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 梁 顧銘清
江蘇東臺的魚湯面,已有近200年歷史,相傳是一位被趕出皇宮的御膳廚師所制。魚湯面湯汁乳白,清爽不膩,面條細而軟滑,特別鮮美可口。1915年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現(xiàn)場制作的東臺魚湯面,獲巴拿馬國際金獎,可謂金牌面食。
魚湯面與其他種類的面條的差別就在于湯。外地的面湯一般是清湯、雞湯、蝦米湯、骨頭湯等,而東臺魚湯面制湯的主要原料是鱔魚骨和鯽魚。將鱔魚骨洗干凈后入鍋,用少量豬油煸透,再將炸酥了的鯽魚與鱔魚骨一同入鍋煮沸。待熱湯滾沸后,再改以小火,慢慢煨燉。經過精心操作,魚湯已熬得非常醇厚。色白如乳,肥而不膩。此等精細制作的魚湯,怎會不鮮美可口?
現(xiàn)將魚湯面的制作方法介紹給大家:
原料:(制200碗)上白面粉20 kg,活鯽魚3 kg,白醬油3 kg,蝦籽50 g,鱔魚骨1 kg,白胡椒粉25 g,姜50 g,紹酒50 g,香蔥100 g,青蒜花400 g,熟豬油2.5 kg。
制作方法:①先將鯽魚去鱗去鰓,除內臟,洗凈瀝干,將鍋燒熱,放入熟豬油,至八成熱時,將魚分兩批投入炸酥,不能有焦斑;另將鱔魚骨洗凈后放入鍋內,用少量油煸透。
②在鍋內放清水17.5 kg(不可用井水或有堿性的水),燒開時把浮上的水泡沫除去,再將炸好的鯽魚和鱔魚骨一齊倒入燒沸,待湯色轉白后加入熟豬油(250 g炸魚的原油),大火燒透,然后用漏勺淘清魚渣,成為第一份白湯。
將煮過的全部魚骨倒入鐵鍋內,先用文火烘干,然后放入熟豬油200 g,用大火把魚骨煸透,加入開水14 kg,燒沸后再加熟豬油150 g,用大火燒透,用漏勺淘清魚渣,成為第二份白湯。
用熬制第二份白湯的方法和原料,將開水10 kg熬成第三份白湯,然后將3次白湯混合下鍋,放入蝦籽、紹酒、姜蔥燒透,用細湯篩過濾即成。
③把面粉加水,揉成面團(面和得稍硬一些,夏季可少放些水,其他季節(jié)可多放些水),用細刀(108齒的切片)切成細面條。
④將面下入沸水鍋后,不要攪動,當其從鍋底自然漂起后,撈出在涼開水中沖涮一下,再入鍋復燙即撈出。
在碗內放熟豬油7.5 g、白醬油15 g和少許青蒜花,撈入面條,舀入沸滾的魚湯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