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這封信你們能否看到,但是,我還是忍耐不住,提筆寫下這些文字。
我是《視野》的一名忠實讀者,《視野》也陪我度過了從高一到大三的這六年時光,她帶給我的,不僅僅是書頁中的文字,更多的是教會我成長。我想,讀《視野》的六年,也正是我人生成長的關(guān)鍵時期,我從那些文字中學(xué)會了生活,學(xué)會了做人,學(xué)會了面對一切與自己不相符的東西,學(xué)會了成長,是《視野》讓我變成了一個有素質(zhì)、有思想的女孩。
讀完這一期的雜志,感慨頗多。我不知道為什么看完這一期《視野》,心情會是如此這般。看完《我的青春在流逝》,覺得自己也像文中的主人公一樣,也曾經(jīng)像她一樣,青春被套上了黑布,在歲月中墮落,再也寫不出自己喜歡的文字,做不了自己喜歡的人,忘記了感動,忘記了流淚,變得麻木……可是,我慶幸,現(xiàn)在我仍能用一顆平淡的心去面對生活,我可以從簡單中體會快樂,我又是那個活潑快樂的我了,盡管日子依舊忙碌,依舊有不順心的事情在發(fā)生。真的,世界原來可以這般美好,生活原來可以這般美好……
深深被《給我一個不哭的理由》一文打動,坐在窗前,聽窗外雨聲,是啊,我的城市今年多雨……淚,也隨之滑落。我敬佩那樣一個偉大的姐姐,也羨慕她有這樣一個姐姐……或許,生活就是如此,美好的總是短暫的,留下的只有回憶。
還有很多很多東西,很多很多文字感動著我,這本充滿了親情、友情、愛情的《視野》里,有太多的讓我喜愛的東西。我想,讓我一個不善于表達(dá)自己感情不擅長文字的人來講,或許難以表達(dá)我對《視野》的真情與喜愛吧。但,我想,一顆真心足夠了,是嗎?
山東讀者謝慧
在人生的道路上,沒有什么能比相互扶攜、共同成長更加慰心的了,《視野》之于你,或者更多人,都在這種互生中漸漸明朗起來。
——編者
我是一名高中生,經(jīng)過同學(xué)的推薦,我一連買了4期《視野》雜志。
說實話,我對《視野》的內(nèi)容很感興趣,因為它的內(nèi)容很富哲理性,如《人才看得見人才》一文。另外,你們的“視野論壇”也很有趣,這一期的“如何看待兩岸關(guān)系”從另一個視角觀察社會,洞悉時事。
我一直覺得蘭州大學(xué)是個人文氣息濃厚的地方,因為它是《視野》生根、成長的肥沃土地。在我與蘭大的幾次接觸中,它都給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希望蘭大越辦越好。
另外,我想提一些自己的看法。鑒于看《視野》的人多半是高中生、大學(xué)生,而這些人對大學(xué)生活都有莫名的情愫,所以我想建議你們增加一個“大學(xué)天地”或“大學(xué)一角”之類的欄目,這個欄目可以介紹一些大學(xué)生的生活、大學(xué)的情況等。
可以送給你們雜志一句話嗎?
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
內(nèi)蒙古讀者白德華
謝謝白德華朋友對《視野》以及蘭州大學(xué)由衷的褒獎。我們也致力于通過《視野》這個窗口,張揚蘭州大學(xué)的精神氣質(zhì),播灑更醇厚的人文雨露。
——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