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形色色的幼兒園
意大利:托兒費視收入定
文/胡玉榮
意大利的大小城市里都有零星分布的一些私立托兒所,價格昂貴,比較貴族的感覺。公立托兒所很少,招收的比例也很小,主要是為了照顧家庭有特別需要的,所以每年招生的時候,家長要到市政府申報家庭經(jīng)濟狀況、住房狀況、家庭人員狀況等等,然后據(jù)此打分來決定,而且入園的費用也根據(jù)分數(shù)來決定:分數(shù)高的,說明家庭困難,就收取較少的費用;分數(shù)低的,費用相對高得多。我因為家里既無老人又無保姆,在DAVID 2歲的時候送他去了托兒所,為此還背上了狠心媽媽的名義,因為意大利人傳統(tǒng)觀念上認為小寶寶要盡可能和媽媽在一起,這樣得到的肯定是最好的照顧,所以意大利的女人做了媽媽后大多留在家里做了全職媽媽。其實這不僅僅是因為觀念問題,經(jīng)濟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因為真正雇傭一個家庭保姆,大概需要一個白領(lǐng)的大半收入,這決不是一般家庭可以承受的。
我們所在的小鎮(zhèn)人口2萬來人,只有一個公立托兒所,每年也只招收十來個1歲以上寶寶。全園共40個左右的寶寶,按照年齡分成了3個班級,每個班級有兩個老師,這些老師都非常的盡責盡職,有專業(yè)素質(zhì),對孩子們的耐心和寬容簡直讓我們這些媽媽都自嘆不如。剛?cè)雸@時,安排了1~2個星期的適應(yīng)期,第一天由媽媽陪著玩半個小時,第二天媽媽陪著玩半個小時后,媽媽出去在門口溜達15分鐘,留下寶寶自己和別的小朋友玩,然后領(lǐng)回家,第三天媽媽離開的時間更長一些,第四天寶寶會留下來吃午飯等等。
這里的托兒所和幼兒園都不會教什么技能,注重培養(yǎng)的是寶寶待人處事的方式和原則,也就是寶寶性格和良好心理的培養(yǎng),他們認為這是最重要的,所以天氣好的時候總會給孩子們足夠的時間在院子里自由活動,引導他們正確對待發(fā)生的事情。每天也會安排一些活動,畫畫、唱歌、揉面團、做手工等等。我曾經(jīng)很積極地在社會上尋找各種類型的興趣班,最后只找到一個游泳班,當作游戲一樣一個星期去一次。
沙特阿拉伯:當?shù)厝撕屯鈦砣瞬煌瑘@
文/Giannajn
露露在沙特上過兩個不同的幼兒園,一個是我們營地里的,另外一個叫英美學校。
營地里的幼兒園比較隨便,多大的孩子都收,老師是營地主人烏拉給她自己女兒請的,順便帶著看其他的孩子,包括本營地和外營地的,外營地的有班車接送。因為老師是印度人,所以也有很多其他營地的印度、巴基斯坦的孩子,他們的父母大多是在沙特的高級打工人員。孩子們上半天課,因為離家就100米,開始我送孩子走過去,后來,我就遠遠地看著她自己走人行道過去,一邊自豪孩子長大了,一邊流眼淚。
半年后,我們決定讓孩子上正規(guī)的英美學校。學校的幼兒園招收3歲以上的兒童,由學校的班車接送,每次都有至少兩個老師跟車,孩子們上車以后一定要系上安全帶。老師多是英美人,因為幼兒園不像小學高年級那樣對語言有嚴格要求,所以為了節(jié)省開支,幼兒園也聘用那些以英語為母語的澳大利亞人、南非人。
英美學校一般不招收當?shù)厣程厝耍驗樽诮?、習慣相差太大,怕沖突。比如,沙特女人出門包裹得很嚴實,游泳是肯定不可以的,而學校有游泳池,就有沙特人從學校圍墻外向?qū)W校里扔石塊。這種沖突隨著美國攻擊伊拉克就越來越多,學校班車每次入校時,校園保安都要用類似牙科醫(yī)生使用的但尺寸大得多的反射鏡子,查看汽車底盤是否有附著物。五月份,利雅得的恐怖爆炸事件發(fā)生后,學校決定提前一個月放假,得到通知那天,我本來正在為第二天要去看孩子們表演結(jié)業(yè)歌劇而興奮,課都不上了,歌劇自然也就沒有了。
美國:成長在daycare
文/Greenorange
因為美國的法律制度上并沒有產(chǎn)假一說,所以有不少要繼續(xù)工作的媽媽常常在產(chǎn)后的2周至3周就要重返工作崗位了。在美國,夫妻兩個獨立養(yǎng)育孩子長大可是絕對的主流喲,而且人工貴,一般家庭不可能請一個全日制保姆。好在社會的配套建設(shè)還是相當成功的,很多公立、私立daycare或者是像小作坊那樣的family care招收全日制、最早從3周大開始的小嬰兒,直至他們5歲能上kindergarten(學前班)為止。
于是那些爸爸媽媽都要工作的小baby們,往往一大早就被爸爸媽媽們裝到汽車安全座椅上送到daycare,一直到爸爸媽媽下了班來接他們。小小孩們在daycare里由老師照顧著吃奶(父母提供的配方奶或用吸奶器吸出來凍起來的母乳)或吃嬰兒食品(也由父母提供)、睡覺、玩耍,天氣好的時候,老師也會把能獨立坐著的小baby裝到大推車里出去散步曬曬太陽。daycare里的嬰兒班最注重的是衛(wèi)生和安全,所以安全清潔的嬰兒床、適合孩子成長發(fā)育的玩具、活動場地一般是每個daycare最為關(guān)注的項目。
很多daycare完全為工作的父母設(shè)計,在園的時間段可以有很多種選擇,最早的從6點半就能入園,直至晚上6點半結(jié)束。在紐約等大城市,還有晚間的特殊班和周末班。
daycare往往收費昂貴,而且集體的成長環(huán)境對小小孩的生長也有很大的困擾(比如得不到百分之百的照料,嘈雜的環(huán)境不利于小嬰兒的睡眠,更易使小小孩交叉感染得病等),再加上親子時光的減少,所以美國不少媽媽在生產(chǎn)之后,當起了全職媽媽。
美國的daycare一般按年齡劃分,不同年齡的班級有不同的活動程序。大一點的孩子在daycare里生活內(nèi)容就豐富多了,他們唱歌跳舞、閱讀書籍、畫畫做手工、蹦蹦跳跳發(fā)展運動機能,有時有外出的活動項目以及配合節(jié)日的大型活動安排,同時還學習如何適應(yīng)集體的環(huán)境、如何與人交往,學習文化禮儀,提高自己的智力和社會活動性。
在美國,無論是公立、私立daycare,還是只招收幾個小孩子混齡制的家庭式family care,都必須去政府申報、考核后領(lǐng)取營業(yè)執(zhí)照才能開辦。上崗的老師也得取得相應(yīng)的資格證書,還得按專門的法律嚴格限定一定的師生比例。政府專員會不定期地來檢查,以確保daycare的安全和質(zhì)量。
韓國:禮儀第一位
文/劉裕俐
我的女兒是從3歲開始上韓國幼兒園的,幼兒園考慮到孩子的適應(yīng)問題,準備了一個星期的過渡期,第一周只上半天課,中午就回家,以后再開始全天的課程。全天課程通常是上午9點開始,下午3點半左右結(jié)束,即使這樣一些韓國媽媽們還是覺得時間太長,當她們聽說中國的幼兒園下午四五點才結(jié)束時,非常驚訝。對于寄宿制幼兒園更是覺得聞所未聞。
我女兒上的幼兒園里3歲班有8個孩子,同時配備一個主講老師,一個輔助老師,這樣孩子就可以得到充分的關(guān)心和照顧。上幼兒園之前我在家里也努力嘗試讓她自己吃飯,自己上廁所,但收效不大,上幼兒園起1個月后,她就漸漸養(yǎng)成了自己吃飯上廁所的好習慣。
韓國幼兒園從很早就開始培養(yǎng)孩子禮儀方面的習慣。進幼兒園的第一堂課就是如何和長輩打招呼,鞠躬方式就是雙手掌疊放放在小腹部位,鞠躬90度。這樣鞠躬打招呼是韓國的一個基本禮儀,從小就開始訓練,久而久之就幾乎成了一種條件反射了。此外,幼兒園還教育孩子在爸爸上班時應(yīng)該如何和爸爸說再見,爸爸下班時應(yīng)該如何去迎接等等。這些禮儀禮貌在韓國社會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學校每年都會舉辦韓國民俗節(jié),屆時讓每個孩子穿上韓國傳統(tǒng)服裝,并給孩子們介紹一些韓國古老傳統(tǒng)的游戲,從中潛移默化地把韓國的傳統(tǒng)文化教給這些孩子們。因此韓國幼兒園在韓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上起到了很關(guān)鍵的作用。
另外韓國還有一些托幼機構(gòu),規(guī)模較小,數(shù)量較多,一般都是私營的。這些托兒所一般就辦在小區(qū)的某棟樓的某個單元里,大小一般都在100平方米到150平方米之間,最多只能接納15名孩子。一個托兒所通常也只有一個主講老師,一個輔助老師。入托孩子的年齡沒有限制,剛出生幾個月的孩子也可以入托。入托的時間可以半天,也可以整天,更可以每天按小時入托。收費方面也根據(jù)每個孩子具體入托情況靈活結(jié)算。
雖然這些托兒所是私營的,但教師的資質(zhì)還是受到嚴格限制的,沒有幼兒教育資質(zhì)的人是不允許開辦托兒所的。托兒所有班車接送孩子,入學前給每個小朋友辦理意外傷害保險,每周、每個月都有較詳細的教學計劃和安排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