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小學生活中,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人有許許多多,今天,我就介紹其中的一位。他,就是我的數(shù)學老師——王老師。
王老師留著“板寸頭”,小小的眼睛,塌塌的鼻梁,再加上架在鼻梁上的那副眼鏡,哈哈,真像個大學問家。
說了這么多,你一定很想了解我的數(shù)學老師吧!別急,聽了下面的故事,你就會知道了。
認真的“傻老師”
王老師忙碌的身影在學校隨處可見。他帶著兩個畢業(yè)班,工作量很大,生活中除了一日三餐外,他把剩余的時間幾乎都用在教學上了。上個星期六,王老師讓我們在學校寫課堂作業(yè),而他則坐在一旁備課。我的腦筋轉得飛快,不一會兒,就以“A”的成績完成了作業(yè),早早地回家了。一個小時過去了,兩個小時過去了……從家里的窗戶上望著燈光閃爍的教室,我心想:難道王老師還在教室?后來我才知道,王老師等所有同學做完作業(yè),已經是下午兩點鐘了。這段時間,他沒吃一點東西,沒有喝一口水。同學們都說:“王老師真傻,為了咱們都不吃飯了。以后,咱們就叫他‘傻老師’吧!”可我卻被王老師的那股“傻”勁兒深深地打動了,一股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可愛的“開心果”
王老師講課十分有趣,他常把枯燥無味的數(shù)學知識變成笑話講給同學們聽,這不僅讓我們對數(shù)學知識加深了印象,也活躍了課堂氣氛,真是一舉兩得!
記得前不久,王老師給我們講了“反比例”。當說到反比例是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的關系的時候,他說:“如果三個人和兩頭驢站在一起,能說三個人減兩頭驢等于一個人嗎?”聽王老師這么一說,同學們都笑得前仰后合。王老師看著我們的高興樣兒,也跟著哈哈大笑起來。最后還是張凌云同學回答了這個問題:“當然不能,因為他們不是相關聯(lián)的量?!边@堂課,我理解得很透徹,也在笑聲中獲得了知識。從此,我們就背著王老師叫他“開心果”。
厲害的“老狼”
“老狼”是班里調皮的學生給王老師起的外號。說起這個外號,還有個小小的故事呢。
那天,王老師正給我們上數(shù)學課,忽然,他發(fā)現(xiàn)墻上、天花板上時不時地出現(xiàn)鏡子反射的影子。王老師仔細一瞧,原來是班里有名的淘氣包劉金林在搗鬼。王老師嚴肅地看了他一眼,繼續(xù)講課。沒想到劉金林“本性難移”,依舊到處晃動著他制造的光斑。王老師氣壞了,眼睛瞪得老大,迅速走下講臺,奪走了劉金林手中的鏡子,生氣地對他說:“以后你再敢干類似的事情,我可不饒你?!卑。趵蠋熣鎯窗。榇?,淘氣的同學都稱他為“老狼”。不過,王老師平時對我們可不是這樣,哪個同學學習上有了進步,他就送一份小小的禮物以示鼓勵,大家都很喜歡他的禮物。
聽了我的介紹,你是不是也喜歡上了我的數(shù)學老師呢?王老師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想我永遠也不會忘記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