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守義
一位探險者在沙漠行進中,由于饑渴難當已經(jīng)瀕臨死亡邊緣。強烈的求生欲望,逼迫他向前挪動著艱難的腳步。終于,前面出現(xiàn)了一間小板房,房前立著一個可以用來汲引地下水的汲水器。他興奮地搖動汲水器用力汲水,卻一滴水也沒有汲引上來。無意中,探險者發(fā)現(xiàn)汲水器旁邊用石頭壓著一張布滿沙塵的字條:“只要你把這壺水注入汲水器中,就可以汲引出滾滾清泉……但是,當你喝夠水臨行前,千萬別忘了灌滿這壺水……”
字條旁邊果然放著一只盛滿水的壺。面對這壺“救命水”與那張字條,探險者開始猶豫了:如果把這壺水喝下去,自己的生命無疑就充添了活力,完全有能力走出死亡之漠。倘若相信了字條上的話,把這壺水注入汲水器中去汲引水,萬一這是個謊言,萬一汲引不上來水,自己則會命喪荒漠……
動搖猶豫、難以定奪的探險者太疲憊、太虛弱了。于是,他沉入了昏昏夢鄉(xiāng):朦朧中,他似乎看到一位面容憔悴的老年沙漠探險者來到板房前,把自身攜帶的水壺中的水注入到汲水器中,老人喝飽水之后,不僅把自己的水壺注滿水留在了這里,而且留下了這張字條。探險者夢中醒來,腦海中又浮現(xiàn)出這樣的畫面:一個個饑渴難當?shù)奶诫U者來到板房前,不僅毫不猶豫地把這壺水注到了汲水器中,而且在喝完水之后又如約在壺中注滿了水。正是這種接力似的行為,正是這看似平常的一壺水,不知救活了多少人的生命。想到這些,探險者毫不猶豫地把這壺水注到汲水器中,汲水器果然吸出了滾滾清泉。當他喝完水之后,又斟滿這壺水才離去。
這是一個很有寓意的故事。在現(xiàn)實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利益是關聯(lián)的,情感是傳遞的。沒有愛心的人,內(nèi)心灰暗的人,一切以“小我”為軸心的人,只會飲干“這壺水”走人,很少想到為后來者斟滿“這壺水”。殊不知,正是由于你一次沒有斟滿“這壺水”,將會斷送多少人生的希望,褻瀆多少人愛的傳遞,把愛心扼殺在搖籃里。
我們常說:“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其實說的就是一種愛心接力與互動的道理。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會有渴望得到別人給予“這壺水”援助的時候。這種援助會使我們早日步出泥濘的沼澤,擁抱燦爛的艷陽。然而,當你得到別人“這壺水”的援助走入坦途的同時,切莫忘記留給他人繼續(xù)汲水的“這壺水”。只有人人都能夠懂得留給他人“這壺水”,學會把愛心化成生生不息的接力賽,我們的社會才會盡灑溫暖的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