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隨著“拍照手機”的普及,越來越多偷拍他人隱私的事件發(fā)生,人們普遍對此感到擔憂,如何保障公民的隱私權,就成了我們必須面對、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
編輯同志:
不久前我和朋友一塊兒吃飯,席間一位張姓男士拿出自己帶拍攝功能的手機,說要給大家欣賞一個美妙的東西,好奇的我們看到手機屏幕顯示的竟是20多張女姓裸照。原來,張先生將自己的手機讓在一浴池當服務員的女友帶進更衣室,偷拍了女浴客的照片,他還說想把照片賣給黃色網站大賺一筆。請問:手機偷拍是否侵犯了他人的隱私權?
讀者 宋城
宋城讀者:
你提出來的問題很有普遍性,盡管手機拍照侵害公民隱私權的事件屢屢發(fā)生,但目前沒有明確的法律條文對此類問題進行規(guī)范和界定。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弄清隱私權概念。隱私權又稱個人秘密權、生活秘密權,它是一種具體的人格權利,主要指公民個人生活中不愿為他人知悉的秘密、個人信息、私人活動和個人領域,包括個人私生活中的事實、日記、信件、照片、錄音、錄像、財產狀況等。其基本內容主要包括隱私隱瞞權、隱私利用權、隱私維護權、隱私支配權4項權利。在正常情況下,任何人自愿直接暴露在公共場合的部分都不算隱私。
雖然我國沒有專門法律規(guī)定隱私權,但我國法律保護公民的隱私權?!稇椃ā返?0條規(guī)定:“除因國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機關或者檢察機關依照法律規(guī)定的程序對通信進行檢查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薄睹穹ㄍ▌t》第100條規(guī)定:“未經本人同意,不得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钡?01條規(guī)定:“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薄秼D女權益保障法》第39條規(guī)定:“禁止用侮辱、誹謗、宣揚隱私等方式損害婦女的名譽和人格。”
所以,你提出的如何判斷被拍照者隱私是否被侵害的問題,應區(qū)分情況來看:1.如果拍照者只是將從公共場所拍得的照片作為資料收集或自己欣賞,這既不違法也不侵權;2.如果拍照者用拍得的照片謀取了合法或非法商業(yè)利益,侵犯的是被拍照者的肖像權;3.如果拍照者惡意散布、詆毀被拍照者的名譽,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意見(試行)》第140條的規(guī)定:“以書面、口頭等形式宣揚他人的隱私,或者捏造事實公然丑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他人名譽,造成一定影響的,應當認定為侵害公民名譽權的行為。”4.如果用手機偷拍他人照片,但沒有加以傳播,他的拍攝行為就如同他的注視行為一樣,沒有侵犯對方的肖像權,也沒有侵犯他人的隱私權。此外,如果某人是在公共場所里被拍照,本質上同“被人看在眼睛里”沒有什么區(qū)別,只要拍照行為沒有對他人構成干擾,就不屬于偷拍,不涉及被拍照者的隱私權,就不算侵犯他人的隱私權。5.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出于公共利益、公共安全,為了打假曝光、新聞調查等正當行為而偷拍也是合法的,也不構成對隱私權的侵犯。
通過以上分析可見,只有當拍照者出于不正當目的,突破被拍照者受法律保護的部分,拍了別人不愿被拍、不愿公開的照片,才構成對隱私權的侵害。因此,你上面所說的張某的行為已對他人的隱私權造成了侵害。民法第120條規(guī)定,隱私權受到侵害的公民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并可以要求賠償損失。如果利用手機拍照造成嚴重后果的刑事案件,刑法第284條規(guī)定:“非法使用竊聽、竊照專用器材,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遇到類似問題,只要舉報,拍照者將會受到法律制裁。
江西省贛州市政法委 鐘瑞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