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牛改良步伐加快
中國農科院廣西水牛研究所(郵編:530001,電話:0771-3320631)飼養(yǎng)的一頭本地母水牛前不久產下了一頭重26.5公斤的純種印度摩拉水牛犢,皮毛黝黑,尾白,體格健壯。
據黃右軍研究員介紹,小牛犢的出世表明了我國又攻克了水?;铙w取卵這一技術難關,使本地水牛改良成高產奶用水牛的周期由過去的12年以上縮短為1年,意味著水牛胚胎生物技術研究取得了突破。(廣西 鐘偉娟)
鮮切花綜合保鮮技術通過鑒定
中國農業(yè)大學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觀賞園藝系(郵編:100094,電話:010-62732787)高俊平教授主持的“鮮切花綜合保鮮技術”項目,前不久通過了教育部組織的專家鑒定。
該項技術全面提高了切花流通質量,流通損耗由原來的高于40%降低到15%。他們開發(fā)了10種鮮切花保鮮劑,系統(tǒng)集成了月季等10種大宗鮮切花運銷綜合保鮮技術規(guī)程。(北京 王云)
麻類纖維細度快測技術問世
中國農科院麻類研究所(郵編:410006,電話:0731-8719121)承擔的“麻纖維細度快速測定技術”項目,前不久通過了農業(yè)部科教司組織的專家鑒定。
他們開發(fā)出一種新型的用于麻纖維細度測定的OFDA儀器,可在2 ~ 3分鐘內測出麻產品的質量好壞,而且準確度高,穩(wěn)定性好。(湖南 孫進昌)
銀杏研究結碩果
長江大學(郵編:434103,電話:0716-8430026)程水源教授主持的“提高銀杏葉黃酮含量”項目,前不久通過了專家鑒定。
他針對銀杏不同栽培方式探索出了提高銀杏葉黃酮含量的生理生化措施,并應用于實際生產,將銀杏葉黃酮含量平均提高了近20個百分點。(湖北 鐘仕安)
無公害優(yōu)質小麥生產技術通過驗收
山東農業(yè)大學農學院(郵編:271018,電話:0538-8242019)于振文教授主持的“無公害優(yōu)質小麥生產關鍵技術集成與產業(yè)化示范”課題,前不久通過了農業(yè)部科技司組織的專家驗收。
他們建立了麥田養(yǎng)分區(qū)域化管理系統(tǒng),指導農民精確施肥,研制成功小麥專用高效控釋肥、生物有機肥,研制成功小麥專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新制劑:2%蚜必殺乳油、14%紋枯靈小麥種衣劑和40%戊唑雙可濕性粉劑,示范區(qū)農用化學品投入降低30%以上。(山東 賀明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