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棗:源于山西臨沂、運城一帶,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歷史,但多為零星栽植,數(shù)量不多。近幾年,梨棗以其食用上的鮮脆、甜嫩,藥用上的強脾健胃、益血壯神,外觀上的白里透紅、青翠欲滴,在市場上獨領風騷,價格昂貴,各地引種栽培的越來越多。目前已成為許多地區(qū)發(fā)展\"一優(yōu)二高\"農業(yè),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
該品種9月中下旬成熟。果實長圓形或近球形,形狀似梨。果實特大,平均單果重36克,最大單果重達82克。果皮中厚,赭紅色較暗。肉質松脆,汁多味甜,品質極佳。據(jù)測定,每百克鮮棗肉中含維生素C 300~600毫克,維生素P(盧?。?358毫克,居百果之首,被日本人稱之為\"活維生素丸\"。核小,可食率達96%。
該品種樹勢中庸,樹體較小。春季嫁接當年即可結果,第2年667平方米(1畝)產300~500公斤,第3~4年667平方米產可達1500公斤,成齡樹667平方米產2500公斤以上。發(fā)枝力強,成花多,結果密集,豐產穩(wěn)產,適宜矮化密植栽培。梨棗是喜光樹種,耐熱耐寒,耐旱耐澇耐瘠薄,在山、沙、薄、堿地上均能生長。
大雪棗:是目前推廣的極晚熟大果型鮮食棗新品種。棗果10月中下旬成熟。果實扁圓形,似柑橘。果實特大,平均單果重50克,最大果重可達106克。果面光潔,著色鮮紅艷麗,外觀極美。果肉翠綠,細嫩多汁,甜脆清香,鮮果含糖量高,營養(yǎng)豐富。耐儲存,利用保鮮袋常溫可儲存2個月,利用恒溫庫可儲至春節(jié)前。
該品種抗逆性強,早產豐產,春季嫁接當年即可結果,第2年667平方米產400~600公斤,第3年667平方米產達1500公斤,是大有發(fā)展前途的極晚熟鮮食品種。
大雪棗樹姿開張,棗吊細長,掛果后柔軟下披,吊以色澤艷麗的圓棗,頗具觀賞價值,且觀賞期長。尤其到了立冬時節(jié),萬樹凋零,獨有大雪棗形成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為人們的生活增添了無窮的樂趣。
冬棗:亦稱蘋果棗、冰糖棗,栽培歷史悠久,是一個稀有的晚熟優(yōu)質鮮食棗良種。果實10月上中旬成熟,近幾年國內市場售價每公斤30~40元以上,出口價更高,并出現(xiàn)脫銷現(xiàn)象,市場發(fā)展前景廣闊。
該品種果實近圓形,果面平整光潔,果形酷似小蘋果。果實中等大,一般單果重16~25克,最大果重45克。果皮薄而脆,白熟期淺綠色,熟后赭紅色,光亮。果肉白綠色至黃白色,細嫩多汁,無渣,味濃甜,鮮食極為可口,品質極上。據(jù)北京市營養(yǎng)源研究所測定,冬棗果實的含水量為69.8%,含可溶性固形物24.23%~35.52%,蛋白質1.65%,脂肪0.75%,膳食纖維2.3%,灰分2.25%。每公斤冬棗中含維生素C3030毫克,維生素B22.2毫克,維生素B10.1毫克,胡蘿卜素1.1毫克。另外還有天門冬氨酸、蘇氨酸等18種氨基酸和多種人體所需的礦質營養(yǎng)。其中維生素C含量是蘋果的70倍,梨的100倍,金絲小棗的20倍,有“活維生素丸”的美譽。經(jīng)常食用可防治高血壓、心臟病,強身健腦,營養(yǎng)價值居“百果之冠”,被譽為“中華奇果”和“世界第一果品”。果核為長圓形,核小,可食率達96%。
該品種樹勢中庸,樹冠開張,發(fā)枝力中等,針刺不發(fā)達。果實豐產性較強,嫁接當年即可少量結果,第2年全部結果,第3~4年667平方米產達1000~1500公斤。坐果穩(wěn)定,落果輕,豐產穩(wěn)產。對氣候、土壤適應性強,在不同類型的土壤上栽培均生長結果良好。果實不裂果,抗輪紋病和炭疽病,是目前晚熟鮮食棗品種中品質最好的品種之一。
(本刊讀者服務部可供以上三種棗樹新品種苗木。三個品種苗價均為6元/株,每個品種10株起郵;50株以上,5.8元/株;100株以上,5.5元/株。購苗額達500元以上再免費加送10%的苗木,1000元以上加送20%,2000元以上加送30%,5000元以上加送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