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lián)郭留諾夫SG43 7.62mm重機槍(СГ43是其俄文型號)在二戰(zhàn)期間研制成功并大量裝備蘇軍,取代了馬克沁M1910 水冷式機槍,成為德普(DP)系列輕機槍的火力補充武器。二戰(zhàn)臨近結束時,SG43 重機槍又改進成SGM重機槍,這兩種重機槍均作為營級武器配發(fā)??上У氖?,郭留諾夫在他設計的機槍裝備部隊之前就去世了,因而他生前未能享受到SG43重機槍所獲得的聲譽。1960年代,蘇軍換裝PK 7.62mm通用機槍,郭留諾夫SG43重機槍隨之被淘汰。
SG43重機槍采用導氣式自動方式,槍機偏移式閉鎖機構,擊發(fā)機構為“擊錘”平移式。這里所說的“擊錘”,并不是類似于手槍中的擊錘,而是通過槍機框上的擊鐵來起到“擊錘”的作用,擊鐵利用復進簧的能量撞擊擊針擊發(fā)槍彈,并且擊針上不帶擊針簧。
SG43重機槍發(fā)射M1908 7.62×54mm突緣槍彈,250發(fā)閉式不可散彈鏈供彈,只能連發(fā)發(fā)射,停射時,槍機呈開膛待擊狀態(tài)。可配用兩種槍架,即捷格加廖夫輪式槍架和西多連科-馬利諾夫斯基三腳架,兩種槍架均可變換成高射槍架。帶輪式槍架的全槍質量40.4kg,槍身質量13.8kg,槍管質量4.8kg,輪式槍架質量26.6kg;全槍長1708mm,槍管長720mm,槍管可快速更換;柱形準星和 U形缺口照門,立框式表尺,表尺框左右兩邊都刻有表尺分劃,右邊0~20為發(fā)射輕彈分劃,左邊0~23為發(fā)射重彈分劃,分劃每格代表100m;瞄準基線長850mm;初速 865m/s(輕彈)、800m/s(重彈),理論射速650發(fā)/分,有效射程 1000m(平射)、500m(高射)。
我國53式7.62mm重機槍仿制于該槍。
閉鎖動作
在復進簧的作用下,槍機框通過擊鐵上的閉鎖斜面帶動槍機向前復進。槍機復進到位后,其閉鎖支撐面對準機匣內的閉鎖卡槽;槍機框繼續(xù)復進時,在閉鎖斜面(擊鐵上的和槍機上的)的相互作用下,迫使槍機的后端向右偏移,其尾部的閉鎖支撐面進入機匣內的閉鎖卡槽;而后,槍機框復進到位,其擊鐵的限制面擋住槍機的限制面,完成閉鎖動作。
開鎖動作
槍彈被擊發(fā)后,槍機框先單獨后坐一段距離(這段距離稱為自由行程,約12mm),其擊鐵的限制面與槍機的限制面脫離;當槍機框繼續(xù)后坐時,開鎖斜面(擊鐵上的和槍機上的)相互作用,迫使槍機尾端向左,其閉鎖支撐面脫離機匣內的閉鎖卡槽;然后,槍機框以擊鐵的圓弧面帶動槍機一同后坐,完成開鎖動作。
發(fā)射動作
向后拉動拉機柄到位后,復進簧被壓縮,阻鐵突筍進入槍機框下部的扣合孔內,槍機處于待發(fā)狀態(tài)。發(fā)射時,首先上抬保險片,解脫保險,然后向前推扳機,扳機通過扳機托座迫使阻鐵桿上抬,阻鐵突筍便脫離扣合孔,槍機框在復進簧力的作用下,向前復進打擊槍彈而擊發(fā)。
手松開扳機后,各零件在簧力作用下恢復原位,槍機框后坐到位再稍向前時,重新被阻鐵突筍扣住,形成待發(fā)狀態(tài)。
發(fā)射機構各零件的位置關系如下:
扭簧一端抵住扳機上方,使其向后,另一端抵住保險片前下方,使其后端向下。故保險片上的突筍與扳機折彎部卡合在一起,不上抬保險片就推不動扳機,從而形成保險。扳機下方卡入扳機托座后端,扳機托座前端與阻鐵桿相連,阻鐵桿借助阻鐵簧簧力總是保持向下狀態(tài),并迫使扳機托座前端向下,后端向上。
供彈動作
該槍的供彈方式是單程輸彈、雙程進彈。槍彈從撥彈位置到進膛,工作部件要經(jīng)過前、后兩次循環(huán)才能完成。第一個循環(huán)將槍彈輸?shù)饺椏冢坏诙€循環(huán)抽、壓、推彈入膛。
第一個循環(huán)。擊發(fā)后,槍機框后坐,帶動撥彈滑板向左運動,撥彈齒將彈鏈中的下一個鏈節(jié)撥入輸彈口,這就迫使鏈節(jié)中的槍彈沿著受彈器蓋和受彈器座的前、后導彈面向取彈口運動。當槍彈和鏈節(jié)滑過阻彈齒后,在阻彈齒簧的作用下,阻彈齒卡住鏈節(jié)和槍彈,并使槍彈規(guī)正在取彈位置。
第二個循環(huán)。槍機后坐時帶動取彈機后坐,取彈機的兩個取彈鉤將槍彈底部突緣鉗住,并從彈鏈中抽出槍彈,沿受彈器框導槽向后滑動。當槍彈底部突緣對準受彈器框垂直槽時,槍彈即在頂棱和壓彈挺作用下,下落到受彈器框進彈口內,并被規(guī)正在預備進膛位置。
槍機復進時,其推彈突筍推槍彈沿受彈器框的導彈斜面,經(jīng)其導彈突筍的規(guī)正進膛。至此,一個自動循環(huán)的供彈動作完成。
供彈機構在供彈過程中,其動作是連續(xù)不斷的,在推第一發(fā)槍彈進膛的同時,槍機帶動取彈機向前,取彈鉤便將在取彈位置的第二發(fā)槍彈鉗??;撥彈滑板在槍機框帶動下向左運動,準備撥第三發(fā)槍彈。因此,整個過程是: “打響第一發(fā),鉗住第二發(fā),待撥第三發(fā)。”
SG43重機槍的供彈機構之所以比較復雜,其原因是槍彈底緣突出而又必須采用彈鏈供彈,在當時又以采用封閉式彈鏈為宜,因而被迫采用單程輸彈、雙程進彈的供彈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