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guī)定,在民事訴訟過程中,原告人和被告人各享有以下訴訟權利:
一、原告人享有的訴訟權利
1.有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的權利,有委托代理人進行訴訟的權利,有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訟的權利,有申請審判人員、書記員、鑒定人、勘驗人、翻譯人員回避的權利。
2.有向法院申請采取訴訟保全措施的權利;在追索贍養(yǎng)費、撫養(yǎng)費、撫育費、撫恤金、醫(yī)療費用以及追索勞動報酬或其他需要先行給付的案件訴訟中,有請求法院裁定先行給付的權利;有撤銷或變更訴訟請求的權利;有請求調解或與被告人達成協(xié)議,自行和解結案的權利。
3.經(jīng)法院許可,可以查閱本案的庭審材料,請求自費復制本案的庭審材料和法律文書(涉及國家機密或公民隱私的材料除外);在法庭上可提出新證據(jù);經(jīng)法庭許可可向證人、鑒定人、勘驗人發(fā)問,可要求重新進行鑒定、調查或者勘驗;在法庭上有權與被告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進行辯論;法庭辯論結束后,有發(fā)表最后意見的權利;有權閱讀法庭筆錄,如認為對自己的陳述記載確有遺漏或差錯的,有權申請補正。
4.對一審法院判決或裁定不服時,有權在上訴期限內(15日)提出上訴;勝訴的原告人對已生效的判決、裁定、調解協(xié)議,在對方拒不執(zhí)行時,有權在申請執(zhí)行期限(公民為一年,法人或其他組織為半年)內申請法院執(zhí)行。
5.對已生效的判決、裁定、認為確有錯誤的,可以向原審法院或上級法院提出申訴(在判決、裁定生效后二年內提出),但不能因申訴而停止執(zhí)行。
二、被告人享有的訴訟權利
1.對原告人的起訴,有進行答辯的權利,即被告人可承認或反駁原告人的訴訟請求,有權提出反訴;有委托代理人進行訴訟的權利;有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反訴的權利;有申請審判員、書記員、鑒定人、勘驗人、翻譯人員回避的權利。
2.有向法院申請采取訴訟保全的權利,有請求調解或與原告人達成協(xié)議,自行和解結案的權利。
3.經(jīng)法院許可,可以查閱本案的庭審材料,請求自費復制本案的庭審材料和法律文書(涉及國家機密或公民隱私的材料除外);在法庭上可提出新證據(jù);經(jīng)法庭許可可向證人、鑒定人、勘驗人發(fā)問,可要求重新進行鑒定、調查或者勘驗;在法庭上有權與原告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進行辯論;法庭辯論結束后,有發(fā)表最后意見的權利;有權閱讀法庭筆錄,如認為對自己的陳述記載確有遺漏或差錯的,有權申請補正。
4.對一審法院判決或裁定不服時,有權在上訴期限內(15日)提出上訴;勝訴的被告人對已生效的判決、裁定、調解協(xié)議,在對方拒不執(zhí)行時,有權在申請執(zhí)行期限(公民為一年,法人或其他組織為半年)內申請法院執(zhí)行。
5.對已生效的判決、裁定,認為確有錯誤的,可以向原審法院或上級法院提出申訴(在判決、裁定生效后二年內提出),但不能因申訴而停止執(zhí)行。
(河南省項城市人民法院 牛凌峰郵碼:46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