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放牧飼養(yǎng)的優(yōu)質內蒙古白絨山羊
內蒙古白絨山羊具有產絨量高,對干旱草原適應性強,毛質、肉質和板皮都優(yōu)良的特點。全身絨毛潔白,光澤良好,分內外兩層,外層為長粗毛,內層為細絨。體質結實,結構勻稱,背腰平直,后軀稍高,四肢端正,面部清秀,鼻梁微凹,眼大有神,兩耳向兩側展開或半垂,有前額毛和下頜須。公母羊均有角,角向后上、外方向伸展,呈倒“八”字形。尾巴短而小,向上翹立。在終年放牧和冬、春季小量補飼草料條件下,內蒙古白絨山羊成年公羊絨層厚度6.5厘米,產絨量750克,抓絨后體重45公斤;成年母羊絨層厚度5.0厘米,產絨量500克,抓絨后體重30公斤,絨毛細度平均為14.16微米,毛長度平均為17.5厘米和13.5厘米,凈絨率為65.5%。其肉質鮮美,屠宰率為45%;母羊產羔率105%以上。內蒙古白絨山羊以放牧為主,適宜在牧區(qū)飼養(yǎng),對荒漠、半荒漠草場具有很好的適應性。(內蒙古畜牧科學研究院畜牧所 李玉榮 郵編:010030 電話:0471-3960125)
推薦兩個大水面增值養(yǎng)殖的優(yōu)質鱘魚品種
1.史氏鱘 史氏鱘棲息于我國黑龍江、松花江、嫩江水系,屬淡水定居種類,只在生殖期間做區(qū)域性洄游。史氏鱘屬肉食性魚類,性成熟年齡10年左右。成魚體長可達2.5米,體重200公斤。史氏鱘是黑龍江特產和重要的經濟魚類,其肉和卵都是國內外市場上的名貴食品,尤其是鱘魚籽有“黑黃金”之稱,有很高的食用價值和經濟價值。
2.小體鱘 小體鱘廣泛分布于俄羅斯各河流湖泊中,我國新疆的布倫拖海等水域也有少量分布。屬洄游性魚類,部分定居。
小體鱘比其他鱘魚個體小,一般體長40~60厘米,性成熟年齡3~5齡。小體鱘是鱘魚家族中個體最小的種類,也是大水面增值和池塘養(yǎng)殖的理想種類。(中國水產科研院鱘魚繁育技術工程中心 王斌 夏永濤 郵編:100070 電話:010-63723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