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文學草創(chuàng)之時起,從史的角度對其進行考察研究的言論著作就開始產生了。尤其近幾十年來,編寫、研究新文學史的著作層出不窮。多數文學史著作專注于如何從縱向上客觀地描述新文學的發(fā)展歷程,或聚焦于目前學術界爭論不休的話題,即新文學如何萌生發(fā)展起來的,是對傳統的繼承式發(fā)展,還是對傳統徹底地反叛和革新,時間界定于何時等等。由上海古籍出版社許道明先生所著的《插圖本中國新文學史》興味卻不在此,此書以圖文結合的形式,從新文學特有的深度出發(fā),歷史地闡述新文學作為中國文學一個重要精神轉折點所具有的內在價值和思想力量。既有闡述“五四”新文學傳統在中國30多年歷史流變的獨特視角,又有“京派文學”、“海派文學”、“新市民文學”等領域的新開掘,較大程度上開拓了新文學研究的新視域。具體表現在以下3個方面:
一是視域獨特開闊。全書以“五四”話語的形成及流變?yōu)橐暯?,以“‘五四’話語”、“‘五四’的重估”、“‘五四’的改寫”及“回望‘五四’”為關節(jié),全面展示和解讀新文學的發(fā)展歷程,力圖向人們表明:一個最初僅僅作為籠統文化姿態(tài)出現的“‘五四’話語”,其“人的文學”的靈魂思想是如何被一代代新文學家們的心靈所具體吸收與詮釋,以致形成新文學多姿多彩的風貌。在此宏闊的視角下,作者對新文學發(fā)展中形成的新領域的開掘也是用功最深的。“
二是立論新穎嚴謹。在此書中,幾乎每一小節(jié)都有作者精辟的立論。如在“‘五四’話語”一節(jié)中,作者高屋建瓴地指出了“五四”話語的多指向性。這一立論新穎而嚴謹,給人深刻的啟迪。又如其對海派文學“邊緣性”特征的概括論述也是讓人耳目一新的,諸多新穎迭出的立論使這部文學史著作充溢著思辯的激情,精警動人。
三是插圖珍貴豐富。此書共配置300余幅珍貴的插圖,大多于坊間并不經見,內容包括作家造像、作家手跡或著作書影、書中人物圖像以及一些足以表現時代生活的插圖。透過這些插圖,不僅使我們可以得見許多著名作家的面目及我們所鐘愛的作品的最初式樣,同時使我們從中探察到各時代真實的社會生活情態(tài)。(黃亞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