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令山出生于黑龍江省一個貧寒的農家,初中畢業(yè)后便在家務農。他先后搞過特色種植、加工業(yè)和養(yǎng)殖業(yè),然而或是因為信息虛假,或是因為技術不過關,不僅沒賺到錢,反而欠下了許多債。
1995年3月,他在書攤上偶然見到了當年第6期《農村百事通》。在如饑似渴的通讀后,他心頭一熱:昔日苦覓皆未富,只緣未識《農村百事通》??!那篇《當前十類中藥材的動態(tài)》的文章,更使他怦然心動。通過反復考察和認真思索后,他邁出了改變人生軌跡的第一步,決心搞野生藥材種植。于是他種起了龍膽草、防風、黃芩等八種藥材。誰料,天有不測風云,栽培面積最大的黃芩,突然成片地死苗,藥材地里一片狼藉。正當他心急如焚無計可施之際,恰巧鄉(xiāng)郵員送來了第9期《農村百事通》,里面正好有一篇《黃芩高產栽培技術》的文章。這真是“好雨知時節(jié)”啊。他立即按文中介紹的方法防治了根腐病和黃芩舞蛾,當年獲得667平方米(1畝)300公斤的高產量,淘到了第一桶金。
1997年第6期《農村百事通》刊出《三類藥材今年可擴大種植》一文,這又給張令山點亮了一盞明燈,他果斷地擴種了適于當地生長的沙參和生地,也獲得了成功。從此,他越來越離不開《農村百事通》了,每逢外出,《農村百事通》就成了他必不可少的旅伴。他常說:“《農村百事通》是編輯們經過科學篩選,奉獻給務農者的一把致富的金鑰匙??!”
七年來,張令山除獲地級一系列榮譽稱號外,還被評為省十大農村青年科技致富標兵、省星火科技帶頭人、省優(yōu)秀共產黨員、全國青年致富帶頭人。
為了回報《農村百事通》的幫助,張令山經常向朋友講述自己的《農村百事通》情結。每年編印散發(fā)“農友北藥信息”時,他都用顯著的位置介紹《農村百事通》。他說要讓《農村百事通》更多更快地進入農家,使那些盼富又無路的人,在《農村百事通》的指引和扶持下,能得心應手地遨游市場經濟的大潮,盡快地達到理想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