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志喜
請品嘗兩則語言:
A:春天來了。小河歡笑了,布谷鳥歌唱了,桃李吐蕊,大地的一切都換上了新裝。
B:春姑娘這位花枝招展的美少女邁著輕盈的步伐來到了我們中間。小河會心地歡笑起來了,布谷鳥扯開嗓門高聲歌唱起來了,桃李迫不及待地吐蕊啦,大地的一切都爭先恐后地?fù)Q了新裝。
將這兩則描繪春景的語言比較一下,不難看出,前者語言干癟,后者語言生動。怎樣才能讓干癟的語言生動起來呢?
一、詞語精挑細(xì)揀
語言的藝術(shù)性至關(guān)重要。一字之差,一句之別,有時可創(chuàng)造出截然不同的藝術(shù)境界。古代就流傳著許多關(guān)于“煉字”的故事,還有“一字千金”“一字師”之說。魯迅先生的名詩“橫眉冷對千夫指”中的“對”字,未定稿前他列出五個字“看、望、斜、刺、對”,并對五個字作了反復(fù)比較,最后從中挑選出“對”字。一個“對”字富有千鈞之力,生動地勾畫出了作者的錚錚傲骨。魯迅先生的手稿《阿Q正傳》中有這樣一句話:“他走近柜臺,從腰間伸出手來,滿把是錢,在柜上一扔說,‘現(xiàn)錢!打酒來!”定稿后改為:“他走近柜臺,從腰間伸出手來,滿把是銀的和銅的,在柜上一扔說,‘現(xiàn)錢!打酒來!”作者將“錢”改成“銀的和銅的”,其作用有三:避免重復(fù),使語言具體形象,顯出阿Q隨隨便便的個性特點。
二、句式變化多樣
多種句式綜合使用,靈活搭配,語言就會千變?nèi)f化,多姿多彩,產(chǎn)生一種特殊的美感,否則,語言就會黯然失色。初二學(xué)生賀飛福同學(xué)在習(xí)作《鄰居間的一場糾紛》中有一段精彩的描寫:
門和鎖是相處不久的一對鄰居。門,高大威猛;鎖,矮小靈巧。因一次誤會,門向鎖使出了“太極拳”和“連環(huán)腿”,把鎖扔向了天空。鎖畢竟是錚錚的鐵漢子,他忍住了傷痛,鼓足了勇氣,揚起了高昂的斗志,使出了“降龍十八掌”和“乾坤大挪移”功夫,毫不留情地反撲……
在這段描寫“門”和“鎖”爭斗的文字中,作者運用多種句式,句子勻稱、整齊,音韻和諧,有氣勢。整段文字運用擬人的筆法將門和鎖人格化,栩栩如生。句式參差變化,錯落有致,顯得生動活潑。
三、修辭巧妙靈活
語言的藝術(shù)性在相當(dāng)程度上取決于修辭的技巧性。修辭能使語言異彩紛呈,更具吸引力。在說明文中,有時因為說明的對象很抽象或較深奧,或運用科學(xué)術(shù)語較多,語言很容易變得生硬呆板。如果恰當(dāng)運用修辭手法,就會大大增強(qiáng)文章的可讀性。請看下面一段文字。
生活在水中的魚類,有很多是會發(fā)聲的,小鲇魚的叫聲像蜜蜂飛過,嗡嗡地叫;成群的青魚像小鳥一樣,嘰嘰地叫;黑背鯤的聲音如風(fēng)刮樹葉,沙沙地響;沙丁魚的喧嘩好像靜夜里浪濤拍岸的聲音;氣球魚和刺猬魚能呼嚕呼嚕地叫,仿佛熟睡的人在打鼾;駝背鱒的叫聲是咚咚咚響,好像擊著小鼓;小竹夾魚發(fā)出的聲音,很像用手指很快地刮著梳子的聲音。
(《魚類的聲音》)
這一段文字,由于運用了比喻說明,把原本大家不太熟悉的“魚類的聲音”寫得生動形象,活靈活現(xiàn),又客觀、準(zhǔn)確、平實,通俗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