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NNY GREENWOOD——《BODYSONG》
EMI公司出品
僅有THOM YORKE,RADIOHEAD是無法成為RADIOHEAD的,如果缺少了JONNY GREENWOOD,那么《CREEP》也許不會存在,而樂隊自《OK COMPUTER》后的角色轉(zhuǎn)換也可能完成得不夠自然。
作為RADIOHEAD的吉他手,JONNY GREENWOOD承擔(dān)了更多的職責(zé),從編曲到程序設(shè)計再到弦樂組織,GREENWOOD是樂隊事實上的掌控者,至少我越來越這樣認(rèn)為。
《BODYSONG》,英國獨立導(dǎo)演SIMON PUMMELL的紀(jì)錄片,用百多年來的影像對人體進(jìn)行勾勒,表達(dá)的主題,是生命、毀滅、疾病等等。
GREEN WOOD的這張唱片,便是這樣一部異色電影的原聲,專輯也的確是一種異色,從弦樂四重奏到實驗電音,從中國鼓到自由爵士派的薩克斯,從具象主義到氛圍音樂,這張純器樂作品在上一首和下一首作品之間毫無關(guān)聯(lián),由此令聽者產(chǎn)生強(qiáng)烈的好奇感,其中散發(fā)的奇詭滋味,讓我想起33年前PINK FLOYD主將ROGER WATERS為影片《BODY》作的配樂,兩者之間在眾多方面有著冥冥中的關(guān)聯(lián)。
如果RADIOHEAD再次蛻變,我將毫不懷疑,這張唱片的出現(xiàn),表明RADIOHEAD很可能成就為另一支U2,雖然主流,卻嬗變得異常精彩,并引領(lǐng)未來的潮流,如果說U2的嬗變是集體智慧的話,那么RADIOHEAD則主要依靠JONNY GREENWOOD。
因幡修次——《軀體》
PLANKTONE公司出品
如果說山上寬的前衛(wèi)民謠已經(jīng)感動了你,那么因幡修次的民謠則必定會震動你。
在日本前衛(wèi)藝人中,因幡修次是很久以來始終沒有出現(xiàn)于我們視線中的一位,PSF出版了他的第二張專輯《祈禱之地》,而第三張《妖艷懺悔》則是他在美國的現(xiàn)場錄音,可惜這兩張相對來說更好找的唱片我都沒聽過,而造化的是,居然在半年里收集到了他的第一張作品《因緣果報》和這張新作。
因幡修次的世界是屬于古代日本神話世界的,他用一把吉他和自己的嗓音,創(chuàng)造出一種粗糙到極點的遠(yuǎn)古之音,仿佛是先民在歌唱,歌唱的內(nèi)容,大多是超現(xiàn)實的內(nèi)容,從天照大神、八岐山大蛇,到虛無和尚、琵琶大師,一部日本古代神話發(fā)展史,在他的音樂里一一展現(xiàn)。
這張新作,依然沿襲因幡修次的一貫作風(fēng),在家中完成所有前后期工作,并且是他一個人完成,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唱片和現(xiàn)實的世界隔絕。
在熟悉了灰野敬二、秋田昌美、山冢愛、河端一等等噪音/先鋒音樂家后,因幡修次的獨特聲音,帶來的感受是徹底不同的。
EPICA——《THE PHANTOM AGONY》
TRANSMISSION公司出品
荷蘭名團(tuán)AFTER FOREVER靈魂MARK JANSEN組建的新團(tuán),這張樂隊的處女作品是十分出色的歌特史詩作品,早在專輯出版之前,它便吸引了全球金屬迷的注意力,而專輯推出后,不負(fù)眾望,成為2003年最優(yōu)秀的金屬專輯之一,在世界各地獲得了極好的評價。
管弦樂隊的編排,每首歌都出現(xiàn)了合唱團(tuán)、花腔女高音,這些元素的加入,令專輯洋溢著古典浪漫主義之美,樂隊的注意力顯然沒有放在惡魔、精靈、吸血鬼等題材上,在歌中他們討論生命、政治、宗教、信仰、愛情,在中心作品“FACcedil;ADE OF REALITY”里,他們甚至選用了布萊爾的一段講演內(nèi)容,MARK JANSEN用復(fù)雜的編曲、龐大的結(jié)構(gòu)和無比的音樂野心,令專輯在誕生的同時就成為一張經(jīng)典。
SASCHA PAETH,樂隊選擇了這位意大利史詩名團(tuán)RHAPSODY的制作人與自己合作,后者對古典音樂和金屬樂的駕御能力,令專輯在復(fù)雜結(jié)構(gòu)的諸多細(xì)節(jié)之處,展現(xiàn)出過人的精妙和老到,
MARTIN L.GORE——《COUNTERFEIT2》
MUTE公司出品
DEPECHE MODE樂隊在中國擁有著廣泛的熱愛者,這支傳奇性SYN-POP樂隊,是同道中堅持到今天依舊聲名不墜的唯一一支。
2003年,樂隊的兩位成員MARTIN L.GORE和DAVE GAHAN相繼出版?zhèn)€人專輯,而樂隊本身,自2001年的《EXCITER》后就再沒有新作問世,不知道成員個人專輯的推出,是否意味著樂隊的解散即將來到。
1989年GORE曾出版自己的首張作品——EP《COUNTERFEIT》,14年后他出版了這張EP的續(xù)集,兩張作品在內(nèi)容選擇上保持一致——翻唱。
DAVE GAHAN的新專輯《PAPER MONSTERS》是典型的90年代DEPECHE MODE作風(fēng),而GORE的這張翻唱,則是典型的80年代SYN-POP風(fēng)格,相對而言,我更喜歡后者,它讓我想起最初聽《VIOLATOR》時的驚艷,那時也正是從《音像世界》上看到碟評后再去找來專輯的翻錄磁帶,從此癡迷上DM,時間真快,無情,也有情。
11首作品,作為單曲的兩首沒太多感覺,倒是第一首傳統(tǒng)民謠“IN MY TIME OF DYING”(當(dāng)年由LED ZEPPELIN翻唱的版本最為經(jīng)典)、BRIAN ENO的“BY THIS RIVER”、德國作曲大師KURT WELL的“LOST IN THE STARS”、NICO的“DAS LIED VON EINSAMEN MADCHEN”以及地下絲絨的“CANDYU SAYS”十分喜歡,其中有些DM的合成器之聲并不強(qiáng)烈,甚至是用了電聲樂器和鋼琴等樂器,但那份黑色感覺,正是當(dāng)年極其為之迷戀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