轎子有官轎和民轎之分。官轎不僅是官員出行時的交通工具,同時也是一種權勢和地位的象征。人們根據(jù)轎子顏色,圍幕用料、裝飾物及轎夫數(shù)量,就可以區(qū)分乘轎人的不同身份……
在人力承運工具中,轎子是比較講究的、獨具中國特色的一種。它歷史悠久,早在漢代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當時叫步輿、載輿。在“洋車”出現(xiàn)前,轎子是國內普遍采用的代步工具,特別是婦女出門,不便行走,最為適宜。轎子種類繁多,大小不一,樣式各異,各具特色。
轎子有官轎和民轎之分。官轎不僅是官員出行時的交通工具,同時也是一種權勢和地位的象征。人們根據(jù)轎子顏色,圍幕用料、裝飾物及轎夫數(shù)量,就可以區(qū)分乘轎人的不同身份。古代官轎大致分為三種顏色:金黃轎頂,明黃轎幃的是皇帝坐轎;棗紅色的是高官坐轎;低級官員以及取得功名的舉人、秀才則乘坐綠色轎子。
清代的宗親、朝臣、命婦等達官顯貴乘坐轎子有嚴格規(guī)定,不準逾制。三品以上及京堂官員,轎頂用銀,轎蓋、轎幃用皂,在京時轎夫四人,出京時轎夫八人;四品以下文職官員轎夫二人,轎頂用錫。直省總督、巡撫轎夫八人;司、道以下、教職以上官員轎夫四人;雜職乘馬。欽差大臣三品以上轎夫八人。這些坐轎官員主要指文官,至于武職,雖官至一品也不準坐轎,只能騎馬。將軍、提督、總兵等年過七旬不能騎馬者,要想坐轎也必須事先奏請恩準。一般官員出外長途跋涉則另乘眠轎,即將應用各物置之轎中,可做臥床使用。這種轎子要比普通轎子大一些。官員乘轎出行時還要鳴鑼開道,對于開道的鑼聲也有嚴格規(guī)定。知縣出行鳴鑼七響,意思是“軍民人等齊閃開”;知府出行鳴鑼九響,意為“官吏軍民人等齊閃開”;一品大員和欽差大臣出行時則鳴鑼十一響,意思是“大小官吏軍民人等齊閃開”。
民用轎一般分為自備轎與營業(yè)轎兩種。自備轎多屬富紳之家,隨時伺候老爺、太太、小姐出行,有涼轎和暖轎之分,供不同季節(jié)使用。涼轎用于夏季,轎身較小,紗作幃幕,輕便快捷,通風涼爽;暖轎用于冬季,轎身較大,厚呢作幃,前掛門簾,轎內放置火盆。還有一種專用于婦女乘坐的女轎,裝飾精巧講究,紅緞作幃,輔以垂纓,顯得小巧華貴,漂亮典雅,具有濃厚的閨閣氣息。此外部分妓院也有專門用于妓女出堂時乘坐的轎子,一般為二人小轎,裝飾華美艷麗,十分輕快,一般不掛轎簾,借以招攬嫖客。
營業(yè)性的轎子稱客轎,由轎子鋪經(jīng)營,品種有客轎以及快轎、花轎等,并配轎夫??燹I一般為二人抬,裝飾簡單,十分輕快,多在車站、街口等處等人雇用,按程論價,價格較低。客轎則在鋪內坐等顧客上門,多為有身份的人雇用,按天論價。
花轎是結婚時乘坐的彩輿,在民轎中最漂亮,有高低檔次之分。高檔花轎轎頂飾金屬假寶珠,雙層檐,四角掛彩球,轎幃上刺繡圖案,如“鳳戲牡丹”、“福祿鴛鴦”等。低檔花轎一般用繡有龍鳳的紅綠彩綢作轎幃,扶手和轎桿涂飾紅漆。轎夫有二人抬、四人抬、六人抬、八人抬的區(qū)分。二人抬花轎檔次最低;八抬大轎級別最高,轎身高大,轎內寬敞,裝飾豪華,價格昂貴,普通市民難以承受。
轎子還被用于喪事出殯,主要有裝飾隆重、全身素縞、插滿白花、專放死者遺像或神主牌位的“魂轎”及專供喪屬女眷乘坐的客轎??娃I外蒙白布,全蒙的為重孝,為死者近親乘坐,半蒙的為輕孝,為死者遠親或朋友乘坐。
在南方,民間所用轎子稱肩輿,型制與北方不同。湖南長沙一帶民間多乘“響轎”,行走起來會發(fā)出響聲;廣東一帶則喜乘“飛轎”,這種肩輿大而華,捷而穩(wěn),轎夫舉步疾速。
而粵西則盛行“八卦轎”;滇中更有“三丁拐轎”等名目?!芭郎交ⅰ币彩寝I子的一種,古稱山輿,南方叫滑竿,一般為山區(qū)載客之用,式樣是在一個木椅外側綁上兩根木桿,多用二人抬或四人抬,轎夫都是慣走山路的青壯年。
人力車出現(xiàn)以后,因其方便快捷、價格低廉而受市民歡迎,也擠垮了客轎生意。此后轎子鋪就很少從事客運,只承攬婚喪業(yè)務。一些偏遠郊區(qū)和農村,花轎還繼續(xù)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