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只出售浪漫,不預約愛情”
大家都看過一部電視劇吧——《不要和陌生人說話》,而有一個地方,每個人都只和陌生人說話,這就是電話酒吧。
據(jù)悉,電話酒吧最早源于成都“阿倫故事”文化連鎖酒吧。酒吧的每張桌上都設有一部內線電話和座位地形圖,倘若你對某桌男(或女)感興趣,可對應地形圖,查到他(或她)所在位置的電話號碼。撥通電話開聊,如果感覺好,可邀請對方過來,面對面坐著聊。
電話酒吧迅速地在各大城市冒出,而它們的吸引人處在于:白領的新型交友場所,一個“只出售浪漫,不預約愛情”的地方。這些陽光美好的宗旨,在欲望叢生的都市里,能否保持初衷?
2004年7月,本刊記者聯(lián)系了北京、上海、長沙、成都、武漢等地的駐站記者,走進電話酒吧,以第一手資料將這個浪漫神秘新奇的地方展現(xiàn)在讀者眼前……
現(xiàn)場
(一)別致的酒吧另類的情調
體驗記者:宗宗
走進城市夜深處的電話吧,推開門,音樂聲撲面而來,待走進去,便看到在裝飾典雅懷舊的環(huán)境下,一溜兒擺著些小桌。與別的酒吧不同的是,每個小桌上都放著一部電話和一些傳情卡片,還有一段紅蠟燭。蠟燭燃起時,小小跳躍的火焰?zhèn)鬟f出柔柔的情意,讓人感到浪漫溫馨。
而每張桌的頭頂都有一個紅色的吊燈,燈罩上寫有編號,這個編號與該桌上的電話號是對應的,如果你想與坐在這個桌上的男士或女士聊天,只需撥這個編號,桌上的電話就會響起。你可以與對方在電話里聊天,也可以邀請他(她)來與你面對面地聊天。如果你覺得這樣貿然打電話給陌生人太過突兀,也可以用桌上紙鶴樣的卡片寫上自己的表白和座位號,讓服務生送給對方,對方往往也會回復你以傳情卡,或接受你的邀請,或拒絕你的邀請。整個過程都是由服務生傳遞,默默之中避免了尷尬。
當然了,既是酒吧,自然是以經(jīng)營酒水盈利的,但聽說這個地方有個不成文的規(guī)定,但凡被男士約請的女士,所消費的酒水都由男士買單。在角落里尋了個地方坐下來,我點了瓶嘉士伯,看著酒吧里溫馨的裝飾,聽著樂手的低吟淺唱,心不禁搖曳起來:這樣一個別致而充滿情調的酒吧,大概是一個容易發(fā)生故事的地方吧?
(二)一個實習記者的尷尬
體驗記者:鄒華鋒
作為一個實習生,接到這樣一個采訪任務時我的心情是激動的,電話吧在這個城市里還是個新生事物,以前我只聽說過它的存在,還不知道它神秘面紗背后到底是怎樣一副臉孔。
到電話吧后,我便尋了一個中心位置坐了下來。聽說這種電話交友吧里有很多漂亮美眉,我自然要尋一個最佳地形以將她們一“眼”打盡。環(huán)顧四周,我發(fā)現(xiàn)在每個桌子前都坐著男男女女各色人等,有的獨坐著,有的三兩結伴已經(jīng)在低低地聊天。
我的目光鎖定在了兩個漂亮而清純的女孩身上,我撥通了她們的電話后,她們把我叫了過去。我剛落座,正想著說點什么緩解一下氣氛,但見兩個女孩看也沒看我一眼,直接叫來服務生,然后自顧自點了一堆酒水與點心。還未及我說話,就聽到服務生對我微微一笑:先生,一共268塊錢。
我一下愣住了,天,我哪帶那么多錢啊。我尷尬地看著兩個漂亮的姑娘,她們也是滿懷希望地望著我,那種神韻足以把任何拒絕消融。我不好意思說沒帶那么多錢,只輕聲說,少點一點吧!她們似乎一下子就明白了什么,支走服務生后轉身跟我說要去衛(wèi)生間。我滿以為她們很快就會回來,但等了好久也沒看到她的人影,往周圍一看,我才發(fā)覺她已經(jīng)坐到別的桌上和別人神聊去了。出去的時候,我想起朋友說的“新奇、浪漫”不禁啞然失笑,看來下次來這里真的要帶足鈔票哦!
(三)形跡可疑的時尚女
體驗記者:硯清
來之前就聽說電話吧里的女人多,走進來一看果然如此。我就著昏暗的燈光四處看,發(fā)現(xiàn)這里面的女人服裝打扮上有比較大的區(qū)別:有一種好像是下班后直接過來的,還穿著比較正式的衣服;也有學生打扮的女孩;另外一種呢,穿著時尚性感,妝亦化得很濃,眼皮和嘴唇上都亮晶晶地閃著光。
我隔壁桌上,一個妖冶的女人走過去坐到了陌生男人旁邊。她剛坐下,我就聞到了一股濃烈的香水味。音樂很吵,我只看見那女人朝男人媚笑著,靠得很近,她說了幾句什么之后,手已經(jīng)搭到了那男人肩上,嘴巴湊到他耳邊說著什么,看上去就像熱戀中的情侶。
我正在觀察著,沒留意桌上電話響了,我接起來,一個嬌滴滴的女聲,問我是不是很寂寞,需要人陪嗎?我問清她的座位后,順著看過去,那個女人也是穿著性感的吊帶裙,嫵媚地笑著。我謝絕了她。仔細一看,場子里這樣的女人還真不少,她們都在孜孜不倦地主動打著電話,如遭拒絕,馬上換下一個,如果對方同意,她們一定會點很多酒和吃食,極盡調笑挑逗之能事。
我不禁有些納悶:這些時尚性感的女子,她們到底是些什么人?來這里是做什么的?電話吧里上演的到底是些什么故事?
抱著種種疑問,我們聯(lián)系了各地記者,傾聽了他們對各城市電話吧做的采訪。
傾聽
動機關鍵詞:解壓
◎自述:李先生 男29歲,房產(chǎn)銷售代表 成都
我是個房產(chǎn)銷售者,平時工作壓力比較大,下班后經(jīng)常和同事到酒吧去泡一泡,后來聽說有這么一家電話吧,并且是以白領交友為目的,覺得蠻新鮮的,就和同事去了。
進去后,感覺和我們猜測的差不多,昏暗的燈光,一個個零散的臺子,每張桌上一個內線電話。不過沒想到音樂這么吵,轉念一想,這也是商家的策略--音樂吵,打電話的人聽不清楚,自然而然就會坐到一張桌子上來。
我們四周看了看,發(fā)現(xiàn)角落里有兩個女人正在聊天,估計也是和我們一樣結伴而來的,看打扮和氣質也是白領?;蛟S是感覺到了我們的目光,她們回過頭,我們朝她們點頭微笑,她們也微微一笑。
我們拿起桌上的“紙鶴傳情”卡片,想從里面找出一句合適的話,雖然她們的微笑很美麗,但我想畢竟是第一次見面,還是不要讓別人認為我們很輕佻,于是在“友誼是永恒的,朋友是永遠的,你想認識我嗎”那句話上打了勾,請服務員遞了過去,看她們微笑著商量著什么,我心里還有點忐忑不安呢,紙鶴很快就回來了,只見上面寫著“今晚很美,是嗎”。我和同事相視一笑,真是兩個聰明的女孩,含蓄地表達了自己的意見。
得到肯定,我拿起桌上的電話,撥通了她們的號碼,我問可以過去聊聊嗎,她答應了,聲音甜甜的。
過去后,聊得很開心,我給她們講吳宗憲主持“我猜我猜我猜猜”時的搞笑話語,她們則給我們講憨豆先生,她們說話俏皮,反應很快,四個人經(jīng)常爆出笑聲。雖然沒有事先約定,但我們都心照不宣地不談工作。有趣的是,這樣四個從未謀面的陌生人,聊起天來竟非常自然,沒有一點隔閡感。等到酒吧要打烊了,她們說要走時,我才看到手機上有8個未接來電,真是聊得物我兩忘。
看來這還真是個緩解工作壓力的好去處,起碼,這個晚上我們是愉快的。
動機關鍵詞:放逐
◎自述:小冉,女,20歲,自由職業(yè)者,北京
你知道我們?yōu)槭裁聪矚g這里嗎?因為我們這代人生存在歷史斷裂的夾縫中,對于傳統(tǒng)價值充滿質疑,找不到前行的方向卻又倔強地以“在路上”的狀態(tài)一直追尋。雖然這種倔強顯得那么無力、幼稚與可笑。而電話吧至少可以給我們一個私人化、個性化的空間,可以讓我們躲在某個角落,喝一杯烈酒,吁一口長煙,然后再流一串眼淚,在昏暗中自己安慰自己。
除了一部近距離通話的電話,幾張可以傳遞曖昧語言的字條外,“電話吧”其實與其他酒吧也沒有兩樣。這樣說,你就能夠想象得出來,來這里的人,休閑、娛樂、交友、甚至一夜情……什么樣的都有。我們這一代人要么視愛情如命,要么早已不相信愛情。我呢,應該是后者吧。
你問電話吧有沒有愛情?我想應該還是有吧。電話吧里永遠都有寂寞的男人、女人。如果你寂寞,如果你覺得對方長得養(yǎng)你的眼,那么一個電話過去,喝一點酒,聊一會兒天,如果他(她)能夠博你好感,而他(她)也有同感,身體又熱切地渴望,那么不如換一個地方,一間房一張床足夠了。
這就是“電話吧”的最佳妙處:來的都是時尚精英,或許還會碰到風月老手;彼此陌生沒有后顧之憂;像自由市場一樣,可以挑選你想要的對象,沒有尷尬,天亮就分手。那么多寂寞的夜晚也有了事情可做。當然,我們做了什么?要不要做?我們都是異常清醒的,我們并不糊涂。
我們年輕,我們時尚,我們需要標新立異。從根本上說,“電話吧”以時尚的方式滿足了自我放逐,也滿足了我們對自由和感覺的渴望。于是,我們也喜歡“電話吧”。
動機關鍵詞:緣分
◎自述:阿偉,男,26歲,銀行職員,長沙
問我來電話吧的目的是什么?這還真難回答,如果我說是想來交友,大概誰都會覺得我老土,或許被人指責為假正經(jīng)也有可能,至少跟這里頭的氣氛好像有點兒格格不入。
當然了,非要如實交待,我想所謂交友也只不過是一個委婉的提法,但是我的確不想讓人誤會,因為我是真不像有些人一樣,來這種地方就是為了尋找刺激或者獵艷什么的。坦白了說吧,我年紀不算小了,目前單身,身前身后似乎也沒發(fā)現(xiàn)有適合的人選,來這兒心里是希望能有點意外收獲的。
最開始是朋友跟我聊起電話吧,說里頭男男女女的還真不少,而且活動安排得很豐富,可能通過許多方式結識異性。我想晚上反正閑著也就閑著,成不了正事就當玩兒好了,于是就跟他們一幫子人來了。剛進來那會,還真驚訝了一陣,放眼處女孩子還著實不少。
前前后后來了有三四次了吧,一次沒成功,卻又反復著鼓勵自己?;蛟S機會就在下一次呢,誰曉得?我往往都是做到哪件事就挺死腦筋,較著真勁去做。就拿泡電話吧來說吧,幾次下來心里隱隱還是有所希望的。比如上次我就逮著個看上去挺清秀也還聊得來的女孩子,但最后那女孩說她只是閑得無事出來玩玩,并沒有找男朋友談戀愛的想法,我只好悻悻放棄。
其實我一直不太愿意告訴別人我來電話吧是想搜尋到生命的另一半。很多東西我是后來才知道的,因為我那幫朋友一聽說我想在電話吧里找女朋友,都使命地笑我榆木腦袋。在他們看來,這種地方游蕩著的更多是一些寂寞的靈魂,誰會傻不拉幾地去動真?或許他們的話也不假,可我覺得事情總不能一言蔽之。沒準還真有場緣分在不遠處等著我呢。只能這么想了,你說呢?
動機關鍵詞:寂寞
◎自述:夢薇,女,32歲,外企經(jīng)濟師,上海
作為一個有著4歲女兒的年輕媽咪,在先生被調往香港工作前,我?guī)缀跏菑膩聿蝗ゾ瓢傻?。老實說,我不是那種水性楊花、見異思遷的女子,但先生不在身邊的日子,那種寂寞,像空氣似地彌漫在周圍,將我團團包圍,讓人無法呼吸。
我也有過和先生煲電話粥的日子,日日夜夜,仿佛有說不完的話,但幾月下來,那電話費昂貴得讓人咋舌,無奈中我們不得不中止了這代價極高的情感傾訴。情感孤獨時,自然就會尋找寄托,但我和先生是相愛的,我沒理由因為寂寞而背叛我們的愛情。
我要的,只是一個可以交流可以傾訴的朋友,在你需要時給你真心關懷而不圖回報,你可以說我需要的是第四類情感,就是人們所說的藍顏知己。在我看來這沒有什么不好,只要把握好尺度,我相信男女間的的第四類情感是對婚姻很好的一種補充。
電話吧與別的酒吧最大的不同就是這是個有著一定文化氛圍、為白領人士提供的一個情感事業(yè)交流的酒吧,也就是說,里面的人相對而言比一般酒吧里的層次要高。這,就是電話吧最初吸引我的原因之一。而另一個原因,是因為電話這種特殊的溝通方式,一根電話線,便把交談與否的權利握在了手里,避免了受人騷擾之憂。
去后的感覺還不錯,個性的裝修,良好的氛圍,曼妙的音樂,都彰顯著酒吧的文化特色。幾次之后,倒真的遇到過幾個不錯的男士,填補了我寂寞空虛的時光?,F(xiàn)在,每到周末,只要有時間,我都會去電話吧,你說我是消遣也好,說我是尋找浪漫也罷,反正,我喜歡這里的氣氛與交流方式。也許,這真的是一個情感交流的好去處呢。
聲音
公眾發(fā)言
七嘴八舌說“電話吧”
曉雯 女 22歲中學教師
比起一般的酒吧來,我是比較欣賞電話吧的。里面環(huán)境不錯,而卡片傳情、八分鐘約會等特色活動也頗具浪漫氣氛,還是有些個性的,不失為年輕人交友的一個好場所。
阿偉男 26歲銀行職員
比起網(wǎng)戀、征婚,他人牽線,我更喜歡在電話吧里邂逅一份未知的屬于自己的緣分。能有什么辦法呢,我工作生活的圈子都很小,而電話吧給了我一個面對面尋找她感受她的機會,起碼它是直觀的,是我能用眼睛用心感受到的,所以我愿意到這樣一個空間里尋找屬于自己的緣分。
肖先生 31歲保險業(yè)務員
電話酒吧在長沙存在有兩年之久了,我從來都沒去過。覺得它跟那些玩具吧、足球吧、花吧什么的差不多,不過是商家故意嘩眾取寵罷了,最終的目的,還是要消費者從口袋里把錢掏出來。所以有時間,我寧愿自己在家沖一杯咖啡看看足球什么的,也比在那里任人宰割的好。
李女士30歲外企行政總監(jiān)
其實在我看來各種各樣的酒吧目的都只有一個:給孤獨寂寞的人提供一個在暗夜里放縱消遣的場所。誰知道燈紅酒綠、霓虹閃爍中會有些什么上演,也許它跟所有暗夜中的娛樂場所一樣,都掩藏著墮落與腐朽。
趙先生28歲 職業(yè)未知
所謂酒吧都只是消遣的地方,你不能想得太多,只要你在那里能得到放松,高雅也好庸俗也罷都是見仁見智的問題,最重要的是要開心。
專家評論
城市的發(fā)展與個人的自律
□呂海镠(著名社會學專家)
“電話吧”的出現(xiàn),有人說是城市人際關系拓展的標志,也有人說是私人生活方式墮落的一種新途徑?對于這兩種觀念,應該以“一分為二”地說開來。
首先要肯定的是,“電話吧”的出現(xiàn)的確是城市發(fā)展的一個見證,它是一個新生事物,所以也是時尚的,潮流的。從個人生活的角度看,現(xiàn)代人的確因為工作的繁忙,生活越來越單調化,朋友少、圈子小,如果按照“電話吧”公開標榜的那樣,只是“一種新型的桌對桌電話交友方式”,那么,于城市發(fā)展和個人生活而言,都是大有益處的。
但是,很多新生事物在它積極、光明的一面的同時,也有陰暗、雜亂的一面。例如酒吧、舞廳的早期出現(xiàn),目的也是為了豐富都市人的業(yè)余生活,結果,這些地方往往也成了一些情色場所的代名詞,“搖頭丸”、“吸毒”的事件也多發(fā)生在此。同樣是作為休閑場所的“電話吧”,這會不會隱藏著這些鮮為人知的事情呢?特別是隨著社會的日趨開放、個人思想的放縱,會不會是一個新的墮落場合呢?
防止“電話吧”走向庸俗化,社會的引導和管理是兩個最重要的問題。同時,個人的自律也是關鍵。
編后
刀尖上的舞蹈
對于新生事物,我們總是難于理直氣壯地去評判,甚至連正常的審視都不得不謹小慎微,畢竟它存在的價值需要時間去衡量和認證。當電話吧這種新興交友方式出現(xiàn)時,迎來的同樣是或褒或貶的議論。但不管怎么樣,既然出現(xiàn)并且能夠存在下去,便自有它的理由和時代背景。只是當我們真正了解了之后,至于它能為這個社會帶來些什么就不好一言概之了。
如今有種比較得民心的說法就是,當人和欲望和需求越來越膨脹時,其實誰都是寂寞的。與此同時流行一種這樣的口號,與其一個人寂寞,不如許多人一起寂寞。社會交際面的受限,真情實感的缺失,以及思想觀念的開放,或許正是成全諸多新興交友方式出現(xiàn)的前提條件。
從六人晚餐,到八分鐘約會,再到電話吧,似乎都走在另類、曖昧的刀尖上,不管初衷如何,總太容易讓人誤解,或者說在實際過程中被“誤用”。這是很多新興事物都難以逃脫的命運,很少有意外。就像電話吧,要去下個定論總叫人頭痛。
該為它擊節(jié)叫好嗎?當然叫好自然也有叫好的原由,可實際上它的功用又是被分割的,甚至有些支離破碎,就像一支無辜的槍,握在不同人手里,或許就有了截然不同的意義和作用。電話吧為現(xiàn)代人提供了更便利更直接的交友方式,可似乎又有著許多不和諧的聲響。當然,這種不和諧,抑或也是這個社會無法避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