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qū)文陂鄉(xiāng),有一座聞名遐邇的千年古村——美陂村。1974年,梁仁俊出生在這里。15歲那年,因家境貧困他被迫放下書包,和父母一起賣豆腐。小小年紀的他每天早上要用一個方格木箱盛上56塊豆腐,在蒙蒙晨霧中沿村叫賣。
家鄉(xiāng)的貧窮落后把梁仁俊逼上了“梁山”,他立志走出鄉(xiāng)村,尋找一條致富的路子。16歲那年,梁仁俊帶著一大包咸菜,乘坐北上的列車,遠赴山東梁山、河北清遠等地拜師學藝。睡車站、住草棚,風餐露宿,他如饑似渴地學習,終于掌握了平菇、雞腿菇、袖珍菇等多種食用菌的栽培技術。
傳統(tǒng)育菇是用棉籽殼做培育基,造成棉籽殼價格不斷上漲。梁仁俊的家鄉(xiāng)以種植水稻為主,棉籽殼缺乏而稻草資源卻十分豐富,農民往往把它當柴燒或用來墊豬牛欄,甚至白白扔掉。想起小時候經??吹降静荻牙镩L出小蘑菇,梁仁俊突發(fā)奇想:“如果能把稻草作為培養(yǎng)基,不是可以大大降低育菇成本嗎?”就這樣,梁仁俊打起了稻草的主意。
試驗、失敗、再試驗、再失敗,終于在1999年,梁仁俊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明了“純長秸稈立體栽培食用菌技術”,并將該技術成功申報了國家發(fā)明專利。該技術的特點是整體利用長稻草,不加任何輔料,軟化后直接進行稻草砌墻立體栽培出菇。稻草育出的菌菇產量高、品質優(yōu)、朵形美、口感好、富含人體所需的多種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具有野生香菇的特有鮮味,同時生物轉化率達200%。梁仁俊的育菇新技術,在本行業(yè)引起轟動,全國各地前來拜師學藝者絡繹不絕。
2000年,梁仁俊抓住鄉(xiāng)里的精密鑄造廠拍賣的機會,籌資買下了這個廠。第二年,他成立了江西山寶菌業(yè)有限責任公司,自己任董事長兼總經理。2003年,他又投資160多萬元,在這塊土地上興建了集技術研究、生產銷售、學員培訓于一體的多功能、現(xiàn)代化的“江西山寶菌業(yè)”大樓。至今,公司已累計培訓全國各地學員4000多人次。
梁仁俊靠自己的勤勞智慧,成了聞名遠近的“富哥”。功成名就的他并不因此而滿足。2002年,28歲的梁仁俊毅然挑起了美陂村黨支部書記的重擔。他把自己發(fā)明的草菇栽培作為一個富民項目,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形式,帶領群眾走上脫貧致富之路。他以“保護價生產,市場價收購”的方式,最大限度地維護菇農利益,極大地煥發(fā)了村民種菇的積極性。到現(xiàn)在為止,僅在美陂村梁仁俊就帶出了11個種菇的老板,42戶專業(yè)戶,每667平方米純收入超過5000元,僅此一項,2003年美陂村村民戶均增收3000多元。
2004年,中共吉安市委組織部和青原區(qū)將梁仁俊的公司列入“富民產業(yè)對接鏈接工程”,給予政策扶持,使基地的建設資金、菌菇銷售等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公司進入規(guī)?;c產業(yè)化發(fā)展。目前在全區(qū)范圍內鏈接基地13個、栽培戶達800戶,預計年產菌菇1000萬公斤。2005年中央電視臺新聞聯(lián)播“治國安幫看人才”欄目曾報道過梁仁俊的事跡。
乘風破浪正當時。從稻草堆里走出來的梁仁俊,如今有了更大的夢想:用10年時間把江西山寶菌業(yè)公司建成全省乃至全國最大的菌類微生物公司之一,把青原區(qū)打造成全國的“草菇之鄉(xiāng)”。梁仁俊正鉚足勁,朝著這一目標大步前行?。ń魃綄毦鷺I(yè)公司 梁仁杰 郵編:343060 電話:0796-848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