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說自己像渡工,渡工說我也像老師但比不上老師。
老師出了道作文題目,叫《渡工》,有一個學(xué)生寫道:不管暴雨、烈日、嚴寒、酷暑,您總是撐著篙,打著槳,把一批又一批的旅客,盡快地送往彼岸。年深日久,白雪壓住了您的雙鬢,銀霜爬滿了您的須眉、寒風(fēng)吹皺了您的額頭,浪花打彎了您的腰背,可您還是那樣,渡來渡去,沒有片刻停留。遠行的人通過您的渡船早已去萬里之遙,而您還是原地周旋。
有人問您。想不想棄舟登岸,遠行千里?
您說,想,但渡口需要我,我就不能擅離職守。為了讓更多的人遠行,我也樂于在此獻身。
啊,透過您那厚實的胸,我看到了一顆赤誠的心。
老師改這篇作文的時候,只批了一個朱紅色的“閱”字。第二天,他又出了道作文題,名字叫《你眼中的老師》。
還是那位同學(xué),最先交了作業(yè),老師接過一看,通篇只有一句話:“這篇作文昨天已經(jīng)做過?!?/p>
老師這回連“閱”字也沒簽,只是到附近的供銷站去買了一箱蠟燭。那時,這地方還沒有通電。
十多年過去了,一位年輕的工程師到這地方勘察,這河上要架一座六車道的大橋。
工程師去請老師參加奠基典禮,老師一看工程師就是當(dāng)年寫一句話作文的學(xué)生,就對他說你還應(yīng)該請老師的老師。工程師點點頭,就去了。于是奠基儀式上,就有兩位白發(fā)老人參加了剪彩,一位手指細長,中指第一關(guān)節(jié)處有塊厚厚的老繭,那是筆桿磨下的痕跡。還有一位手指極粗,狀如老樹根,老繭很多,但大都集中在掌心,那是竹篙刻下的印記。
在當(dāng)晚的酒會上,燈光耀眼,但工程師執(zhí)意拉了電閘,點起了蠟燭,說今天舉行燭光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