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撕去一張日歷,感覺到了2006年的新年鐘聲即將敲響時,不能不驚訝時間流逝之快。捫心自問,過去的一年,我們究竟有多少收獲?
重讀2005年第一期《金山》,主編唐金波一篇講真話、又極具警策意義的卷首語《我們正在努力》,不能不再一次引起我們的深思。微型小說方興未艾,但也有潛在的嚴重的生存危機。歷史上“一哄而上”導致“一哄而散”的教訓,我們不能忘記。盲目的樂觀,只能為英雄末路開道。一個雜志主編的憂患意識,是一個雜志的幸福和希望。憂患帶來的是拼搏、創(chuàng)新、奮進。
帶著這樣一種意識、理念,《金山》在2005年又有了長足的進步。
首先,在欄目的設置上,《金山》有獨到之處。率先開設的《軍團風采》大有益處: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博采眾長,有利于開拓雜志與讀者的眼界;2.使全國走向《金山》,《金山》走向全國;3.經(jīng)過相互借鑒,相互比較,取長補短,益于提升中國微型小說的整體水平。因此,這是一項有戰(zhàn)略意義的舉措。同時,它開設的《金山新評》,發(fā)表理論研究文章的數(shù)量之多,在其他刊物中也是鮮見的,對提高中國微型小說的研究水平,功不可沒。
其次,《金山》2005年發(fā)表的微型小說,除了繼續(xù)堅持“不追風、不跟浪、不媚俗”的宗旨,保持貼近大眾、貼近生活的風格外,我感到,有一個明顯的進步是:在小說意蘊的開掘上,有了可喜的探索。
長期以來,我們都在呼喚微型小說的精品。什么是精品?可能看法不盡統(tǒng)一。但是,意蘊的深刻與否,是評判的首要與重要的標準,應該無可爭議。目前,我國的微型小說創(chuàng)作數(shù)量極大,但是,魚龍混雜,平庸、膚淺之作也不在少數(shù)。小說僅停留在故事的層面,缺乏升華,用脫離現(xiàn)實生造的離奇情節(jié)掩蓋內(nèi)涵的淺薄,或用迎合世俗的人為搞笑消解內(nèi)容的蒼白。這樣的作品,只能是過眼云煙,缺少讀后反復咀嚼的藝術(shù)魅力。這種現(xiàn)象得不到遏制,長此以往,必將使微型小說遠離大眾。
魯迅先生早年提出的“選材要嚴,開掘要深”,今天仍然應該是微型小說創(chuàng)作的座右銘。2005年《金山》中的不少小說,意蘊呈多元化、復雜化——即通過一個事件,讓人產(chǎn)生對諸多事物的聯(lián)想;由過去的微型小說只提供一個想象空間拓展到多個思維空間。我姑且把它命名為:輻射型意蘊。它對這種文體的進一步發(fā)展是一個極有意義的創(chuàng)新?!耙孕∫姶螅陨賱俣唷?,應是它的特色,可惜,許多作品并未開發(fā)出這種文體獨特的潛能。
《飯里吃出一只蒼蠅》(何濟麟)(2005.4)情節(jié)很簡單:學校食堂的飯里有蒼蠅。但處理并不一般。作者以“吃出蒼蠅”這一事件為紅線,串出了不同的心態(tài):有的家長息事寧人,有的怕得罪學校受治,老師則怕提意見后評不上職稱。而當上級來考察時,大家又都希望自己的碗里有蒼蠅。小說用逐層展示與前后對比的手法反映世俗心理的多重形態(tài),對虛假的視察也伺機進行了嘲諷。
《告狀》(白旭初)(2005.2)是一篇值得反復閱讀的好作品。小說寫賽賽被飛飛打得遍體傷痕,但告到派出所、婦聯(lián),都沒人管,娘家也把她推了出來。最后被迫殺死了丈夫。小說深刻地揭露了在家庭暴力后邊深藏的某些職能部門的官僚作風與瀆職行為的弊病,這是致使這類事物難以杜絕的真正根源。這樣,小說就脫離了僅僅展示“苦難”的淺層次而飛升到一個較高的思想高度。不僅如此,作者在事件結(jié)束后,還意味深長地寫了一筆:她成了“人們茶余飯后的一道話題”,鄰居對此毫無清醒認識,鄉(xiāng)里負責人認為是“清官難斷家務事”。事件的可憐價值僅在于電視臺就此辦了一欄節(jié)目,法律專家提出要深入討論。悲劇衍化成了鬧劇。深刻的教訓并未引起麻木心靈的絲毫震動、“公仆”對自己失職行為的起碼反省,這是遠比被打和殺人更悲慘和值得震驚的!
《換姓改名》(章彥文)(2005.1)寫百順原名百德,因與一個權(quán)貴重名而被迫改名,又為擺脫村長的糾纏而改姓,后因與新來的縣委書記同名同姓只得再改名姓。從一件常見的微不足道的小事中,作者揭露了官吏的威勢,普通百姓地位的低下,一些人逆來順受的劣根性。小說的意蘊一旦呈現(xiàn)開放的態(tài)勢,小說的內(nèi)涵會無限地增大。
《十塊錢能做什么》(邱成立)(2005.12)寫林老師出了一道“十塊錢能做什么”的作文題,結(jié)果在普通工人、包工頭、房地產(chǎn)開發(fā)商、市委秘書長、下崗職工的家長和孩子中間,有千差萬別的答案。作文題猶如一個三棱鏡,折射出當代社會不同人物的心態(tài)。文章的設計比較巧妙。
《筆試》(許國江)(2005.12)的命題也很別致,寫某單位出了一道招聘題:有人給某局送來了一大一小兩只甲魚,問如何擺平書記與局長。于是四個人有四種答案。作品對官本位及不同人的不同處事方式,都進行了微妙的披露。
好的內(nèi)容,須有好的形式來表現(xiàn)。許多小說打破了傳統(tǒng)的寫實手法,運用變形、怪誕、夸張等方法,對意蘊向縱深的開拓,起了極好的作用。
《混居》(賀鵬)(2005.1)吸取了《聊齋志異》的《夢狼》的營養(yǎng),寫與“我”一起做生意的“吳總”竟是一只混居在人群中的野狼。對奸商的本質(zhì)進行了淋漓酣暢的揭露。
《瘋畫》(張眉)(2005.11)寫賣豬肉的尚小六胡亂涂抹,成了當代著名畫師;美院教授耿直瘋了以后的作品,竟成不朽之作。真理與謬誤的倒錯,反映了當前文學藝術(shù)界某些荒謬的事實。
《寵物》(司玉笙)(2005.1)寫一個人從國外回來,帶回了一只虱子,于是用自己的血肉喂養(yǎng),以期發(fā)大財。
《會變化的眼睛》(劉靖安)(2005.4)寫王科收到一幅畫,畫的是一只眼。這只眼在王科要犯錯誤的關(guān)鍵時刻,就會變化,十分神奇。
《刺字》(許保金)(2005.12)寫率先發(fā)家的潘安,在富了之后有一特殊的舉動,在臉上刺字。于是引發(fā)全縣人爭相刺字,并由此推動了全縣的經(jīng)濟發(fā)展。
以上作品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學習了西方現(xiàn)代派的某些創(chuàng)作手法,所寫事件,已極大地超越了現(xiàn)實??鋸埵址ㄟ\用的結(jié)果是,使表面平緩的矛盾變得尖銳起來,使某些隱含的內(nèi)質(zhì)更充分地暴露出來,從而使讀者對社會有更深刻的了解。
《反?!罚惔蟪?005.4)又是一種不同的寫法,寫趙爾樂反對做醫(yī)生的妻子收紅包,兩人沖突越來越激烈,最后,妻子去抱丈夫時,丈夫變成了一堆閃亮的冰渣子。整篇小說都是寫實的,結(jié)尾處突發(fā)奇想,遠離現(xiàn)實。這就是我們倡導的,微型小說的“飛翔”。只有從大地展翅飛上天空,微型小說的意蘊才能更加深邃,意境才能更加闊遠。
第三,增加情節(jié)的曲折,能使小說的內(nèi)蘊復雜化。《殺手》(宗利華)(2005.2)值得品味。小說是一個復線結(jié)構(gòu)。一條線是一個剛進城的鄉(xiāng)下姑娘,后來成了三陪小姐,并得了愛滋病,最終報復了摧殘她的人;另一條線是“戴墨鏡”的人,雇了三陪女也要害死這個人,答應事成之后給她五十萬。情節(jié)迭宕起伏,強烈吸引讀者;意蘊也隨之深化。社會矛盾的激烈、道德的淪喪、作惡者的自食其果……讀者可以有多種的感受。其他,如《找領(lǐng)導》(余長青)(2005.10),《和玫瑰有約》(高寬)(2005.10),《心祭》(康新民)(2005.7)等,都有異曲同工之妙。
當然,特別震撼人心、構(gòu)思特別精巧的上乘之作還是比較缺乏,說明,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