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 敏
泰禮先生說話有很重的蘇格蘭腔調(diào)。聽慣倫敦口音的同學,最喜歡在下課的時候聚集在走廊上,模仿他的口音,學他的儀態(tài),鬧著玩兒。那口音,只能用“濃重”兩個字來形容。它代表一種樸實、固執(zhí)、強硬的民族性格。
我的中學時代,就是在這個英國教會辦的學校里度過的。那個時候,泰禮先生是校長。他的姓名是“羅勃·泰禮”。他抽煙斗,渾身是煙絲的香氣。我們把那種聞起來很香的煙絲香氣,叫做“蘇格蘭香氣”。只要聞到那香氣,不用回頭,我們就知道泰禮先生到了。
他煙癮很大,通常是叼著冒煙的煙斗走進教室,在教課過程中兩次往煙袋鍋里裝煙絲,下課鈴響過以后,還要再裝一次,然后叼著煙斗離開教室。他擔任的課是“英文選讀”。這門功課,依我們學生的說法,就叫“聞英國煙絲”的課。
他長得非常高大,留著卓別林或者希特勒式的胡子。那胡子帶著點兒紅色,所以他的外號就叫“紅胡子”。這位蘇格蘭老師很喜歡穿蘇格蘭格子呢的西服上身,西褲是另外一種顏色,素的,沒有格子的。他幾乎從來不穿上下身同一種質(zhì)料的整套西服。我最羨慕的是他的襪子,那是質(zhì)料很好的羊毛襪子。
蘇格蘭人有一種特殊的氣質(zhì),那就是方方正正,不喜歡圓滑。我那時候不大懂得英國國內(nèi)的事情,但是我知道英格蘭人喜歡拿蘇格蘭人來開玩笑,笑蘇格蘭人小氣、吝嗇。有一個笑話,說有一個喝醉了的蘇格蘭人,提著一瓶酒,摔了一交,躺在地上爬不起來。他覺得小腿上一片濕,趕快伸手去摸一摸,放在眼前一看,是血。這蘇格蘭人笑了,欣慰地說:“天哪,幸虧不是那瓶酒!”
蘇格蘭多山,多石頭,土地貧瘠,居民大半靠放羊過生活。他們因為日子過得不容易,所以格外地省儉,這倒是真的。英國人已經(jīng)夠嚴肅了,蘇格蘭人更是“嚴肅里的嚴肅”。蘇格蘭人的民族性很強,特別重視自己的傳統(tǒng)。蘇格蘭男人是文明世界里惟一穿裙子的男人。蘇格蘭部隊的風笛樂隊,永遠不被現(xiàn)代軍樂隊所同化。換句話說,蘇格蘭人不是很隨和的。一個蘇格蘭人,特別重視別人對他的尊敬。
其實蘇格蘭人并不壞,他們對人類文化也很有貢獻。哲學家大衛(wèi)·休謨、經(jīng)濟學家亞當·司密、詩人羅勃·伯恩斯、歷史小說家瓦脫·司各特、兒童文學作家詹姆斯·巴力,都是出色的蘇格蘭人。
泰禮先生在學校里有一件事出了名,就是上課時候允許學生出去小便。學生只要舉一舉手,用英語說:“老師,我可以出去一下嗎?”他就會和氣地點頭,做一個“出去吧”的手勢。許多淘氣的學生,就利用他的好商量,上課的時候舉手說一句:“我可以出去一下嗎?”然后溜到走廊上去透透氣再回來。
為了享受這個權(quán)利,我也老早的學會了說一句:“澀,妹哀狗澳?”然后溜到寂靜的校園里去走一圈,再回到教室里來聽課。每次我這樣做,全班同學就會轉(zhuǎn)過頭來,用羨慕的眼光目送我走出教室,把我看成英雄。
下課的時候,只要下一節(jié)課是泰禮先生的“英文選讀”,同學就都只顧玩兒,并不急著上廁所?!暗壬险n再去‘小吧?!彼麄兛偸沁@樣說。泰禮先生有時候也會發(fā)出疑問:“上課以前為什么不去?”因此我們還得預備好另外一句英語,用“過去式”說:“那里很擠!”泰禮先生聽了,就會表示同情,對“他的學?!钡脑O(shè)備不完善,表示歉意。
泰禮先生替我們選的讀物是英譯本“托爾斯泰短篇小說選集”。他的教法是先照書念一句,然后再用很淺很淺的英語反復解釋。
例如書里有一句話:“你是干什么的?”泰禮先生先把那句話念一遍,然后就說:“這句問話,是店主人對住店的旅客說的。店主人問旅客:‘你是干什么的?這就是說:‘你的職業(yè)是什么?,‘你是做什么事情過日子的?‘你是做什么事賺錢的?也就是:‘你怎么會有錢?也就是:‘你的錢是哪兒來的?你們明白我的意思嗎?我說得夠清楚嗎?”
泰禮先生不會說中國話。他的英語,同學又不能完全聽懂。大家都覺得聽他的課沒有味道。街上書店里已經(jīng)有《托爾斯泰短篇小說選集》的中文譯本,所以許多同學都去買來跟英文對照著看,上課的時候就把中文本擺在英文本旁邊做參考。
托爾斯泰的短篇小說都含有勸善的目的,他的藝術(shù)是用來教導人向善的。不過他安排情節(jié)很有技巧,文筆又很生動,所以同學看中文本很容易入迷。泰禮先生的語聲一停,教室里一片寂靜,學生都全神貫注地讀起翻譯小說來了。
泰禮先生發(fā)現(xiàn)這個秘密,非常惱火。我們的教室在二樓,窗外就是校園。泰禮先生一聲不響地走下講臺,沿著課桌中間的通路走過來,抓起我們的中文譯本,一本一本地往窗外扔。我們都嚇一大跳,愣在那里,完全失去了保護私有財產(chǎn)的警覺,由他把我們的翻譯小說全部扔完。
他氣得滿臉通紅,教訓我們說:“如果你們再做這樣的事,你們將永遠學不會說英語,學不會讀英文書!”
蘇格蘭紳士的暴怒,把我們嚇一大跳。有些聽不懂“憤怒的英語”的同學,就用中國話向鄰座請教起來。
“紅胡子說什么?”
“他說我們看中文譯本就學不好英文?!?/p>
“他扔我們的書做什么?”
“他生氣啦!”
“書是我們花錢買的。我們應該去向校長抗議!”
“你忘了?他就是校長。”
泰禮先生發(fā)過脾氣以后,情緒慢慢平復,這才又開口說:“對不起,我對我剛剛做過的事覺得抱歉。大家下課以后,可以去把書撿回來。我很抱歉。我是為大家好,我們繼續(xù)上課吧!”
下課以后,泰禮先生忘了點煙斗,領(lǐng)先下樓,我們跟在他背后,急著下樓到校園里撿書。泰禮先生并沒直接回到教員休息室去。他也走進校園,彎腰幫著撿書,交給我們。去接書的同學,都順口跟他說一聲:“謝謝老師!”
“沒什么?!彼埠苷?jīng)地回答我們這些中國孩子。
這件事情發(fā)生以后,我對泰禮先生就有點反感了?!疤K格蘭人就是蘇格蘭人!”我說。
泰禮先生有心要彌補這次師生間情感上的裂痕。有一次小考,成級評定以后,他特地帶來一本精裝本的英國短篇小說選,送給成績最好的同學,并且還勉勵那個同學幾句話。他是一位好老師,不過畢竟是“發(fā)過脾氣”的,我們當初對他的那種天真無邪的好感已經(jīng)一去不回。他對待我們更親切了,只差沒說:“從此以后,我再也不對你們發(fā)脾氣了。你們可以信任我?!?/p>
一張撕破了的圖畫,不管再怎么把它黏好,總不會再是原來的樣子。
半年以后,學校舉行運動會,老師們有拔河的節(jié)目。比賽開始不久,泰禮先生這一隊就動搖了陣腳,慢慢地支持不住。后來,對方那一隊吶喊一聲,同心用力,就把泰禮先生這一隊拉過了中線。別的老師一看大勢去了,都紛紛撒手,只有泰禮先生緊抓住繩子不放。對方人多力大,一下子就把泰禮先生拉倒在地上。但是泰禮先生仍然用雙肘,用皮鞋尖兒,抵住地面,繼續(xù)支撐,不肯放棄。對方只好再吶喊一聲,硬把整個身子趴在地上的泰禮先生拖進他們的白線里去,泰禮先生這才在大家的笑聲中撒了手,站起來,很認真地說:“你們贏了!”
運動場邊的同學都歡呼起來,給泰禮先生鼓掌。那時候我也在場邊,覺得胸中熱血涌上來,對泰禮先生懷著從來沒有過的敬意,心中的那點不滿已經(jīng)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泰禮先生渾身都是土。他的那套西服毀了。他很認真地走過去跟勝隊的隊員握手??粗歉叽蟮纳碛?,我受感動了。
“蘇格蘭人就是蘇格蘭人!”我在心里贊美他。
(選自臺灣《鄉(xiāng)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