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意和哀怨是人生常見的情感。中國文人,在哀傷襲上心頭之時,總是自然而然地想到了水。古往今來,許多不得志的文人多遇水而吟詩作賦。孔老圣人早就有言:“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仕途失意時,就想乘桴入海,棄絕塵世,這幾乎成為后世文人的通病。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中國知識分子一生最大的心愿就是“濟天下”,這就產(chǎn)生了許多的仕途失意和哀怨,就連我們認為最為灑脫、最為浪漫的唐代大詩人李白也未能擺脫它的束縛。面對仕途失意,他發(fā)出了“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澆愁愁更愁”的哀嘆。
宦海沉浮不定,被貶為黃州提刑的蘇軾這一天來到黃鶴樓上,長江、漢水,波濤滾滾,自西奔流而來,氣勢雄壯,詩人由江水的翻騰,聯(lián)想到自己被黜、被捕、被貶,傷感之情油然而生,發(fā)出了“愿使君,還賦謫仙詩,追黃鶴”的感慨。
蘇東坡從長江岸邊走了,100年后,辛棄疾又來了。他登上高高的郁孤臺,眼望滔滔江水,想起中原仍在敵手,收復(fù)遙遙無期,人民流離失所,空灑幾多熱淚:
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shù)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作為臣子和詩人的李白如此,蘇軾如此,辛棄疾也如此,那么作為一代亡國之君的李煜又如何呢?14年縱情聲色,而后成為亡國之君的李煜用長長的江水作比喻,把人生失意之后的愁情寫到了極致。當(dāng)昔日的春花秋月、玉砌雕欄都已轉(zhuǎn)瞬即逝,寒風(fēng)冷雨把一切打得粉碎,幸福的日子轉(zhuǎn)眼成云煙之時,他發(fā)出了如此悲嘆: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虞美人》)
好一個“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把“愁”比作“一江春水”不是新鮮的主題,歐陽修《踏莎行》中有“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秦觀《江城子》中說“便作春江都是淚,流不動,許多愁”,李清照《武陵春》里有“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的句子。這些無一不是用流水顯示愁怨。面對古人,不管他們是失意也好,哀怨也罷,水畢竟曾是先人的寄托與慰藉,我們對于水,應(yīng)該懷著深深的敬意。
茫茫宇宙,人如一葉浮萍。李白曾說:“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彼麑⑻斓乇扔鳛槿f物當(dāng)然也包括人在內(nèi)的臨時旅舍,實際上是指生命短暫的人,在無窮無盡的時空中有如一次漂泊。
水是無依的,漂泊也是無依的;水是凄柔的,漂泊也是凄柔的;水是悠長的,漂泊也是悠長的。所以,我們古人常借水來寄托這種漂泊之情。
從孔夫子開始,就注定了中國古代知識分子要為仕途而四處東奔西走了,這就給后來知識分子的人生平添了一段羈旅之情。
宋代風(fēng)流才子柳永柳三變,在宋詞人之中,他是萍蹤浪跡最多的一位,也是寫鄉(xiāng)愁最多的作者。他祖居河?xùn)|,后來南遷定居于崇安(今屬福建),青年時期活動于汴京,復(fù)又浪游江南各地,遍歷淮岸楚鄉(xiāng),其中他回過福建故里,對故鄉(xiāng)一往情深。他有一首《八聲甘州》,蘇軾極為欣賞,認為其中佳句“不減唐人高處”: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fēng)凄緊,關(guān)河冷落,殘照當(dāng)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xiāng)渺遠,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禺頁 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凝愁!
浪萍飄轉(zhuǎn)四方的柳永,對他的故鄉(xiāng)可謂心中藏之,何日忘之。這位最善于表現(xiàn)游子情懷的詞人,在《八聲甘州》這首名作中抒寫他的旅人望遠之懷,客子思鄉(xiāng)之念,行役羈旅之愁,登高臨遠之思,就是以秋日黃昏的長江為背景,從頭至尾,長江的波浪拍痛了他的鄉(xiāng)愁,也拍濕了他的詩行。
南宋末年的蔣捷是一位頗具創(chuàng)造性的詩人,他在《一剪梅·舟過吳江》中寫水,寫漂泊與離愁,也是千尋萬選之作:
一片春愁待酒澆。江上舟搖,樓上簾招,秋娘渡與泰娘橋。風(fēng)又飄飄,雨又瀟瀟。
何日歸家洗客袍?銀字笙調(diào),心字香燒,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詞人在東漂西泊的旅途中,船過吳江,又逢春雨,他自然懷念地處不遠的家鄉(xiāng)和家中親情的溫馨,并發(fā)出年華如逝水、有家難歸的人生慨嘆?!凹t”與“綠”本是形容詞。在這里被創(chuàng)造翻新,讓它們兼職打工成為動詞,照花照亮了歷代讀者的眼睛。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哪邊?眉眼盈盈處。
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王觀的《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
這是一首新鮮脫俗的送別詞。王觀以橫流的眼波比水,以蹙皺的眉峰喻山,以眉眼盈盈象征位于江南的浙東山水清嘉,并寄寓自己對友人的惜別與祝福。這首詞,宛如一闋活潑清麗的輕音樂,沒有離別的感傷,而只有俏皮的描繪與祈愿。但是,如果沒有對水的別開生面的奇想,這首生花之詞就會花葉飄零,那妙曼的琴弦也會喑啞,
水與愛情的關(guān)系,似乎比水與友情更為密切。從“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開始了對“窈窕淑女”的追求,到“風(fēng)乍起,吹皺一池春水”一見鐘情;從“君住長江頭,我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的苦戀情思,到“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的癡情等待;從“念去去,暮靄沉沉楚天闊”的傷心無奈,到“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的千古絕唱,水,總是古代文人描寫柔情蜜意悠悠無盡的愛情的最好意象,也是古代情人惜別不可或缺的見證。
在宋詞中,從人間到天上,水與愛情真是一水牽情萬里長。謝逸曾在他的《鷓鴣天》中就曾寫道:“愁滿眼,水連天。香箋小字倩誰傳?梅黃楚岸垂垂雨,草碧吳江淡淡煙。”他寫的是地上之水與愛情。而秦觀呢?他的名作《鵲橋仙》中的“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fēng)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詠唱的卻是天上之水與愛情了。
(彭玲薦自《資料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