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高考作文題的特點
1、2004年的高考作文基本上還是近年來的話題作文。各省市的12道作文題,雖然從表面上看,北京和上海市的作文是直接命題而不是話題作文,但是由于題目的實際內涵很寬,加之沒有限制文題和體裁,實際上寫作起來與話題作文也沒有太大的差別。
2、寫作要求與近幾年沒有什么變化,基本上都是:題目自擬、立意自定、內容在話題之內、不少于800字(只有個別省市規(guī)定為1000字左右)、文體不限(有少數(shù)省市明確說明“不要寫成詩歌”)。表達方式的解放,給了考生極大的方便??忌梢愿鶕?jù)自己寫作之所長,或議論,或寫小說,或者寫融敘事、議論和抒情于一體的散文,甚至與前些年一樣,寫一篇相聲??傊灰獙懺娋托?。對于多數(shù)高中生來說,這樣規(guī)定是比較科學的。
3、理性化為主調,基本上都是要求學生表達自己對社會、政治和道德的嚴肅思考。12道作文題,只有上海一道題不需要表達理性思考。其他11道題,盡管文體不限,但是命題就決定了文章不表達一種理念,就不可能符合命題要求,更不可能寫出上乘之作。例如,遼寧要求表達“平凡也值得自豪”,廣西要求表達“是否感到快樂與幸福的關鍵在于自己的思維方式”,四川要求表達“要不懼怕挫折”(或者說“在挫折面前不能放大痛苦”),浙江要求表達“人文素質與發(fā)展的關系”,湖南要求表達“目前我國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甘肅要求表達“怎樣才能夠看到自己和別人”。安徽、重慶和甘肅的作文題則要求學生辯證地表達某種理念,至少要表達辯證中的某一方面的理念。江蘇的題“水的靈動,山的沉穩(wěn)”文學意味濃一些,但是同樣是要求表達哲理的命題。
4、話題涉及的思考空間表面上很寬闊,實際上發(fā)揮的空間很小。很多題都有明顯的和不明顯的限制。例如,遼寧的話題是“平凡與自豪”,話題的不倫不類且不說,單說寫作的主題就把學生限制得很死。表面上看,好像可以寫“成功值得自豪”和“平凡也同樣自豪”。但是結合引出話題的材料看(特別是命題者的導向語“功成名就,確實讓人驕傲;但平凡充實,也足以令人自豪”),潛在的要求則是寫“怎樣看待平凡”“平凡也值得自豪”“平凡同樣偉大”之類。根據(jù)我們的教育特點,一般說來此文只可能寫“平凡也是值得自豪”了。在這一點上,廣西題“快樂幸福與我們的思維方式”,四川題“遭遇挫折與放大痛苦”,湖北題“買鏡”都與遼寧題一樣,所寫范圍很窄小。雖然有部分省市的作文題是要求學生寫某個方面問題的辯證思考。但學生思考的圈子還是只能在較為具體的某個問題上。例如安徽題“相信自己與聽取別人的意見”所寫最多也就是寫“應該相信自己”、“應該聽取別人的意見”、“要正確處理好相信自己與聽取意見的關系”以及同類意思的不同表述。
5、有些題目不倫不類。漢語言中,“××、與××”的文字出現(xiàn)時,人們常常想到的是兩種情況:第一,“與”字前后的兩個詞是一種詞性相同的詞語,前后概念要么相同相近,要么相反,例如“平凡與偉大”;第二,“與”字前后的概念有因果關系,例如“運動與健康”??墒牵斣掝}作文受寵的時候,就出現(xiàn)了類似于新興人類的語言:“桌子與高興”、“寫作與散文”之類。今年的遼寧題“平凡與自豪”就有似于上述情況,把“平凡”和“自豪”并列起來,思維導向是什么呢?真是讓人費解,我不知考生拿到此題的第一感覺是什么,我一看這個話題時,就有些發(fā)懵:寫平凡呢?寫自豪呢?寫因為平凡所以自豪呢?四川題也是如此,“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并列在一起,也讓人費解:是談“遭遇挫折”與“放大痛苦”的關系嗎?好像二者沒有什么關系。如果說寫“遭遇挫折時應該不灰心喪氣”,話題上又并列一個“放大痛苦?干什么呢?如果要寫“遭遇挫折時應該放大痛苦”肯定不像話。
6、有些題潛在的限制過死,學生只有說違心話。例如“平凡與自豪”,假如自己壓根兒就不覺得平凡值得自豪,怎么寫呢?肯定只有“編”。
一句話,高考作文如何出,專家們,還要多調查、多思考。
明年考生應該注意的事項
考題怎么出,這是專家們的事,作為接受考試的考生,只有一種權利——認真應考。作文應考,不能寄希望于猜題、押題,要著眼于寫作基本功的訓練,“以不變應萬變”。
從如何才能寫出好文章這點來看,考場作文與平常作文本同一理。古人總結文章的三要素為:義理、考據(jù)、辭章。義理,是文章要表達的思想,是文章的統(tǒng)帥;考據(jù),是表達思想的材料;辭章,是組織材料表達思想的語言和構思。三者密不可分,無論是誰,要想寫出好文章,就要在這三方面下功夫。作為學生,要從這三方面檢查自己的不足之處,努力彌補。
縱觀這些年的高考作文命題,要寫出好文章,考生首先要注意思想認識的提高。文章本身就是思想的反映,沒有思想也就談不上文章。要想寫出征服讀者的文章,必先有征服讀者的思想內容。說人才,你說不出個一二三;說環(huán)保,你也說不出個一二三;說如何做人,你還是說不出個一二三。無論別人談什么,你都說不出一二三,那么遇到作文題要你談的就是相關的問題,你拿什么來說?而且,思想越有深度,理論越有水平,文章往往就會更打動人。因為人們都喜歡見解高明、思想深邃的文章。所以,要寫出好文章,就應該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認識水平。
思想認識哪里來?只有從實實在在的社會生活中來。有人說還可以從書本上來,但是書本上的東西實際上是經(jīng)過選擇并由文字固化下來的社會生活,因此,從書本上來也是從社會生活中來??傊?,關心社會生活,了解社會生活,是提高思想認識水平的前題,是豐富寫作材料的前提。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平時頭腦里毫無一點生活的積蓄,到了考場上拿什么來寫?有人說“編嘛!”其實,認真分析起來,“編”也得有生活做基礎。吳承恩就是會“編”的了,他怎么編不出“原子彈”、“航天飛機”之類的東西來?他所寫的東西再奇特,也只能是那個時代有的東西,最多聯(lián)想比別人豐富一些,孫悟空的金箍棒比別人多了個“能大能小”,并且出處不是來自鐵匠鋪,而是大海的“定海神針”,但是“棒”、“?!薄ⅰ搬槨边@些東西都是社會生活中實有的實物。再者,吳承恩“編”的那些故事,雖然是大多表現(xiàn)在妖怪世界,但又有哪一件不是人類現(xiàn)實生活中有,或者雖然暫時沒有卻可以類推得出來的呢?總之,沒有現(xiàn)實生活的基礎,也就沒有吳承恩的豐富聯(lián)想。所以,每位青年朋友,不管將來的作文考什么,怎么考,反正首先要做好的事情就是多讀書,多看報,多了解生活和社會,多動腦筋分析問題,努力提高思想認識,爭取“以不變應萬變”。
有了寫作的內容(思想和表現(xiàn)思想的材料),還要努力做好兩方面的工作:
1、加強立意訓練。意是文章的統(tǒng)帥,是作者對社會生活的認識在文章中的反映。立意新或高,文章才會新穎或深刻。要立好意,一是要在讀書看報或其它學習中主動思考問題,提高對社會生活的評判能力,二是認真選擇一些生活素材進行立意訓練,看看這些材料反映的是什么問題,能夠給人以什么啟示,如果要用做作文材料,可以用在哪方面。而且要善于對一個材料做多種立意訓練和用不同文體去表現(xiàn)同一個思想的訓練。
2、加強文字表達的訓練。語言文字是思想的載體,思想再好,文字表達的功力不夠,也是寫不成好文章的。盡管文字表達的功夫不是三五月可以練就,但也決不能因此而放棄訓練。語言文字表達的訓練重點在閱讀和寫作兩個方面。杜甫說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平時多讀、多記一些精粹的文句,到寫作時,眼前之景、事、人、物才會與記憶中儲存的妙詞佳句發(fā)生聯(lián)系,產(chǎn)生出新的連珠妙語。要勤于練筆,如果不練筆,任憑你有多好的天賦,你的語言運用永遠都達不到隨心所欲、信手拈來的境界。因此,在讀的基礎上還應抽時間練習寫作。寫片段、寫整篇,寫人、寫事、寫景,每周堅持寫上一二個篇或段是十分必要的。
如果你做好了上述寫作的訓練工作,明年高考考什么,怎么考,還有必要去擔憂嗎?因為你已經(jīng)做好了“以不變應萬變”的寫作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