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開花落幾千秋,
白腔白調(diào)萬古悠#65377;
大理建州五十年,
連連得豐收#65377;
唱不完的新成就,
寫不盡的美白州#65377;
大本子曲天天唱,
世代永不休#65377;
這是大理白族文藝家們彈起龍頭弦子,面對自治州的巨大變化,從心底由衷地傾吐出來的大本曲“高腔”#65377;
幾千年歷史的花開花落,多少代藝人唱著哀傷的白腔白調(diào),盼望著命運的改善,曲藝的新生#65377;只有1956年成立了大理白族自治州以后,才有白族曲藝的根本改變#65377;藝人們的地位由被人歧視的“下九流”變?yōu)槭苋俗鹁吹摹罢f唱藝術(shù)家#65380;作家#65380;音樂家#65380;曲藝家”,有的還被選為省#65380;州#65380;縣市的人民代表#65380;政協(xié)委員;省曲協(xié)的理事#65380;副主席#65377;用他們自己的話說,是“中國共產(chǎn)黨提升了我門的政治身價,跳出苦海,一步登天”#65377;因此煥發(fā)出極大的政治熱情,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翻身解放新天地#65380;新人新事新生活的新曲目#65377;從家庭院落#65380;“高臺教化”走上人民的藝術(shù)舞臺,從看本子聽說唱發(fā)展到舞臺表演,從大理走向全國#65380;走向世界,涌現(xiàn)出一批又一批的曲藝新秀,形成了老#65380;中#65380;青三代接力梯隊,薪火相傳#65377;
最值得稱道的是白族婦女的參與,她們勇敢地打破了封建社會的傳襲古規(guī)——“女人彈唱會變騷,蒸饃也不泡”#65377;白族婦女挺直腰桿,登上了大雅之堂#65377;從上個世紀的女金花杜德平#65380;李月笙#65380;李木香#65380;楊學英#65380;黑必良等登臺表演起,到近期走紅國內(nèi)外的楊順花#65380;郭曉梅#65380;趙福仙#65380;李寶妹#65380;李麗#65380;趙冬梅#65380;楊汝芬#65380;黃浩娟都是白族金花曲藝家的代表人物#65377;
大理市少年藝術(shù)學校成立20年來,也培養(yǎng)了許多講故事#65380;說快板#65380;唱大本曲的小演員,如:大本曲說唱《白州飛起金鳳凰》;表演唱《麻雀調(diào)》#65380;《吹起金嗩吶》等都是獲得省級以上獎的優(yōu)秀曲目#65377;
州級各個創(chuàng)作#65380;研究#65380;藝術(shù)表演團體對民族曲藝都經(jīng)常予以關(guān)懷和支持,促進了曲藝事業(yè)的發(fā)展,在五十個金秋中取得了累累碩果#65377;有的幫助創(chuàng)作#65380;修改加工曲本,有的幫助設計音樂,有的擔任導演#65380;表演的指導,使一個又一個新曲目逐漸完善起來,在省級和國家級獲得金獎#65380;銀獎#65380;牡丹獎,甚至到歐洲#65380;亞洲的國際舞臺上表演,贏得了較好的國際聲譽,使白族曲藝在繼承與發(fā)展的道路上邁出了可喜的一步#65377;
五十年來的道路是曲折的,經(jīng)受了風風雨雨的洗禮,最難熬的是“文化大革命”期間,許多曲藝藝人不管是唱大本曲#65380;本子曲#65380;說方言評書和相聲的,或是揚琴彈唱的,都被當作“牛鬼蛇神”而遭到批判,受到?jīng)_擊#65377;然而,風雨過后,又是晴天,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28年,是文藝的春天,是文藝復興的大好時期,也正是曲藝豐收的黃金時節(jié)#65377;
經(jīng)過了一波三折的磨難,藝人們更加懂得文藝春天來之不易,改革開放帶來的良好機遇千載難逢#65377;而各種現(xiàn)代科技的娛樂功能帶來的嚴峻挑戰(zhàn)也迫使曲藝必須變革,去適應經(jīng)濟社會的迅速發(fā)展,適應人民群眾對文化生活日益增長的需求,于是,“出人出書走正路”的要求顯得尤其重要#65377;
由于受到歷史上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長期壓榨,以及國民黨反動派的迫害,許多傳統(tǒng)曲本已經(jīng)失傳,民間藝人所剩無幾#65377;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全州只有十多人,一般能唱若干大本子曲的也只有30人#65377;自1956年11月成立大理白族自治州以后,民族曲藝獲得新生,并逐步發(fā)展壯大起來#65377;50年來雖有曲折,但在1982年9月正式成立“大理州大本曲工作協(xié)會”(1991年一月改名“大理白族自治州曲藝家協(xié)會”)以來,至今已擁有全州129個會員,其中:60歲以上的13人,中年59人,青年57人;男性76人,女性53人#65377;無論從年齡結(jié)構(gòu)#65380;男女結(jié)構(gòu)和人數(shù)來看,都比建州初期有了較大發(fā)展#65377;2003年11月第三屆理事會選定的17人中,青年和女性各占一半,曲藝隊伍特別富有朝氣與活力#65377;
1956年,大理白族自治州成立時,楊益先生唱出的“山花詞”(“大本曲唱翠茵茵,又改舊來又編新,山茶花開香千里,唱出時代音”)正好反映了這一時期的白族曲藝盛況#65377;首先,記錄整理了白族傳統(tǒng)大本曲83本;本子曲52首;各民族民間故事及方言評書2500個;漢族揚琴有傳統(tǒng)曲目20個,新曲目有《度過窮人關(guān)》#65380;《禁毒》#65380;《夫妻識字》#65380;《柏潔淚》#65380;《古城春》#65380;《兩戶人人夸》#65380;《勸煙調(diào)》#65380;《勸賭調(diào)》等#65377;還有“蓮花落”#65380;“漁鼓”#65380;“相聲”與白族語“相聲”#65380;“大白曲”等,也都被搜集#65380;記錄下來,成為珍貴遺產(chǎn)#65377;
創(chuàng)作情況,大體分為兩個階段:
一是從建州到“文化大革命”的十年#65377;創(chuàng)作和演唱的大本曲有:《施上澤入社》#65380;《入社前后》#65380;《入社退社》#65380;《社會主義門》#65380;《抓兵恨》#65380;《恩仇難忘》#65380;《改邪歸正》#65380;《大理好風光》#65380;《幸福樹》#65380;《一籮優(yōu)質(zhì)肥》#65380;《三顆螺絲釘》#65380;《串春花》#65380;《喜事一樁接一樁》#65380;《試驗田中一枝花》#65380;《唱雷鋒》#65380;《玉花姑娘》#65380;《農(nóng)家樂》等#65377;本子曲有:《二萬五千里長征》#65380;《四二起義》#65380;《解放曲》#65380;《婦女翻身曲》#65380;《農(nóng)家四季樂豐年》#65380;《女隊長》#65380;《阮瑞章》#65380;《金雞三唱》#65380;《阿汪與貴香》#65380;《降龍曲》#65380;《鐵龍頌》#65380;《老牧人下山》#65380;《東山人之歌》#65380;《難忘的會見》#65380;《白曲獻給毛主席》等#65377;
“文化大革命”一結(jié)束,就創(chuàng)作和演唱了大本曲《女皇夢》#65380;《除四害》#65380;《我是一只畫眉鳥》等,以及本子曲《懷念毛主席》#65380;《清除“四人幫”》等作品#65377;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到現(xiàn)在的28年,是大理州民族曲藝全面振興的大好時期#65377;1979年底的“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民間文藝會演”中,大本曲藝術(shù)重新登臺表演,獲得熱烈歡迎#65377;1980年10月由省#65380;州文化部門聯(lián)合舉辦的“大理州大本曲講習班”,培養(yǎng)了35個白族青年曲藝骨干#65377;1984年8月又成立了“大理白族自治州業(yè)余曲藝隊”,在參加全國曲藝節(jié)#65380;全省曲藝會演和“云南省文學藝術(shù)創(chuàng)作獎”的評獎中,已有16件作品獲得20次省以上獎#65377;
1984年8月,由省#65380;州曲協(xié)聯(lián)合會召開的“云南省第一次曲藝討論會”上,全省各地的專家學者對大本曲的歷史源流#65380;師徒承傳#65380;文學特點#65380;句式韻式#65380;音樂結(jié)構(gòu)#65380;現(xiàn)實題材#65380;創(chuàng)作技巧#65380;演唱風格#65380;發(fā)展概況#65380;經(jīng)驗體會等多方面進行了研究探討,對大本曲#65380;本子曲的創(chuàng)作#65380;表演和發(fā)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65377;
1986年4月,大理市文化局和文化館編輯出版了一本《白族大本曲音樂》;同年10月,大理州文化局又出版一本《白族大本曲音樂》,其中精選了一組論文,包括曲目調(diào)查#65380;音樂結(jié)構(gòu)特點#65380;源流探討#65380;藝人簡介#65380;演唱風格等,使內(nèi)容更加豐富#65377;比起1957年11月禾雨記譯的《大本曲音樂》一書,又進了一步#65377;2000年6月,李晴海主編的《白族歌手楊漢與大本曲藝術(shù)——楊漢先生誕辰100周年(1884—1984)紀念文集》出版#65377;同年,大理州文化局印行了《劉沛先生大本曲集》;2003年2月,大理州文化局編的《大本曲簡志》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65377;2003年11月,施珍華#65380;陳瑞鴻#65380;李文波編譯的《石寶山傳統(tǒng)白曲集錦》(其中有本子曲35首)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65377;這些書籍的出版,對于保護曲藝遺產(chǎn),傳承歷史名著都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65377;
隨著近十多年錄音#65380;錄像#65380;光盤市場的繁榮,白族大本曲與本子曲也被爭相制成音像制品引入市場,而且十分暢銷,成了家喻戶曉的民族藝術(shù)作品#65377;既保護了民族文化遺產(chǎn),又成為良好的傳習手段,成為百聽不厭的藝術(shù)作品#65377;現(xiàn)已經(jīng)在民間廣為流傳的有大本曲《柳蔭記》#65380;《英臺哭五更》#65380;《十八相送》#65380;《望夫云(選段)》#65380;《繞三靈》#65380;《十二杯酒》#65380;《三公主修行》#65380;《數(shù)花名》等#65377;本子曲有《月里桂花》#65380;《鴻雁帶書(上下本)》#65380;《窮漢嘆五更》#65380;《報答父母恩》#65380;《勸夫五更曲》#65380;《出門調(diào)》#65380;《婆媳風波》#65380;《勸賭調(diào)》#65380;《煙鬼嘆》#65380;《勸夫戒煙曲》#65380;《青姑娘》#65380;《男是青松女青衫》#65380;《十二月調(diào)》#65380;《母雞抱鴨》#65380;《出門戀》#65380;《出門相思》#65380;《泥鰍調(diào)》等38首,走出了一條民間自覺保護與傳播白族大本曲的新路子#65377;投資者有了市場,賺了錢;曲藝家們“借雞生蛋”,借助于音像老板的投資,用現(xiàn)代音像的科技手段去繼承與弘揚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傳統(tǒng),達到了“雙贏”與互利#65377;,這也是文化體制改革#65380;文化產(chǎn)業(yè)發(fā)展的成果之一#65377;
建州50周年的成果,反映在民族曲藝在國內(nèi)外的影響方面,也是可喜的#65377;單從在省以上獲獎的情況以及國際影響看,都是很有成效的#65377;
1956年8月,楊漢先生乘飛機到北京參加了全國音樂周活動,并被選為主席團成員#65377;他創(chuàng)作和自彈自唱自表演的大本曲唱段《大理三月好風光》,在云南省文化會演中獲得創(chuàng)作#65380;表演#65380;音樂#65380;節(jié)目4個一等獎之后,此次在北京演出,又獲得與會中央領(lǐng)導和音樂周參會者的贊揚#65377;此作品被選入《中國新文學大系》#65377;
1958年8月,在第一屆全國曲藝會演中,由楊紹仁#65380;沈來中創(chuàng)作和伴奏,白族姑娘杜德平演唱的大本曲《燈塔》,獲得創(chuàng)作#65380;演出獎,受到普遍稱贊,并得到周恩來總理的接見#65377;
1960年7月,本子曲藝人張明德被選為全國第三次文學藝術(shù)界代表大會代表#65377;在北京開會期間的7月23日得到毛澤東主席接見,他即興編唱了本子曲唱段《難忘的會見》,受到好評#65377;
1964年10月,楊益創(chuàng)作的大本曲《試驗田中一枝花》,由李明璋#65380;何芳秀2人演唱,黃永亮伴奏,被選送到北京參加全國少數(shù)民族業(yè)余觀摩演出20多場,被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錄音后,灌制成唱片發(fā)行,成為至今唯一的大本曲唱片#65377;毛澤東主席等黨和國家領(lǐng)導人,親切接見少數(shù)民族演員并合影留念#65377;黃永亮#65380;何芳秀2人被選為少數(shù)民族代表,登上了北京天安門國慶大典觀禮臺#65377;
1965年8月,由馬福明創(chuàng)作,段順媛演唱的大本曲《云姐殺敵》;由施珍華創(chuàng)作,陳瑞鴻彈唱的《老牧人下山》被選送參加云南省曲藝會演,雙雙獲得優(yōu)秀節(jié)目獎#65377;
1976年3月,施珍華創(chuàng)作的本子曲《高山新梅》被選送參加云南省曲藝調(diào)演,獲得優(yōu)秀節(jié)目獎#65377;
1979年9月,黑明星被選送到北京參加全國少數(shù)民族歌手#65380;口頭詩人會,他即興創(chuàng)作演唱的大本曲唱段《我是一只畫梅鳥》,被《光明日報》等報刊登載后,又載入《中國新文學大系》#65377;
1985年4月,施珍華被選為云南省曲藝家代表,到北京參加中國曲藝家第三次代表大會#65377;
1986年5月,施珍華創(chuàng)作的大本曲《本主不吃?!?65380;方木創(chuàng)作的本子曲《大理風光美》參加云南省曲藝優(yōu)秀節(jié)目調(diào)演,分獲二#65380;三等獎#65377;10月《本主不吃?!酚肢@得文化部#65380;中國曲協(xié)“全國優(yōu)秀曲藝錄像評比”三等獎#65377;
1987年,王錚#65380;馬綱創(chuàng)作和表演的相聲《西洋夢》獲得云南省業(yè)余相聲大賽新秀獎#65377;
1992年5月,由大理市少年藝術(shù)學校表演的大本曲《白州飛起金鳳凰》(馬福民創(chuàng)作)和故事《三姐妹》參加云南省少年兒童曲藝大賽,分獲一等獎和三等獎#65377;7月,黃永亮等創(chuàng)作的大本曲《求親》參加首屆中國曲藝節(jié)獲演出獎#65377;10月,樂夫#65380;小鵬創(chuàng)作的本子曲《石寶姻緣》獲云南省文學創(chuàng)作二等獎#65377;
1993年8月,施珍華創(chuàng)作的大本曲《三塔會》參加全國少數(shù)民族曲藝展演獲二等獎#65377;10月,施珍華撰寫的論文《以創(chuàng)新求發(fā)展》獲云南省文學藝術(shù)創(chuàng)作二等獎#65377;
1995年10月,施珍華#65380;尹明舉#65380;趙建華創(chuàng)作的大本曲《游大理》,獲第二屆中國曲藝節(jié)“牡丹獎”#65377;
1998年,董鳳琴#65380;楊惠梅演唱的傳統(tǒng)大本曲《十八相送》獲云南省“彩云獎#8226;銅獎”#65377;
2001年4月,楊劉忠#65380;陳明華創(chuàng)作的數(shù)來寶《找對象》參加云南省武裝警察文藝會演,獲一等獎#65377;7月,郭小梅等創(chuàng)作的大本曲《選秧官》獲全國第11屆群星獎金獎;2004年10月又獲第二屆全國少數(shù)民族曲藝展演三等獎#65377;
2002年3月,樂夫等創(chuàng)作的大本曲《審村官》獲云南省環(huán)保文藝調(diào)演一等獎,以及全國環(huán)保文藝調(diào)演三等獎#65377;
施珍華創(chuàng)作的大本曲《木雕金花》連續(xù)三年獲得三次獎,即2002年10月參加第四屆中國曲藝節(jié)#65380;2003年1月參加云南省文學藝術(shù)創(chuàng)作評獎#65380;2004年10月參加第二屆全國少數(shù)民族曲藝展演均獲二等獎#65377;
1991年錄制的《白族鄉(xiāng)音①》錄入了大本曲套曲《英臺哭五更》#65380;本子曲《石寶姻緣》,先后發(fā)行5萬多盒,不僅傳遍全國,也傳到歐#65380;亞#65380;美三大洲的36個國家#65377;
1996年10月至11月,中國白族音樂團應邀去北歐各國演出大本曲《英臺哭五更》#65380;本子曲《青姑娘》#65380;《石寶姻緣》#65380;《黃氏女登樓》#65380;揚琴彈唱《白潔淚》等,場場受到熱烈歡迎,謝幕三次,掌聲不斷#65377;
2003年3月,中國云南大理白族民間藝術(shù)團應邀赴日本大阪#65380;依丹作“地球音樂”專場表演,其中大本曲《思鄉(xiāng)曲》#65380;《配天婚》#65380;本子曲《石寶姻緣》等都大受歡迎,鼓掌聲經(jīng)久不息#65377;
以上這些記錄不是流水賬,而是建州五十年來的珍貴史料,或許會有鉤沉補史的作用#65377;而每一項成就都離不開黨和政府的關(guān)懷和支持,離不開宣傳文化部門的指導,離不開各民族群眾的積極參與#65377;對此,曲藝工作者感激不盡,惟有在今后的實踐中做出更大的成績作為回報#65377;
(特約編輯:張時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