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讀(觀)后感
讀后感、觀后感是人們讀了某本書、某篇文章,或觀看了某部電影,某個電視劇、戲曲等后所寫的感想、心得體會的文章。
二、怎么寫讀(觀)后感
1、在認真閱讀原作、觀看影視作品的基礎上確立切題的論點?!案小睆摹白x”“觀”來;寫讀(觀)后感,讀懂原作最為重要。讀懂、看懂,就是要比較深刻地理解原作的思想意義和藝術手法。有些作品內容豐富,思想意義比較復雜,讀者或觀眾的感觸也是多方面的,寫讀(觀)后感,哪一點感受最深就寫哪一點,要有重點,切不可面面俱到。
2、對原作(文章或影視)要進行定向性的復述。讀(觀)后感,“讀”“觀”是基礎,是前提。寫讀(觀)后感,如果失去了基礎和前提,所談的感想就是空的。因而,讀(觀)后感的開頭通常要對原作進行簡明復述。但是,這種復述必須是定向性的,即根據論點的需要,對原作進行適當?shù)募舨煤徒M織,然后以此為復述內容,作為文章提出論點的引子。復述的方法有兩種:一是用自己的語言概述,二是摘錄原作中句子復述。復述要抓住重點,要有針對性,不要將“讀”“觀”的內容寫得過多而導致喧賓奪主。
3、對復述的內容進行定向性議論。讀(觀)后感,顧名思義,有讀(有觀),又有感,但它們之間必須有內在的聯(lián)系。這種聯(lián)系,就靠議論來做橋梁。進行議論時要注意:一是要為提出論點服務;二是要簡明扼要,恰到好處。
4、在定向議論的基礎上,提出文章的中心論點。讀(觀)后感的論點要求正確鮮明,一般要用明確的肯定判斷或明確的否定判斷來表示。
5、聯(lián)系社會實際和個人的思想行為實際。讀(觀)后感,“感”是重點、是關鍵。因而,這種由此及彼的聯(lián)想是一篇讀(觀)后感的主體部分。值得注意的是:一要以所提論點為聯(lián)系的基礎,所有內容與論點之間要有內在聯(lián)系,兩者互相統(tǒng)一,不能牽強附會;二在聯(lián)系過程中要適當?shù)厣婕盎蚝魬?;三是?lián)系的事例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只要能闡發(fā)論點就行。
此外,讀(觀)后感結尾,可以照應全文,總結全文。
三、例文
讀《勸學》有感
湖南 賀經緯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這句話,孩提時常聽父親說起,但不解其意,直到學了《勸學》,方知其意義所在。
《勸學》乃戰(zhàn)國著名文學家荀子的上乘之作?!秳駥W》,顧名思義,乃“勸勉、鼓勵學習也”。這篇千古名作,讀起來瑯瑯上口,憶起來更是回味無窮。這不,我現(xiàn)在就有感而發(fā)之。
“學問”者,所謂“求學問道也”,一見“學”字,人們不禁情隨字遷,聯(lián)想到譬如:“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學無止境”“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等此類激人奮進的語句,此外還有囊螢映雪、懸梁刺股的感人場面?!肮胖ト霜q且如此,何況今之眾人乎?”
學習之道有三。
其一,乃恒心也。荀子云:“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睂W習要有恒心,今之學者卻未必知之也。有的人淺嘗輒止,未曾領略其真諦,就大叫“我得矣,我得矣”,即鍥而舍之也。嗚呼!豈不痛哉?有的人一暴十寒,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白白地把“寸金、寸陰”丟掉。嗚呼!豈不冤哉?還有的人虎頭蛇尾,抱著“良好的開端是事業(yè)成功的一半”的態(tài)度,而忽視了另一半“孜孜不倦”,結果種瓜得芝麻。嗚呼!豈不苦哉?
嗟乎!“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此乃慎始敬終之法寶也。
其二,如果你有鐵杵磨成針的恒心,再加上破釜沉舟的決心,這對于成功來說,謂之如虎添翼也。說到決心,莫過于西楚霸王項羽的破釜沉舟、越王勾踐的臥薪嘗膽。于是乎,荀子又云:“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我想確實如此。一個人,如果今天立志成為詩人,明天發(fā)奮練書法,后天誓當音樂家,其鴻鵠之志固可貴,但到頭來,只落得個走馬觀花、浮光掠影的下場,那樣,縱使你有破釜沉舟的決心也難成氣候。
其三,乃全面發(fā)展也。當今社會瞬息萬變,我們作為跨世紀人才不僅要懂數(shù)理化、會讀ABC,上知天文、下通地理,并且要注意時事動態(tài),甚至琴棋書畫,也要皆通習之。如若不然,搞得個“布什者,誰也?”豈非笑料?只有多角度、全方位、多層次地攝取知識,不斷充實自己,才能成為全面發(fā)展的人才,才能迎接未來的挑戰(zhàn)。
朋友,我相信你讀了《勸學》后,也一定感受頗深吧。的確,這篇千古名作不僅告訴我們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而且讓我們從中領略到學習的真諦。作為新世紀的人才,我們要用認真的學習態(tài)度、科學的學習方法,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爭做新世紀的棟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