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俊英 任天池
方藥:干地黃240克,山藥、山萸肉各120克,澤瀉、茯苓、牡丹皮各90克,桂枝、炮附子各30克。
用法:將藥物混合研細,煉蜜和丸,每丸重9克(含藥量約4.5克),早、晚各服1丸,溫開水送下?;蚋鶕?jù)原方用量比例酌情增減,水煎服?,F(xiàn)代更有片劑、口服液等劑型可供選用。
功用:溫補腎陽。
主治:腎陽不足。癥狀為:腰酸腳軟,肢體畏寒,下半身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舌質(zhì)淡而胖,苔薄白不燥,尺脈沉細。
補陰之虛,助陽之弱
金匱腎氣丸可補陰之虛,助陽之弱。方名腎氣丸者,因氣屬陽,補腎中之陽氣也。方中有六味地黃丸(地黃、山藥、山萸肉、澤瀉、茯苓、牡丹皮),以滋腎水,又含附子、桂枝壯腎中之陽。
中醫(yī)所說之“腎”不同于西醫(yī)解剖學上的腎,中醫(yī)是按照功能給腎下定義。中醫(yī)認為,一身陰陽皆根于腎;腎主骨生髓,與生殖發(fā)育密切相關。腰酸腳軟,肢體畏寒,下半身常有冷感,少腹拘急,皆屬腎陽不足之表現(xiàn)。
陰中求陽,少火生氣
方中藥物配伍具有兩大特點:一是“陰中求陽”;二是“少火生氣”。
中醫(yī)認為,腎為水火之臟,含腎陰腎陽,陰陽互根。所以,凡腎虛之癥,必有陰陽兩虛的病理變化,但其臨床表現(xiàn)有偏陽虛或陰虛的不同。金匱腎氣丸是為腎陰陽兩虛、腎陽虛偏重者而設。腎陽虛者得之,可收“陰中求陽之效”,腎陰陽兩虛者得之,則有陰陽并補之功。
腎氣丸中用六味地黃丸滋補肝腎之陰,用附子、桂枝壯腎中之陽,用陰中求陽之法,以達到溫補腎陽之目的,“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方中溫補腎陽的附子、桂枝與滋補肝腎之陰的六味地黃丸用量之比為1:12.5,附子、桂枝用量不足全方的1/8。從而體現(xiàn)了“少火生氣”的中醫(yī)理論,也說明本方意在徐生腎氣,而不為速壯腎陽。
抗衰防老,增強免疫
從東漢末年至今,腎氣丸對補腎方劑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后世許多補腎名方都由此而來,如宋代錢乙六味地黃丸、嚴用和加味腎氣丸、十補丸,明代張景岳右歸丸、右歸飲等。宋代以后多認為腎氣丸具有陰陽雙補的作用,是駐顏延年,抗老防衰之良方。
現(xiàn)代藥理研究顯示,本方具有抗衰老、增強免疫、改善微循環(huán)、類性激素樣作用,對糖、蛋白質(zhì)、脂肪代謝有改善作用。
腎陽不足,辨清可用
本方治癥的主要病位在腎。其基本病理變化是腎氣不足,水液代謝失常。其基本效用是改善水液代謝,調(diào)暢小便。應用腎氣丸應具備的基本癥狀是:腰酸腳軟,小便不調(diào),舌質(zhì)淡胖,尺脈沉細。臨床多用湯劑,靈活加減。
根據(jù)中醫(yī)的傳統(tǒng)理論和臨床實踐,結合現(xiàn)代藥理和臨床研究,現(xiàn)多用腎氣丸加減治療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低下、性功能障礙、更年期綜合征、腰痛、前列腺增生、慢性腎炎、腎上腺皮質(zhì)功能減退、慢性支氣管哮喘、慢性肺心病、復發(fā)性口腔潰瘍等屬腎陽不足者。
【注意事項】如有咽干、口燥、潮熱、盜汗、舌紅苔少等腎陰不足、虛火上炎癥狀者不宜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