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有40多萬有身份的華人,占全美270多萬華人的15%。至于那些身藏在偏僻角落的偷渡客,誰也說不清到底有多少。他們忙碌著奔波著勞累著,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謀生。對偷渡客農(nóng)民老林來說,紐約就是紐約。他說不清這里是天堂還是地獄,反正他一天到晚都在拼命掙錢還債,幻想有一天能衣錦還鄉(xiāng)。
“黑人”老林
紐約的清晨寒風刺骨,唐人街上行人寥寥。像平常一樣,老林推著他的小車,到福建老鄉(xiāng)開的饅頭店去進貨。10年前老林從海上偷渡到紐約,他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唐人街推車賣饅頭。直到兩年前,他才有了足夠的積蓄,在朋友的鋪頭旁邊租了一個賣副食的小攤位。
來美國前,老林一直在福建的老家種地。1993年夏天,36歲的他偷渡到美國。這次偷渡一共花了老林5萬美金,這些錢全部都是借的高利貸。他每年向蛇頭還一部分,用了好幾年才還清。老林至今仍然沒有身份,也不會說英語。老林的攤位在曼哈頓唐人街,不遠處就是曼哈頓大橋。但10年來他從來沒有上過這座橋,也從來沒有出過唐人街。出了唐人街,老林就是被拋到岸上的魚。這幾乎就是所有唐人街“黑人”的必然命運。對于老林來說,這個世界就唐人街這么大。
數(shù)錢的時候
每天,隨著“嚓嚓嚓”的數(shù)錢聲,老林一天惟一的笑容才在這個時候出現(xiàn)。然而在這“嚓嚓嚓”聲的背后,掩蓋著老林的多少艱辛啊。
每天的早上7點到晚上9點,老林都守在他的攤位前,不管刮風下雨,天天如此。老林的攤位像一張1.5米寬的床,每月租金要1000多美元。除了各種成本和開銷,小小的攤位每月能給老林帶來1500美元左右的純利。留下必須的生活費外,老林把大部分收入寄回家,供養(yǎng)妻子和3個孩子。一天十幾個小時下來,老林覺得他累在守攤上,一寸光陰一寸光陰地守,假如能夠出大力流大汗多掙錢的話,老林會讓自己成為一只下山虎的。這樣的艱辛旁人恐怕難以領(lǐng)會。一年360天,比別人起得早一點,比別人收得遲一些。收攤回去,一杯熱開水,一個冷面包,然后倒頭便睡。他每天固定活動的線路就是從住的地方,到進貨的地方,到他的攤位,然后再回到住的地方,三點一線,從不改變。他只在春節(jié)給自己放一天假。很幸運的是老林身體很好,小病小災什么的挺一挺也就過去了。
掙錢還債,蓋樓搓麻將
從36歲到46歲,是一個農(nóng)村漢子可以擔山的歲月,可老林卻全都消耗在紐約的唐人街上了。他生命中的光,依然在東海之濱,在他臉朝黃土背朝天的那片土地上。在唐人街的前8年,老林除了掙錢還債,就再也沒有別的念頭了。近兩年,他的笑容多些了,因為用他給家寄的錢,老婆蓋了一棟令鄉(xiāng)里鄉(xiāng)親都羨慕的樓房。老林用自己孤獨的“守”換來妻兒過上溫飽的日子。
老林也喊累,是心累,是那種熬日子的累?;蛟S為了節(jié)省,老林常常不吃晚飯就睡覺。在夢中,老林會和遠方的妻兒一道,在寬敞的新樓中一家人和和樂樂地吃完晚飯,看完電視,然后和鄉(xiāng)里鄉(xiāng)親搓麻將。中國農(nóng)民把對生活美好的愿望濃縮為一個“守”字,能守著老婆孩子熱炕頭,那便是幸福。老林甘冒風險飄零十年,憑著回歸的信念依然堅守著這個“守”字。他守著的攤位,就是他老婆孩子熱炕頭的心之所系。他用數(shù)鈔票的聲音來丈量他離家的距離,來固守他一個農(nóng)民的意識。
這是一個中國農(nóng)民的典型:隨遇而安,認命憑良心,只要有個想頭,再苦再累也心甘。忍受了十年辛苦和無家的生活后,老林打算再干兩年就回福清老家,他不想在紐約呆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