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 拉
一切都在情感的操縱下,互相斗毆誰勝誰敗。
事實上,沒有人想玩世不恭。在這個時代,凡是認為自己有點出息的人,都在追求一種高雅圣賢的境界。因為在這個境界里可以讓人活得安全自在,不受非議。
昆德拉在每部小說里都喜歡把男女主人公叫做“情感型人”。情感型人習慣于讓理智在大腦里指揮著行動,然后更多是讓情感的動作與語言來支配社交、工作,或支配一切可以支配的玩藝兒。
在中國企業(yè)界的巨富身上,情感型人表現(xiàn)得尤其明顯。差不多他們指的就是國人們愛說的那“性情中人”四個字,他們中不乏奇才,充滿了對生活的奇思異想,成功得快,失敗得也快。有時挺令下屬討厭,但有時不能不說他們撞上大運是因為情感狂熱,說做就做,不由分說。機會是由感性組成的,等到理智升起時,它就跑了。
情感型人要求男人女人除了對成文法規(guī)理解與服從之外,還必須擁有愛的能力與力量。
那些所謂外表理智得像鋼鐵一樣的人,也許早就被時代淘汰了,他們大概屬于驚濤駭浪的戰(zhàn)爭時期,或者屬于滿世界翻跟斗的所謂初級社會建設時期。現(xiàn)代社會是柔性的同時又是機智的、狡猾的同時又是充滿情趣,人人都精明得像只猴子,在商場上,利潤產(chǎn)生的那個部分應該是由情感的升華而得到的。
法國人最崇尚情感。他們可以一邊做生意,與你磨磨磯磯地算計小數(shù)點后面的三位數(shù),一邊柔情似水地替你倒咖啡、點煙以表現(xiàn)出他們特殊的禮貌。如果生意談不成,他們甚至會請你去吃一頓燭光晚餐、跳舞。當然,費用是AA了。這種情感文化堪稱世界一絕。這便是情感型人。
情感就像是面包上涂著一層甜蜜的奶油。如果沒有這層奶油,面包啃起來就沒味了,干巴巴的就像吃橡膠一樣。光有奶油而沒有面包,那也沒法兒吃,多膩味啊。
男人有時就像那塊面包,渴望著奶油的涂抹。如果不小心誤被什么豆瓣醬之類的沾到,那面包的出路可能就只有垃圾桶了。豆瓣醬涂面包在國內(nèi)還比比皆是,誰也不覺得這是一件什么大不了的事情。男人女人都在選擇,都在裝腔作勢,都在為把自己隱蔽起來而做著種種愚蠢的工作。
碰上就是碰上,毫無選擇的余地。偶爾有個別反抗心重一點的,大不了把上面的那層撇了重新來過,嘿嘿,但味兒就兩樣了。所以,任何時候,任何男人都要當心自己身上不知什么時候給抹上了什么玩藝兒。如果洗不掉,洗不凈,可是一輩子英名全毀呀。
說到英名全毀,就不能不說前陣子著名的情色官司的主角之一趙忠祥。趙老師一度是中國活得最艱難的男子。他本該是個情感中人,他的聲音可以迷住任何一個中國血統(tǒng)的女人——那好像不能單算是磁性啊,那是暗藏著奔騰激情的讓人的心窩子顫抖不已的人本質(zhì)性情的聲音?。】上Я髂瓴焕?,踩到狗屎。但我還是想說,趙老師是個藝術高于政治的好男人。誰愿意娶一個自己已經(jīng)不愛的女人呢?饒穎的性情哭訴其實是女性主義者鼓吹平等的最好的一記耳光,一塊板磚。男人女人哪有平等可言呀。一切都在情感的操縱下,你死我活的,互相斗毆誰勝誰敗,沒有什么道理可講。女人的情感容易博得大眾的同情,而男人的情感無論節(jié)奏與強度都要遜色于女人。因此毫無疑問,趙老師必敗。法律的結論在這個問題上,根本算不了什么。
其實人人內(nèi)心的感性程度不一,但本質(zhì)卻是驚人相同。因為誰比誰高尚多少呢? 都是人,都是差不多德性的人,都受過教育,都看過別人的故事,而輪到自己就該好好地賣弄一下——看看自己的感性到底存了多少貨在里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