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肉用鴨——閩農(nóng)白羽半番鴨
閩農(nóng)白羽半番鴨為福建省農(nóng)科院牧醫(yī)所在“八五”“九五”期間完成的科研成果,它是福建省科技廳立項資助研究項目。該所先后培育了小型和中型兩個母本專門化品系,已通過了專家組驗收。
商品代半番鴨俗稱騾鴨,同時也可作為優(yōu)質(zhì)肉用仔鴨。其母本(選育品系)為全蛋鴨血統(tǒng),具有高產(chǎn)、低耗特點,特別是具有很高的繁殖性能,大大提高了母本供苗量,與番鴨雜交時具有更高的受精率和孵化率。中型白羽半番鴨可作肉用鴨使用,具有較快的生長速度,其母本(選育品系)為北京鴨與蛋鴨雜交鴨,具有中等體型。
小型白羽半番鴨生產(chǎn)性能:白羽公番鴨成年體重5公斤,白羽蛋鴨成年體重1.5公斤。群體開產(chǎn)125天,500日齡產(chǎn)蛋290枚。商品白羽半番鴨白羽率95%,8周齡活重1.8公斤,料肉比2.9 ∶1,10周齡活重2.3公斤,料肉比3.3 ∶1。
中型白羽半番鴨生產(chǎn)性能,白羽公番鴨成年體重5公斤,白羽蛋鴨成年體重2.5公斤,群體開產(chǎn)165天,500日齡產(chǎn)蛋數(shù)240枚。商品白羽半番鴨白羽率98%,8周齡活重2.2公斤,料肉比2.8 ∶1,10周齡活重2.75公斤,料肉比3.2 ∶1。(見環(huán)插三圖13)(福建省農(nóng)科院畜牧獸醫(yī)研究所家禽研究室陳暉陳巖峰郵碼:350013電話:0591-7572174)
南方珍稀鵝種——清遠烏鬃鵝
1.特征特性清遠烏鬃鵝從頭頂部至頸部有一條黑色羽毛帶,翼羽、背羽和尾羽黑色。清遠烏鬃鵝體型適中,飼養(yǎng)90天的成鵝體重,公鵝為3~3.5公斤,母鵝2.5~3公斤。烏鬃鵝與其他鵝種最大的區(qū)別是骨細肉嫩,富含蛋白質(zhì),胸肌和皮下脂肪較少,食而不膩,與現(xiàn)代國際上推崇的低脂肪、高蛋白肉類很相符,所以早在上個世紀50年代前,清遠烏鬃鵝就享譽海內(nèi)外,是出口港澳和東南亞的主要鵝種。
2.飼養(yǎng)管理飼養(yǎng)期為90~120天。出殼后的雛鵝,頭5天喂小鵝料拌米飯,6~15天喂小鵝料拌開口谷,15~35天喂大鵝料拌谷,36天后至出欄前喂稻谷。烏鬃鵝的育雛期天熱時為7天,天冷時為10~20天,從雛鵝離開育雛室開始放牧至圈養(yǎng)育肥前,實行天天放牧,約60天。鵝苗出殼后至開口前要注射小鵝瘟疫苗,10~15天要注射禽流感疫苗;每隔20天用清熱解毒的中草藥水浸谷喂鵝一次,欄舍每天應清洗一次,每月消毒一次。
每年4月要對留養(yǎng)的種鵝實行拔毛育肥,目的是促其在7月開始產(chǎn)蛋。平時對種鵝每日喂谷兩餐,下蛋時喂谷拌種鵝料,并加喂青飼料。不產(chǎn)蛋時全日放牧,產(chǎn)蛋期實行早晚放牧,育肥期不放牧。拔毛后的種鵝30天內(nèi)注射小鵝瘟、大鵝瘟、禽流感疫苗,半年后注射蛋子瘟、禽流感疫苗,每隔10天用清熱解毒的中草藥水浸谷喂鵝1次,欄舍每天清潔一次,每月消毒一次。(廣東省清遠縣農(nóng)業(yè)局潘桂興伍嶄郵碼:511800電話:0763-5810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