真無奈,今還豈自知”的惘然嘆息。
更為可悲的是,流鶯有過“巧囀”,期盼“佳期”,可是“風朝露夜陰晴里,萬戶千門開閉時?!逼诖齾s只能在傷春的哀鳴中消逝,這完全是詩人抱負成空、虛度年華的心靈世界的展示。“李商隱的一生,是追尋自我的一生”,他希望得到朝廷重用,追尋愛的理想,可一生如流鶯般在哀鳴中度過?;蛟S是有著獨特的人生經(jīng)歷的緣故,李商隱的詠物詩的確和同時代詩人的詠物詩迥然不同,如有人評論他的詠物詩:“李義山的詩,體物實妙,于物象中可挖掘出深邃的精神世界?!?/p>
李商隱的詩歌里,蟬也是他用來構(gòu)筑自己心靈世界的另一悲劇性意象?!芭R風聽暮蟬”,“蟬”這一特殊意象,被歷代文人墨客賦予種種內(nèi)涵而頻頻訴諸筆端,傳達他們紛繁復雜、矛盾痛苦的內(nèi)心世界。無論是杜牧的“雨過一蟬噪”,辛棄疾的“清風半夜鳴蟬”,還是李白的“隱幾寂聽無鳴蟬”,都無一例外地抹上了一層悲劇性色彩。王國維曾經(jīng)說過,“物著皆我之色彩”,“一切景語皆情語”。
李商隱筆下的“蟬休露滿枝” 就傳達了這種憤世嫉俗的哀怨。“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币辉姼侨绱?,詩中蟬的鳴叫是徒勞的,是“恨費聲”的??蓪徱暋案唠y飽”、“恨費聲”,恰恰與詩人所處的生存狀態(tài)和身世命運暗合。
渴望得到時代認同、渴望得到統(tǒng)治階級的賞識來改變自己的處境和命運是封建士人的共同心理。做為文人的李商隱,當然也希望自己仕途通達,希望能衣錦還鄉(xiāng)、封妻蔭子,可是在封建時代的現(xiàn)實生活中,士人懷才不遇成了不爭的事實,即使是處在盛唐時代的李白,這樣才情極致的文人也只能醉對金樽抒發(fā)“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感嘆。更何況李商隱所在的是“牛李之爭“的晚唐時代,連李商隱在自己的詩歌《亂石》中都把朋黨勢力比作阻塞道路、遏制人才的亂石,因而他始終處于傳統(tǒng)士人的心理和殘酷的生活現(xiàn)實的精神煎熬之中。
也許正是處在這種艱難的生存狀態(tài)中的緣故,李商隱詠物詩歌的大多數(shù)意象都抹上了一層悲劇性色彩。除了流鶯、蟬等有代表性的意象外,即使是唐代大多數(shù)詩歌中充滿歡快昂揚的意象——蝶、風、柳、松等,在李商隱的筆下,也都成了詩人自己空有抱負、坎坷命運的悲劇性的幻影?!昂笸ビ駱涑卸鳚?,不信年華有斷腸。”“殘花啼露莫留春,尖發(fā)誰非怨別人。”這“玉樹”、“殘花”滲透了詩人多少辛酸,多少悲痛。
“玉盤迸淚傷心數(shù),錦瑟驚弦破夢頻。萬里重陰非舊圃,一年生意屬流塵?!崩钌屉[,一個銳敏而纖細,多愁而善感,內(nèi)向而纏綿的詩人,把悲劇命運完全融入詩歌豐富的意象中,在把自己悲劇性的命運傾訴于人的同時完成了對自己心靈世界的構(gòu)建。
其實在李商隱的詠物詩里,無論是詩句中的語言、意象,還是外化的人生追求,都是詩人悲劇性命運的真實展現(xiàn)。古希臘的美學觀認為,悲劇使人產(chǎn)生比一般美感更高級的崇高感,李商隱留給我們的是“通過悲反襯出美,通過苦難反襯出崇高” 。他的詠物詩實際上就是他悲劇性命運的全面展示,我們在這些詩句彌漫的悲哀中咀嚼其中的美,體會李商隱內(nèi)心獨白中蘊涵的人生意義。
(陳德瑋 肖 程,湖南省桃源縣第一中學)
現(xiàn)代語文(學術(shù)綜合) 2006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