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是每個家長都非常關心的問題。學習成績與學習效率是分不開的,成績好的孩子,一般學習效率都比較高;成績差的孩子,一般學習效率相對較低。因此,要想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就必須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學習效率的高低往往受多種因素的制約,如家庭教育的氛圍、孩子學習興趣、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等。那么,面對孩子的學習問題,家長究竟應該做些什么、能夠做些什么、提供些什么呢?
一、家長要相信孩子能夠學好
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些家長擔心孩子學習不好,因此,總是過多過分地干預孩子的學習。如有的家長總是提醒念叨孩子完成沒完成作業(yè),有的家長為孩子報各種形式的補習班,還有的家長為孩子增加額外大量的作業(yè)……事實上其危害是不言而喻的,一是無形中給了孩子一種消極的暗示作用:“你不行,你還需要努力”;二是增加了孩子的學習壓力,使其學習活動應接不暇。這都是影響學習效率的最為重要的因素。正確的做法應是:
首先,家長在思想上要相信孩子能夠學好,特別是對于那些學習成績較差的孩子更要如此。應該是發(fā)自內心的而不能是“嘴上說一套,心里想一套”。悉心觀察孩子,發(fā)現(xiàn)孩子的“閃光點”。這是用賞識的眼光、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基礎。平時多對孩子的言行給予肯定,逐步建立起孩子的自信。
其次,要經常給他們一個積極的暗示作用。教育心理學上經常提到的一個經典的積極暗示的案例,就是“皮克馬利翁效應”。說的是如果老師預言某個學生將會出現(xiàn)特殊的好行為時,這個學生就會努力展示老師所預言的;如果老師預言某個學生是難雕的朽木,那么,這個學生將表現(xiàn)得不思進取。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有的家長這樣挖苦孩子:“就憑你這個笨勁還想考大學,做夢去吧!”這無形中給了孩子一種消極的暗示作用,在他的腦海里會經常反響:“我笨,我不行,我考不上大學……”因此,家長必須克服自己那種“恨鐵不成鋼”的急躁心態(tài),給孩子更多的鼓勵。要經常說:“你行,我們相信你行,你一定能行……”
二、為孩子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
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在現(xiàn)實生活中,更多的家長關注的是孩子在學校中的學習,總以為孩子學習成績的好壞只是與其在校學習狀況有關,甚至有的家長認為孩子分數(shù)的高低完全是老師教出來的。這種認識是極其片面的。對于兒童來說,他所從事的任何活動都是“學習”,甚至在游戲(平常所說的玩)的過程中都能學到好多東西,而且年齡越小這種特點就越突出。而家庭生活本身就是一種學習過程,當然這包括了生活技能的學習、也包括社會知識、科技知識的學習等,它們是學校學習活動的一種“延伸”。如果能夠處理好學校與家庭兩種學習的關系,孩子的學習效率會大大提高。那么,家長如何為孩子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呢?
首先要有一間單獨供孩子學習的房間。一般的家庭大都居住的是兩室或三室的住房,如果有條件的話,盡可能為孩子單獨留有一間學習和生活的房間。按照孩子的年齡特點和興趣,除了衣柜、床鋪之外,還要準備適合孩子的臺燈、書柜、書架等學習必備物品。
其次,營造一個學習型家庭氛圍:一是家長要養(yǎng)成讀書看報、關心時事的好習慣,為孩子率先垂范;二是在裝飾方面可以選擇一些帶有文化氣息的裝飾風格,這樣可給孩子以文化熏陶;三是家長盡量避免在孩子面前談論各自單位及個人的帶有消極色彩的話題。再有,就是家長應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如晚上不打麻將、不看電視很晚、早上不賴床等,另外在孩子學習的時間不大聲說話或討論問題,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安靜的學習環(huán)境。
三、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些孩子不是不想學好,而是缺乏學習興趣。許多學生厭學的主要原因是對講課內容聽不懂或不感興趣,而不感興趣就會不注意聽講,不注意聽講就會更加聽不懂,聽不懂就更加沒有興趣......孩子的學習成績就會不斷地下降,這樣形成了惡性循環(huán)。因此,培養(yǎng)孩子學習的興趣也是提高其學習效率的關鍵。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興趣呢?
首先,家長要與任課教師溝通,了解孩子近期的聽課與作業(yè)情況,及時發(fā)現(xiàn)孩子學習的難點問題,并結合實際,給予方法的指導與學習內容的輔導。其次,與孩子共同探討生活中的學習問題。目前我國在中小學進行《新課程標準》改革與試驗,與過去相比最大的變化就是增加了實踐活動的內容,更加注重新知識與生活實際的結合。因此,廣大家長不必擔心與孩子之間沒有共同探討的話題。另外,也可以讓孩子擔當家庭決策的小顧問,鼓勵他們把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實際中來,使他們感受到知識的有用性。其三,培養(yǎng)孩子的樂學精神。有句古話說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講的是學習有三種境界:“知道學習”、“喜歡學習”、“以學習為樂”。其中,“樂學”是學習的最高境界,啟發(fā)孩子發(fā)現(xiàn)學習的樂趣。這樣,可以大大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
四、幫助孩子順利適應新學期的生活
小學或初中一年級的學生,此時已經在新學校學習了一個學期,由于幼兒進入小學和小學生升入初中,是他們學習和生活的轉折點。能否盡快地適應這一階段的學習生活,能否盡快養(yǎng)成與該學段相適應的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否盡快培養(yǎng)出對新學科的學習興趣,都將決定著今后的學習成績的好壞。由于該學段學生知識經驗、思維水平、意志能力等都不盡相同,所以來到一個新的環(huán)境總要有一個適應階段。面對這種情況,家長應該注意什么問題呢?
首先,家長要多關心生活起居,注意孩子的生活變化與習慣養(yǎng)成。從幼兒園到小學、從小學到初中,每個學段作息時間都有所不同。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原因,不少孩子適應起來相對較慢,此時家長不要著急,盡量幫助孩子養(yǎng)成早睡早起的習慣,逐步培養(yǎng)他們的意志能力。其次,是在學習方法和學習內容上給予適當?shù)妮o導。每天放學以后,讓孩子說一說今天老師講了哪些東西,并以甘當學生的姿態(tài)“請教”孩子一些問題。當孩子“講”錯時不要急于糾正,而是要用新的問題激發(fā)他去積極思維。另外,家長要在心理上盡快完成對孩子新角色的轉換與過渡,即由原來的幼兒園小朋友成為小學生或是由原來的小學生成為初中生了。家長必須清楚哪些是孩子自己做的,哪些是可以幫孩子做的,哪些是家長和孩子一起做的。這樣才有助于培養(yǎng)孩子的自主意識,對其今后的學習成績的提高會大有裨益的。
五、幫孩子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不少孩子學習成績不好,主要是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根據(jù)心理學認知理論,學習過程就是一個認識過程,符合認識過程發(fā)展的所有規(guī)律。即需要經歷從感知、記憶等感性認識上升到想象與思維等理性認識的過程。這就要求學生必須具有課前預習、課上注意聽講、課后及時復習的好習慣。有些孩子只知道上課注意聽講,但沒有課前預習和課后及時復習這樣不斷反復學習的過程,因此,他的學習程度始終處于較低層次的感性認識階段,等到期中、期末考試前再進行復習,許多知識依然是生疏的,等于重新學習新知識,這往往是造成孩子學習成績不理想的非常重要的因素。那么,怎樣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呢?
首先,做到課前預習;課前預習主要是對第二天老師要講的內容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弄清哪些可以通過自己看書弄明白,哪些自己不能弄明白。待到老師講解此內容時把自己不能弄明白的問題,作為聽課需要重點攻克的部分??梢员苊饴犝n的盲目性,從而做到有的放矢。它是注意聽講的基礎。其次,是上課注意聽講;學生上課注意聽講,可以借鑒教師的思維成果,避免認識上的彎路。其三是較好地完成作業(yè)和及時復習。做作業(yè)和及時復習是有效鞏固知識和知識系統(tǒng)化的必要途徑。按照艾賓浩斯記憶曲線,新知識學習初期遺忘的速度是最快的,隨著不斷的復習和鞏固,遺忘的速度越來越慢。因此,較好地完成作業(yè)和及時復習,可以避免遺忘,增加記憶效果。另外,通過作業(yè)和復習把知識歸納整理,在頭腦中形成知識體系,并內化到自己的認知結構中。所有這些,對提高學習效率都是十分必要的,家長應該幫助孩子形成上述學習習慣。
六、慎重地為孩子選擇學習資料
由于近些年來出版物不斷增多,許多家長盲目地為孩子選擇大量的圖書資料,陷入“復習資料越多越好”的誤區(qū)。試想孩子在學校每天要上四、五課,每天要接觸四五門學科的課本及與之配套的龐雜的練習冊、復習資料,還有老師為擴大學生知識面而留的閱讀書籍等,真正留給孩子的自由時間并沒有多少。如果家長再為孩子準備并要求他們額外閱讀大量的書籍,其勢必造成孩子學習上應接不暇的局面,這樣不但不能促進孩子的學習成績提高,反而會影響他們的學習興趣,進而降低他們的學習效果。那么,在為孩子選擇圖書時應該注意什么問題呢?
首先,家長要準時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家長會,了解孩子在學校學習的科目及各門學科老師對學生提出的學習要求,尤其是傾聽老師對自己孩子學習情況的分析及建議,適當選擇一些能夠彌補其知識面不足的少量書籍。其次,根據(jù)孩子讀書興趣,為他們選擇適合年齡特點的好書。如適合他們閱讀的童話、校園小說等兒童文學作品。其三,弄清哪些是瀏覽的書籍,哪些是精讀的書籍。一般在小學、初中階段課外閱讀的書籍大多屬于瀏覽性書籍,而課本應該是學生精讀的書籍。注意不要強加給孩子過多的課外閱讀書籍。
總之,家長應該樹立一種正確的學習觀念,重新審視自己在孩子學習上應該做什么,為他們創(chuàng)設什么樣的家庭學習環(huán)境以及營造怎樣的家庭教育氛圍。 ?(張振平,石家莊幼兒師范學校科研處主任、高級講師、省督學,河北省家庭教育研究會會員,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會員,河北省學前兒童心理專業(yè)委員會副秘書長,98年度國家教育部曾憲梓獎獲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