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放學后,我被餓得前胸貼后背了。一到家,我便纏著媽媽煮湯圓給我吃。媽媽先切好菜,放進鍋里煮,再把剛曬過太陽的湯圓倒進燒開的菜湯里。過了一會兒,媽媽打開鍋蓋,夾起一個湯圓嘗了一口,自言自語道:“湯圓怎么外面熟,里面生?”我走近一看,沒錯,湯圓外層變得有點透明了,可里面卻還是白色的。
媽媽正想把湯圓倒掉。我不解地問:“媽媽,您為什么要把湯圓倒掉呀?”媽媽無奈地說:“這湯圓是在太陽底下曬過的,根本煮不熟。”我問媽媽:“這是為什么呢?”可媽媽也說不清楚,只告訴我說,小時候煮這樣的湯圓,是在冷水剛倒進鍋里時就放進去煮的。
這時,正好阿姨進來了。我抓住時機問阿姨,阿姨告訴我:“在太陽底下曬過的湯圓煮不熟,是因為太陽把湯圓里的水分蒸干了。把沒有水分的湯圓放在開水里煮,外面一層很快吸收了部分水分,于是熱水便將外面一層煮熟了。而外面一層煮熟后,就會膨脹,水分無法進入湯圓里面,所以里層根本就熟不了。如果先把湯圓放進冷水里,再加熱煮,湯圓里外都會吸收到水分,便很容易煮熟了。”
嗬,生活中還處處有學問呢!
浙江溫州市龍灣區(qū)海城第一小學三(4)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