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人道尊嚴”
在國內(nèi),的確是很恐怖各類機動車的橫沖直撞。每每出門橫過馬路時,總是十分驚恐地左顧右盼,就是在標有斑馬線的人行過街道上,也自是十分小心,生怕“瞎了狗眼”看不到車來自找死,只有待到確信沒有機動車來時,方敢放心地鼠竄而去。因為,在國內(nèi),除了在設(shè)有紅綠燈的路口還有些過街的安全感外,其他的地方只有人讓車的習(xí)慣,而沒有車讓人的規(guī)矩。道上的斑馬線,標也是白標!
到達新加坡的第二天,我在南洋理工大學(xué)校內(nèi)道路上的一處斑馬線上過路,看到不遠處有小轎車飛駛而來,自然立馬剎步。十分習(xí)慣地待立路邊,小心地候車過去。然而,意想不到的是,飛馳的轎車卻在斑馬線前急剎而止。我不敢相信,這跑得飛快的車怎么會說壞就壞了呢?于是,我仍十分小心地站在路邊讓車先過,而車卻仍停在那里待我而行。要不是此時身后來人指點:“還不快走,這是車在讓你”,我豈會想到這里還有此等“車讓人”的美事。有此經(jīng)歷,我方才了解到,在新加坡,不管有無紅綠燈指示,凡是道路上標有斑馬線的地方,一律是車讓人過道。這不僅是法律的規(guī)定,而是新加坡各類機動車駕駛?cè)藛T自覺遵守的事實。
我很是感嘆,在人與車面前,“人道尊嚴”竟在異國他鄉(xiāng)的道路上得到了充分體現(xiàn)。我也不解,這種人性化的做法在我國的交通法例和道路標示上都有十分明確的規(guī)定和體現(xiàn),為什么就是不能得到真切的實現(xiàn)呢?是執(zhí)法不嚴,還是國人法制意識不強?興許是兩者兼而有之吧!
“無酒也成宴”
國人不僅作興“無酒不成宴”,而且作東設(shè)宴待客,總是巴不得席間喝的酒越多越好,若是能放倒擺平幾個,則更是主人臉上有光,食客眾人盡興。于是乎,一頓酒席不喝它一、兩小時不散,大家伙不喝得滿臉紅光、步履踉蹌不走。真是請吃和吃請的兩喝俱傷,苦不堪言!筆者也曾聽到有不少因酒傷身的人信誓旦旦,下次逼死我也不再這樣喝了。然而,上了桌,一經(jīng)豐富多彩的酒文化熏染,夫復(fù)又是一番“寧可傷身不傷心”的大將風(fēng)采!
初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xué)學(xué)習(xí),校方很客氣,盛請設(shè)宴款待我們這些來自友好鄰邦的中國客人。按照中國人的待客之道,席間必定上酒,就是再不作興喝酒的沿海發(fā)達地區(qū),開席前主人也必有幾句喝什么酒之類的客套。然而,意想不到的是,宴會不僅沒上酒,而且主人也沒問一句喝不喝酒。席間上的全是飲料和茶水,而且侍宴者,添續(xù)茶水飲料特別勤,只要見誰喝淺了一點,立刻上前斟滿。一頓無酒之宴,主賓們都很是盡興,席間頻頻舉杯,傳情致意,氣氛仍很是濃烈。
“無酒照樣成宴”。這種現(xiàn)代文明的待客之道,既省時節(jié)儉,又不失禮儀熱情。若是國人也能這樣,多好!
“不走回頭路”
“不走回頭路”,似乎是國人的一種習(xí)慣。也不知是國人感到走回頭路晦氣特沒勁,還是出于一種中國人勇于走新路的心理特征,反正,國人不太作興、也不愿去走回頭路。
在新加坡,華人占絕大多數(shù),他們是不是也有這種“不走回頭路”的習(xí)慣,我沒去考察,但新加坡的公交巴士車“不走回頭路”卻是事實。人總是喜歡按習(xí)慣、憑經(jīng)驗辦事。初到新加坡坐公交,我仍像在國內(nèi)一樣傻乎乎地在一個巴士站對面的路邊等駛往反方向的車。然而,望眼欲穿,總見對面巴士站不時來車,而總等不到對駛方向的來車。納悶中,便懷疑是不是這邊的巴士站設(shè)得更遠一些,于是便沿路兩邊尋出很遠,卻也沒有找到巴士站,只得悻悻返回原地耐著性子死等。再等也是枉然,經(jīng)詢問方才弄清,新加坡的巴士車行駛的是環(huán)行線,所以車子總是從一個方向來而又向另一個方向開出,循環(huán)往復(fù),總是向前開而“不走回頭路”。新加坡人為什么要如此設(shè)計巴士的行車路線?我揣摩,這或許是出自于一種交通安全的考慮,抑或是新加坡人一種喜走新路,勇往直前的文化使然!
(林思雨薦自《大江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