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新玲
進入信息社會后,人們工作、生活節(jié)奏加快,對信息的選擇、接收越來越“快餐化”;我們的新聞媒體也正在回歸它本質(zhì)的面目,即一種大眾信息傳播的工具;隨著新聞事業(yè)的繁榮,報紙進入多報、厚報時代,這也使“讀題時代”成為一種必然。
正因為新聞標題在吸引受眾注意力、營造讀報興奮點、爭奪受眾閱讀率等方面發(fā)揮著前所未有的作用,關注并研究“讀題時代”的新聞標題進而從技術層面上透視,對于我們新聞觀念更新、新聞業(yè)務創(chuàng)新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河南發(fā)行量第一、影響力最大的都市報《大河報》在“讀題時代”是怎樣處理標題的呢?它是如何用新聞標題吸引受眾爭奪受眾的呢?
一、信息量大與可讀性強具有相融性
信息化的標志是人們獲得信息的手段日益多樣化、信息處理技術現(xiàn)代化、信息量日益膨脹化。這要求新聞信息量要大、內(nèi)容要有可讀性。信息量在量上表現(xiàn)為新聞信息的條數(shù)、在質(zhì)上表現(xiàn)為受眾的關注程度,因而傳播得快新準、增強新聞價值會增大信息量。競爭的壓力使各個媒體都想在第一時間傳遞給大眾最新最快的新聞,其結(jié)果會使媒體在求快的利益驅(qū)動下忽視新聞的準確性。而真實是新聞的生命,沒有了準確性,媒體的可信度就會下降,就會在信息化的媒體競爭中失去優(yōu)勢。所以說,報紙新聞在求快的同時一定要保證準確性,唯此才能在質(zhì)上保證信息量。信息化要求新聞可讀性是報業(yè)在信息化強大的媒體競爭中能夠得以生存的法寶。報紙新聞要在快、準的基礎上,盡可能地增強新聞的可讀性。大河報新聞標題便具有信息量大與可讀性強相融的特點。
(一)標題言簡意賅切中肯綮。編輯往往選取最有新聞價值的事實提煉主題并以最少的語句傳播最豐富的信息。如2003年12月22日大河報要聞版一則標題:
胡錦濤在全國人才會議上強調(diào)(引題)
大力實施人才強國戰(zhàn)略(主標題)
事業(yè)單位新型用人制度5年左右基本建成(副標題)
顯然這是一則會議新聞,編輯不落俗套地把會議中最有價值的信息用凝煉的語句制作標題,令人耳目一新。該日頭版也很有特色:
2003年,800萬人找到工作(主標題)
兩個數(shù)字便精確地表明了2003年就業(yè)狀況。標題沖擊力強、富有說服力,一下子便吸引了讀者的眼球。
(二)善于運用各種修辭手法使標題鮮活靈動。信息量大的標題被賦予妙趣橫生的形式會產(chǎn)生巨大的吸引力,《“網(wǎng)絡警察”揪出倆“黃蟲”》、《“傳銷鼠”死而復生、“白骨精”借尸還魂》等標題用的比喻生動貼切、入木三分,不禁令人拍案叫絕?!叮玻懊鹿俑骶透魑弧罚ǎ玻埃埃衬辏保苍拢谷眨粒保鞍妫?、《綠城昨日添新“綠”》(2003年12月9日C04版),《車商出招備戰(zhàn)來年》(2003年12月11日B03版)、《村里建起排排房“黑棉”亂飛生產(chǎn)忙》(2003年12月12日A11版)等題巧用動詞使之產(chǎn)生動態(tài)美來。一個典型的精彩動作會給人很強的現(xiàn)場感和參與感,容易引起讀者的激情與共鳴。
新聞標題是新聞整體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只有不斷適應“讀題時代”信息化的要求、嚴格遵守標題制作規(guī)律,盡量做到邏輯性與文學性結(jié)合、科學性與藝術性相融,才能使新聞的整體實現(xiàn)有機統(tǒng)一,才能使新聞保持完整的真實性。
二、頭版新聞標題與后面新聞具有緊密的互動性
大河報的頭版素雅大方,內(nèi)容翔實。除了新華社發(fā)的重要國際國內(nèi)新聞,頭版一般都有本報新聞。這樣處理不僅精彩亮麗而且起著鏈接作用。頭版精當引人的導讀新聞或標題新聞鏈接著后面版面的欄目或翔實的新聞,使得厚報變薄。單獨的標題新聞,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力,既突出了重大新聞又節(jié)省了頭版空間還使得整個報紙渾然一體。
如大河報2003年12月10日頭版頭條:昨天鄭州市商業(yè)、工商、公安、衛(wèi)生、農(nóng)業(yè)等部門四面出擊——
窮追猛打“私屠濫宰”(主標題)(詳見A05版今日關注)
三、新聞標題和版面具有相互優(yōu)化性
一則新聞能否引起讀者重視,一個版面有無閃光點,能否抓住讀者視線,有無合乎新聞事實的傳神標題非常重要。好標題能影響其他標題,甚至代表了該版面的氣韻和格調(diào),是版面靈魂的集中體現(xiàn)。它鎖定讀者的視線吸引震撼讀者,使讀者不由自主地沉到該版的文章之中。相反,一個精彩的版面能吸引讀者一氣讀完還會使之感到余味未盡。新聞標題和版面具有相互優(yōu)化性。在通過制作優(yōu)秀標題激活版面、以版面增強標題閱讀效果上,大河報的努力比較成功。2003年11月17日該報國際新聞版刊登了三則爆炸性新聞就說明了這一點。
1.17人喪生!美軍刷新單日死亡記錄(引)“黑鷹”相撞(主)
2.土耳其驚天大爆炸(主題)至少20人死亡303人受傷
3.世界最大豪華郵輪上演慘劇(引題)舷梯倒塌添16冤魂(主題)
顯然這些都是關于傷亡的報道,三則沖擊力強的標題和兩幅圖片使版面一下子激活了,使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便產(chǎn)生非讀完不可的強烈愿望。同樣,在如此強勢的版面效應下每篇新聞的價值得到提升,尤其新聞標題。因為標題聯(lián)系緊密又相映成趣。三則標題相同點是國際傷亡報道、時效性強、新聞價值高、編排都強化處理。不同點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首先,傷亡用語不同:1.用“喪生”,2.用“死亡受傷”,3.用“冤魂”,這樣直接評價了新聞事實。其次,作用不同:1.中“喪生”被放在引題中介紹背景,2.中死亡受傷則做了副標題說明主標題,3.冤魂正襟危坐。再次,傾向不同:第一個用語比較客觀,第二個標題的一個“驚”字便體現(xiàn)出編者的情感色彩,最后一則標題“慘”“冤”等字流露出編者同情的態(tài)度。這些不同的原因比較微妙而復雜,我們僅從新聞編輯的角度看就會發(fā)現(xiàn)《大河報》不僅在微觀層次上講究藝術性,而且在宏觀版面上加強聯(lián)系、增強效應,從而使標題和版面相互優(yōu)化相互提升,由此適應了“讀題時代”讀者的審美情趣,達到了良好的傳播效果。
總之,大河報在競爭激烈的“讀題時代”,不斷適應信息化要求,加強“信息量大與可讀性強的相融性、頭版新聞標題與后面新聞緊密的互動性、新聞標題和版面的相互優(yōu)化性”,苦練內(nèi)功,鑄硬品牌,從而以更強的姿態(tài)占領更多的市場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