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深春學院(Deep Springs College)的學生們不僅要學習優(yōu)秀,而且他們在學院里還必須學習用繩索套牛和宰豬的本事。這是一所能夠真正讓男孩子成長為男人的學校。
深春學院位于加利福尼亞東部印尤山脈里大約一英里的地方,從拉斯維加斯開車4小時才能到達。通往學院所在的深春山谷(Deep Springs Valley)的只有一條陡峭的公路,這里真可謂是一片遠離人間煙火的世外桃源。人口只有1350人的比格攀(Big Pine)是距離學校最近的小鎮(zhèn)了,到那里也得有一個小時的路程。到了冬天下大雪的時候,山谷通往外界的交通就一下子切斷了。
1917年,盧西恩·盧修斯·納恩(Lucien Lucius Nunn)發(fā)現(xiàn)這里就是他夢想中的學校的理想位置,他希望培養(yǎng)出的學生能具有堅定不移的目標和性格,會投身于更高層次的事業(yè)。納恩通過建設美國首個電力網(wǎng)積累了大筆財富,后來開始對教育年輕人發(fā)生了興趣。他認為傳統(tǒng)的大學教育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過于物質(zhì)化和富于職業(yè)上的野心,太喜歡跳舞喝酒泡女人,所以他想讓學生們回歸到更純凈的行為模式中去。
他希望他的斯巴達式學院能造就出未來的精英,他們的價值觀應該是建立在利他主義而非利己主義之上的。學院的教育是免費的,主要有三大重點:勞動、理論和自制。學生們在此要學會認識體力勞動的價值,受到自由藝術(shù)的啟蒙和學會擔負起制定自己團體的制度的責任。早在1917年10月,納恩帶著第一批選拔來的20名學生進入山谷,定下了“隔絕原則”:毒品、酒精和煙草一律禁止,所有學生在學習結(jié)束以前不許離開谷地。然后他給他們發(fā)了帳篷,入學的第一項任務是讓他們建造校園建筑,以供他們以后在其中吃飯睡覺和學習。
學院建成8年以后納恩過世,他死時也沒能準確地說明學院的基本理念到底是什么。他生前僅明確了教育的三大重點和人才的傾向性:深春的學生要為人類服務一生。但是他并沒有明確界定服務的內(nèi)容和主要是為什么人來服務。
自存在之日起,深春學院面臨過很多次危機——曾瀕臨破產(chǎn),曾受到政治極端主義的威脅,也嘗試過不成功的合作辦學,曾有一名學生死于拖拉機事故,也給學校帶來了巨大的輿論壓力。但是,在將近90年之后,這些當初由學生們辛勤建造的建筑物仍舊在小小的校園中心佇立著。如今這里生活著26名17歲到21歲之間的年輕男孩,他們?nèi)允前凑占{恩古怪的規(guī)矩被管理著。
即使那些最聰明的學生,深春學院也是難進得可怕。只有男孩才能夠申請,而且是只有美國高中畢業(yè)SAT考試成績進入前1%的學生才會被考慮。每年學院招收11到16個高中畢業(yè)生,每個學生都有價值5萬美元的獎學金。大多數(shù)學生結(jié)束這里的學業(yè)之后還要進入大學。
申請入學的過程非常復雜,需要申請者有極大的耐心。入學一共要經(jīng)過7輪考核,其中兩輪需要寫論文,這相當于一個高中學生一年的考試量。第一輪比較簡單,申請者們只需對自己進行適當?shù)拿枋龊徒榻B,說明他們?yōu)槭裁聪雭砩畲簩W院就讀,同時他們還需要對某一藝術(shù)作品做出批判性的評價或者解決一個問題。但第二輪考試就要讓男孩子們思考比如“什么是惡?”這樣的問題了。經(jīng)過最初兩輪的淘汰,一月份的時候,40名候選人會被邀請來學院參觀4天時間,其間他們每人要進行一個小時的入學面試,每人面試的時候都有十個人旁聽,這些人由學生和教職員工組成。剩下來的時間候選人們都在學院農(nóng)場上干活。雖然這些學生已經(jīng)通過了前面幾輪選拔,到這一階段,寒冬臘月在荒漠上的體力活也能使一些候選者永遠斷了在深春讀書的念想?!皸l件經(jīng)常是相當可怕的——寒冷的風,灰暗的天,沒有濕度,他們得在地里干活,”學院的現(xiàn)任院長羅斯·彼得森說,“他們很多人在離開這兒之前都會跟你講:‘我想我沒法呆在這兒。’”
納恩的目標是培養(yǎng)主宰未來的精英,所以這些身體和心智強健的男孩子還要有能力做條理清晰的演講和筆法流暢的寫作。學校里有兩門必修課就是公開演講和作文。在此基礎之上,學生們可以學習任何他們喜歡的東西;最近學院的課程設置包括了算術(shù)、國際道德倫理、西班牙文、分子生物學和創(chuàng)意寫作,當然還有物理學、第一修正案法、東加州地理、飛行員地面基礎學科訓練、黑白攝影等等。
一位記者最近曾去深春學院實地生活了一段時間,在那里他親眼看到了學生們的學習、勞作和日常生活。在此期間,他問了所有跟他講過話的學生,他們自從來到深春,學到的最重要的東西是什么。結(jié)果沒有一個學生提到哲學家海德格爾、詩人荷馬,也沒人說是放牧牲口或種植苜蓿,沒人說起在冬天的嚴寒中如何改良灌溉渠道;幾乎所有人的回答都是一樣的:跟這樣一小群人天天生活在一起,他們學會了如何與其他人相處。“你必須要正視他人,”一個叫做伊恩·本斯伯格的學生說,“那些聰明人,你尊重他們的看法,但是他們對某一本書的想法可能跟你有所分歧。在勞動中,如果你干得不好,他們會批評你的工作。這種關(guān)系影響著你在這里所做的每一件事——因為跟這些人在一起已經(jīng)成了一種一成不變的狀態(tài)?!?/p>
院長彼得森先生解釋說:“對于很多學生來說,他們以前的生活都是關(guān)注于他們自己——他們的家長、學??偸窃谡f‘你太妙了,你太棒了’。他們來到這兒,他們迅速地變得謙遜起來——這是勞動的結(jié)果,也是他們彼此相處的結(jié)果。他們從最初只關(guān)心自己,變成更多地關(guān)心大家在一起能做點什么,這個過程真的是非常有趣?!?/p>
在近90年的歷史中,深春學院造就出了一批與常人顯著不同的畢業(yè)生。雖然其中成為名人的寥寥可數(shù),但此地卻是培養(yǎng)出了不少社會活動家、教師、生態(tài)學者、作家以及牧師。從這里走出去的學生里面很多人都繼續(xù)去哈佛大學念書,而且這些人里面有半數(shù)終生未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