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鐘書先生曾在《吃飯》一文中幽默地說:“吃講究的飯事實上只是吃菜,正如討闊佬的小姐,宗旨倒并不在女人?!倍嗄昵?,不少人常打饑荒,請人吃飯,餐桌上有一碟青椒炒肉、一盤紅燒魚和一碗酸菜豆腐湯,再加一個時令青菜,三杯兩盞下肚,就可以賓主盡歡。如今,請人吃飯也還是請人吃菜,可山珍海味擺得滿滿當當,大家團團而坐,縱然眼饞了,嘴卻依然不饞,碗筷很少有動靜。作為社交活動中的一個定式,吃菜已不再是主題項目了,舌頭給肚皮打工之余,還須騰出工夫來講些笑話,自然是越滑稽越詼諧越受歡迎,有此佐餐,飯局才見活躍,于是杯盤尚未見底,大家已樂不可支。在各種飯局中,照例是葷笑話最多,也最能解悶,這些笑話在席間開花,似乎無傷大雅;若在筆底落實,則有辱斯文。相比之下,其他的笑話要素淡得多,可諷喻意味反而更足,從中不難見出世道的變遷,尤其是人心的異化。
有道是“酒逢知己干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若將這句俗語的詞序變動一下,意思就大走樣了,“酒逢干杯知己少,話不半句投機多”,似可將日常交際的圖景描摹殆盡。觥籌交錯,馬屁熏天,看去氣氛頗為熱烈,可又有幾人肯實話實說呢?彼此用美酒蓋著臉面,一門心思套近乎,這第一流水準根本不用向高手苦學,便可無師自通。
某君三十出頭,即榮升為財政廳一關鍵部門的處長,平日吃多了過于講究的飯菜,啤酒肚已圓成一面得勝鼓,有事沒事要拍幾下。他穿西裝,總覺衣服的前擺似乎短了一截。這時席間便有人大發(fā)高論:“現(xiàn)在的好裁縫遠不如古代的好裁縫那么有眼光,有學問,有敬業(yè)精神?!焙我砸姷?他說:“古代的好裁縫為官爺量體裁衣,必先詢問對方做官已經多長時日,有了這個關鍵參數(shù),才敢走刀剪?!辈每p只管干自己的活兒,多嘴多舌問這個干嗎?原來另有一番道理:“初為官氣盛,則前長后短;為官有年,棱角已被挫平,則前后等長;為官已久,習慣于向上司點頭哈腰,則前短后長。古代的裁縫有如此出色的眼光和學問,才能把官爺們的衣服做得十分合身??上Ы裉斓母刹吭僖蚕硎懿坏侥欠N周全的服務了?!贝蠹衣犃诉@話,便都望著某君笑,他少年得志,難怪總覺得西裝前面短了一截。
李白斗酒詩百篇,杜甫也是酒中豪杰,可見幾杯美酒下肚,確實能讓人文思泉涌,詩性大發(fā),靈感和酒話自然也爭相進發(fā)出來。比如倒啤酒的過程,就有人總結了四個成語:先是歪門邪(斜)道(倒),其次是卑鄙(杯壁)下流,然后是惡貫(灌)滿盈,最后是改邪(斜)歸正,中文的妙處與博大精深被發(fā)揮得淋漓盡致。這則酒話很可能是集體智慧的結晶,也只有官場人物取譬乎近的聯(lián)想才會如此傳神。
餐桌上的笑談無疑是上好的開胃劑,一個個精神振奮了,自然就觥籌交錯,大快朵頤。不過,你也別太高看了那些笑談,即便有點針砭時弊的作用吧,可等到大家嘻嘻哈哈笑完之后,也就淡然了。要知道,化沉重為樂觀,這正是國人的看家本領,在席間,或在別處,他們都能四兩撥千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