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交大權屬中央,中央授權給我,別人不能說,我管。\"
1965年11月10日,上?!段乃噲蟆钒l(fā)表了姚文元的《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這標志著\"文化大革命\"揭開了序幕。11月30日《人民日報》奉命轉(zhuǎn)載,周恩來雖在他修改審定的\"編者按\"中設法把問題放在學術討論范圍內(nèi),但也無濟于事。1966年1月,林彪提出突出政治五項原則,《解放軍報》連續(xù)發(fā)表突出政治的七篇社論,同根據(jù)周恩來意見撰寫的強調(diào)政治要落實到業(yè)務上,與業(yè)條密切結(jié)合的三篇《人民日報》社論唱對臺戲。2月8日,外交部召開第四次駐外使節(jié)會議,周恩來作報告,講了形勢,國際反美統(tǒng)一戰(zhàn)線,越南戰(zhàn)爭,外事工作,學習毛主席著作等五個問題。在最后一部分,他對當時的一些提法顯然是保留的,內(nèi)心比較矛盾,講得有些亂。事后,他指示外交部把這一講話記錄全部收回銷毀,一份不留。副外長姬鵬飛為了存檔,還是讓外交部保留了一份。
1967年1月初,\"文革\"已進行了半年多,我國駐印度使館和緬甸使館部分人員奉命回國參加\"文革\"學習班。那時正逢上海一月奪權和云南省委第一書記閻紅彥被陳伯達威逼自殺。飛機在昆明停留時,因當時兩派紅衛(wèi)兵搶飛機上北京而使飛行受阻。我們在候機室凍了一夜,耿飚大使直接同北京聯(lián)系。周恩來打電話批評紅衛(wèi)兵,指出這是國際航班,不能搶用。駐外使館人員在京到劉后,周恩來在政協(xié)禮堂向在家講話,希望大家好好學習,三個月后再回使館繼續(xù)工作。當時即有個別造反派遞條子,打斷周恩來講話,表示運動不結(jié)束不回館。周恩來生氣地說,今天是你們來聽我講話的,讓不讓我說下去?大家對個別造反派的無理行為十分氣憤,熱烈鼓掌表示擁護和支持周恩來的講話。2月2日,周恩來因長長累感到異常不適,經(jīng)會診發(fā)現(xiàn)有心臟病,他身邊的工作人員為他的健康擔憂,于次日貼出大字報,要求他改變工作方式和生活習慣,周恩來雖在大字報上寫了\"誠懇接受,要看實踐\",但仍運堅持工作。2月7日,周恩來在修改駐外使館開展\"文革\"運動的指示稿中,規(guī)定只進行正面教育,不搞\"五大\"(即大鳴,大放,大字掃,大辯論,大串連),使館內(nèi)不建立戰(zhàn)斗組織,不能進行奪權。強調(diào)已建立戰(zhàn)斗組織的\"應在使館黨委領導下轉(zhuǎn)為文革學習小組,對黨委有批評建議之權,無監(jiān)督權\",\"不容直接干涉使館黨委行使職權\"。當時周恩來必須要與\"文革小組\"周旋,請陳伯達,江青(中央文革小組正副組長)到外交部禮堂同駐外使館回國參加學習班的同志見面。加一方面,周總理又要應付造反派,5月10日晚勸說外事口造反派不要開大會揪斗陳毅。周恩來說,我要抗議,你們提打倒陳毅,不能強加于我,現(xiàn)在還有幾個副總理,我要一個一個地保,我們還要做工作。我的身體,一年就成了這樣,你們總要讓我們?yōu)楦锩嘧鲆恍┕ぷ鳌?月間,康生接見外事口造反派時說:\"最近我看了一些文件,發(fā)現(xiàn)不是三和一少問題,是三降一滅,向帝國主義,修正主義和各國反動派投降,撲滅人民革命。\"周恩來當面質(zhì)問康生:外交部總的政策不論是我兼外交部長的時候,還是陳毅當外交部長的時候,都經(jīng)過我的手,我都送毛主席看。對外政策基本上主席講的,我們辦具體事??瞪普f這是指中聯(lián)部的王稼祥。8月7日,我在樓上看到周恩來站在正義路外交部院內(nèi)進口處,在烈日下不進入,堅持要造反派把會場內(nèi)\"打倒三反分子陳毅\"的大標語取下。8月27日,外事口造反派在批判陳毅問題上無理糾纏,周恩來怒斥說:你們完全是在向我施加壓力,是在整我了!從昨天中午到現(xiàn)在,整整18個鐘頭,我沒有休息一分鐘。我的身體不能再忍受了。造反派置之不理,致使周恩來心臟病發(fā)作,在場的保健醫(yī)生扶他離開會場。造反派仍不甘休,在后面喊:\"我們就是要攔陳毅的汽車\",\"還要再沖會場\"。走到門口的周恩來轉(zhuǎn)身怒斥:\"你們誰要攔截陳毅同志的汽車,我馬上挺身而出!你們誰要沖擊會場,我就站在人民大會堂門口,讓你們從我的身上踏過去!\"
在保衛(wèi)外交大權上,周恩來十分堅決。他聲明:\"外交大權屬中央,中央授權給我,別人不能說,我管。\"強調(diào)陳毅是外長,代表國家,是國際影響問題,對他的批判只能在外交部內(nèi),不能在部外搞,不能上街游行,大字報不能上街。1967年5月15日凌晨,周恩來接見外國語學院紅衛(wèi)兵代表時批評他們?yōu)榫娟愐愣鴽_入外交部,說:你們首先要承認錯誤。我把政策交代了,你們不聽,要走向反面。你們要打倒陳毅,陳毅同志就倒了?沒這么簡單。我馬上下命令讓部隊加強對外交部的保衛(wèi),以后誰也不許去沖,誰去扣留誰。搞全面材料也行,向我提抗議、刷大字報也行,我不怕打倒,干了幾十年還怕這個?5月18日,北京開群眾大會,譴責港英當局對香港罷工游行工人進行鎮(zhèn)壓。外交部有關領導未建議陳毅出席。周恩來知道后提出批評:\"群眾大會不要陳毅同志出席,這不行,現(xiàn)在還沒有免他的職,批判是內(nèi)部的,這不叫和稀泥。不要陳毅同志出席是錯誤的,沒有照顧大局。我不怕罵,我知道主席的方針才這樣做。如果陳毅同志不出席,敵人就知道我內(nèi)部有矛盾,就會更兇。外交部方案中沒有提,你們軟弱,怕丟飯碗。\"
1967年8月7日,王力接見外交部造反派,煽動奪外交部大權,次日,王力向江青、陳伯達匯報,江青、陳伯達均表示支持。8日,周恩來看到此講話的傳單后,批給康生、王力,提議三人一談,但康、王均未到場。8月中旬,外交部造反派沖砸外交部政治部,宣布奪取外交部黨委大權,并強行封閉所有副部長辦公室。外交大權旁落了許多天。周恩來為此十分焦急,8月25日凌晨一時,他找由上?;鼐┑臈畛晌渫菊勗?,講王力煽動造反派奪了外交部的權,以及8月22日火燒英代辦處等情況,并把王力\"八·七講話\"交楊成武轉(zhuǎn)送毛澤東。當日楊飛上海見毛澤東,毛澤東在26日聽取楊的匯報后說:王、關、戚(指王力、關鋒、戚本禹)是破壞文化大革命的,不是好人,你只向總理一人報告,把他們抓起來,要總理負責處理。并在王力8月7日講話上批語:\"大、大、大毒草\"。當日周恩來根據(jù)楊的報告,主持召開中央小碰頭會,有陳伯達、康生、江青等人參加,周恩來傳達了毛澤東的指示,先后隔離、審查了王、關、戚,從而第一次挫敗了江青集團的陰謀。
\"大使館本身都不能存在下去,還能作什么宣傳?\"
\"文革\"初期,康生煽動群眾,說什么\"必須把反對國內(nèi)一小撮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同世界上反對一小撮帝國主義、修正主義和各國反動派的斗爭結(jié)合起來\",打著支持世界革命的旗幟,對外交事件無限上綱,并動輒搞抗議游行,與各國關系搞得異常緊張,發(fā)生了\"三砸一燒\"(砸緬甸、印度、印尼使館,燒英國代辦處)事件,使我國的國際聲譽受到嚴重影響。周恩來對此堅決反對,多次明確表示:\"不能每個外交活動都無限上綱,如無限上綱,把所有帝國主義和資本主義國家都說成是敵人,這完全不符合毛主席關于團結(jié)多數(shù),打擊主要敵人,各個擊破的思想\",\"反對帝、修、反,也要有主次之分\"。他斥責說:\"就是那些人在后面搞名堂,幸災樂禍\",\"大使館本身都不能存在下來,還能作什么宣傳?\"
1967年港英當局鎮(zhèn)壓工人罷工,周恩來一方面主張堅決斗爭,另一方面又非常注意斗爭策略。指出斗爭要立足于本地,要以政治斗爭為主,主要靠當?shù)厝嗣?,要文斗不要搞武斗,文斗英方無法阻止,武斗英方會鎮(zhèn)壓,而且容易被美國利用。他并指出,60年代在香港投資的主要是華商,香港70%的日用品,90%的副食品都是我內(nèi)地供應的,如果搞同盟總罷工,我們上述商品進不了香港,日本商人就會去占領市場,臺灣人也會進去代替罷工工人;而且長期罷工,工人無工資收入,生活要靠國家救濟,會增加國家財政負擔,對我更加不利。當時有關外事部門人員沒有認真執(zhí)行中央方針政策,搞了一系列極\"左\"行動。周恩來批評說:這是無政府主義思潮,對英斗爭還是不要主動出擊,我們雖不承認香港是國外,但它還是處在英國統(tǒng)治下,我們既不收回,又不同英國打仗,他們法律完全不遵守不行,斗爭要有理、有利、有節(jié)。他先后批評新華社和《人民日報》在港英警察打死打傷游行工人的數(shù)字上作夸大報導。新華社說當時打死打傷工人二三百人,《人民日報》又據(jù)新華社消息,在第八版刊登并加上了\"血腥大屠殺\"的標題。周恩來指示新華社進行核實,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實際上只死一人,傷數(shù)人。周恩來批評說:\"這是嚴重的失實,更加激起人民的義憤,使我國在政治上被動\",\"發(fā)這樣重大的消息,為什么事先不向我請示!你們越搞越大的目的是什么?\"他批評外交部在6月6日照會中提到\"英國政府必須立即停止在中國大門口的挑釁軍事演習,否則中國政府將采取必要的措施,由此產(chǎn)生的一切后果由英國政府承擔\",說:\"我們采取必要的措施是什么?你們跟總參商量了沒有,你們外交不和國防聯(lián)系,照會寫上就是放空炮,這不符合毛澤東思想。\"\"現(xiàn)在斗爭逐步升級,已升到騎虎難下,難以控制的地步,使我們很被動。\"8月22日,在壞人煽動下,發(fā)生了燒砸英國代辦處事件,周恩來在緊急情況下,指派解放軍勸說群眾撤出,保護被揪斗的英代辦處人員,事先設法拉江青、康生、陳伯達,由他帶頭,四人共同簽名廣播,勸群眾不要沖入英國代辦處,要盡快撤出,極力防止事態(tài)擴大。事后他對自己在極度繁忙和疲勞的情況下批發(fā)了限英方在48小時內(nèi)啟封香港三家小報事多次作自我批評,同時批評外交部提限48小時是不考慮后果,明知英方不會接受還這樣提。
1967年9月,中國駐柬人員受極\"左\"思潮影響干涉柬內(nèi)政,西哈努克宣布解散柬中友協(xié)。周恩來對中國駐柬人員提出批評。13日,西哈努克宣布撤回駐華使館人員,但不斷交。周恩來于14日接見柬駐華大使張崗,對此表示遺憾,同時進行勸說和挽留。18日西哈努克宣布撤消其撤回使館人員的決定。
1967年,由于在仰光的華僑學生佩戴毛主席像章,引起糾紛,后又牽涉到中國駐緬甸使館。6月26日,一暴徒進入中國駐緬甸使館殺害我一名專家。王力一伙揚言:報紙的調(diào)子可以高于政治聲明,群眾的調(diào)子可以高于報紙,要逼緬甸斷交。中國駐緬使館也有人提出對緬斗爭\"要不怕斷交,不惜斷交\"。甚至要\"逼它狗急跳墻,逼它斷交\"。周恩來知道后批評道:不怕斷交還可以說得過去,這是被動的,如提逼它斷交,則變成我們是主動,這是不對的。后來中緬關系得到改善,1971年8月,緬甸總理奈溫來華訪問,對1967年6月26日的事件表示\"深切的遺憾\",并感謝周恩來給他機會來解釋兩國間可能存在的誤會。周恩來說:\"1967年華僑學校的某些行動,我們也不贊成。\"\"當時使館發(fā)給你們外交部的有些照會未經(jīng)過我國外交部批準,這是從來沒有過的事。到現(xiàn)在也還沒有搞清楚到底有幾個照會是未經(jīng)外交部批準就送到你們外交部的,可能從你們的檔案中可以找到。\"
1967年6月,印度駐華使館二等秘書等兩名外交官闖入北京西郊偷攝軍事設施,被發(fā)現(xiàn)后,宣布為不受歡迎的人。印方作為報復,宣布我國一等秘書等兩名外交官為不受歡迎的人,并縱容暴徒闖入中國使館院內(nèi),搗毀辦公樓和毒打我外交官和工作人員8人。駐印度使館曾來電認為我們應作為對等,再驅(qū)逐印度駐華使館一名一秘。周恩來在電報上批示:此議不妥,不能這樣做,如一再升級,有可能導致兩國中止外交關系。由于我國保持克制態(tài)度,北京群眾未進入印度使館,事態(tài)得到控制。
1967年,印尼群眾沖入中國使館,使我一工作人員受傷,印尼副外長來館慰問,被使館人員轟出去。接著發(fā)生北京群眾砸印尼駐華使館事件。同年10月,中國不得不宣布從印尼撤回使館。周恩來親自把對外聲明中\(zhòng)"斷絕外交關系\"改為\"中斷外交關系\",從而留有余地,為今后兩國復交創(chuàng)造了條件。
1969年3月,發(fā)生蘇邊防軍武裝入侵中國黑龍江省珍寶島地區(qū)事件。中國政府提出強烈抗議,周恩來多次指示中國邊防部隊要嚴格按照有理、有利、有節(jié)的方針行事。他修改的《關于抗議蘇修武裝挑釁,組織群眾游行示威的通知》中要求:各地軍民在游行中要嚴格遵守中央關于\"五不\"、\"一劃\"的指示,即不沖、不砸、不燒、不抓、不打蘇聯(lián)駐華使館、機構和蘇聯(lián)在華人員,群眾隊伍同外國駐華使館之間要劃一道線。3月6日,周恩來將宣傳部門送審的原稿中\(zhòng)"蘇修邊防軍\"、\"蘇修武裝部隊\"中的\"蘇修\"一律改為\"蘇聯(lián)\"。同年9月11日,周恩來在首都機場會見從河內(nèi)參加胡志明葬禮后來北京的蘇聯(lián)部長會議主席柯西金,向蘇方提出:中蘇之間的理論和原則問題爭論不應影響兩國的國家關系,中蘇邊界問題可以通過談判最終解決,在此之前兩方應維持邊界現(xiàn)狀,避免武裝沖突,在有爭議地區(qū)雙方武裝力量脫離接觸。從此中蘇決定開始邊界談判并互派大使,使和緩兩國關系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10月,周恩來在外交部有關談判的文件上批示:\"在雙方會晤中,如蘇方態(tài)度好,我方應相應對待,不要每次見面,都要挑起爭端,更不要在爭吵后,必喊打倒蘇修,打倒社會帝國主義。談判總要做得認真嚴肅,以理服人,而不是每談必吵,每吵必罵,才算是針鋒相對。\"
\"文革\"初期,中國駐民主德國使館的一位二等秘書,去港口看望船員,途中因車禍而死亡。使館武斷地認為是德方故意挑釁謀害,當民主德國派副外長來中國使館吊唁時,竟把他轟出去。中國外交部派出調(diào)查組去現(xiàn)場調(diào)查,認為德方介紹有道理,是車禍,而且車禍主要責任在我方,不是謀害。當時還有人不服,周恩來以40年代在重慶時工作人員李少石外出因車禍而死的例子,說明要實事求是,不能這樣看。
對外宣傳要見縫插針。鐵板一塊就插不進去,一插就插斷了。
1967年12月17日,周恩來在接見學生時說:毛主席語錄不要亂用,不然就沒有什么針對性了。那天我到釣魚臺(國賓館)陪巴基斯坦空軍司令吃飯,剛坐下,服務員就讀\"一切魔鬼統(tǒng)統(tǒng)都要被消滅\"那條語錄,你這樣做就等于罵他。巴基斯坦是我們的間接同盟軍,這樣做不對,牛頭不對馬嘴。吃飯時也讀語錄不恰當。每個民族都有民族自尊心,強加于人,適得其反。對外宣傳要見縫插針,見縫插針也得有縫。鐵板一塊就插不進去,一插就插斷了。見縫插針插得進去,見縫插棍子就不行。不能傾盆大雨。
1967年后中國駐外大使職位除埃及外全部空缺,為盡快改變這種不正常狀態(tài),到1969年7月下旬止,周恩來先后指示和安排14名駐外大使回任或到任。1969年6月4日,周恩來接見即將赴任的大使時指出:外交工作要有主動性,要注意總結(jié)經(jīng)驗,落實政策。針對\"文革\"以來對外濫送毛主席像章和語錄等情況,他強調(diào)要善于做對外宣傳,要慎之又慎。他對國內(nèi)濫用毛主席語錄也同樣提出意見。1970年9月2日,周恩來對外交部等單位的領導成員說:《參考資料》(新華社出的一種內(nèi)部刊物)是否有必要每天登一條毛主席語錄?第一,看的人不多;第二,針對性很難辦。經(jīng)過研究,并請示了毛主席,從9月5日起,不要登語錄了,《共運資料》上也不登了。9月8日,他告知交通部,郵票上不許再印毛主席像、語錄、指示和詩詞。12月23日,他在同外交部負責人談話時批評外事工作中存在的大國沙文主義、強加于人的錯誤傾向,指出:不調(diào)查研究,不請教人家,主觀主義,驕傲自滿,背包袱,好像只有我們是革命的,人家都是不革命的,其思想根源是大國沙文主義。
在\"文革\"初期外交工作受到?jīng)_擊,但周恩來還是積極主張外交部和駐外使館要注意開展對外活動和搞調(diào)研工作。1968年8月20日,周恩來對阿爾巴尼亞駐華使館臨時代辦說:現(xiàn)在埋在國內(nèi)各省的文件里了,所以國際活動就更少了。我很坦率地說,現(xiàn)在比解放戰(zhàn)爭時忙得多,真正打仗也不這樣忙。每天都遇到問題,時間總是不夠用。人手不是多,而是少了。1969年6月,周恩來安排陳毅等四位老帥成立\"國際問題研究小組\",先后寫出《對戰(zhàn)爭形勢的初步估計》和《對目前局勢的看法》等方面的調(diào)研報告。同年11月29日,周恩來在外交部編印的一份情況反映材料上批示:\"我方外交人員和譯員,也要主動向?qū)ξ矣押玫膰彝饨皇构?jié)進行活動,這是重大的外交任務。不要‘閉門家中坐,擔心鬼叫門‘\"。1970年9月24日,周恩來同外交部負責人談話時說,有些人就喜歡人家說好話,不愛聽批評的話,對我們的事就報喜不報憂,對人家的事就報憂不報喜。這些都是主觀主義。我們應當學習人家的長處,不要只注意人家的短處。同年11月18日,周恩來約外交部黨的核心小組成員開會,指出:現(xiàn)在各部門見了外國朋友不敢講話,彼此苦惱。要作為一個問題研究一下,要客觀地解決這些問題。搞外交不是坐\"冷板凳\",而是\"熱板凳\",要積極、主動地與外界接觸,到處找工作做,要自己給自己創(chuàng)造條件。關起門來,等人家來創(chuàng)造條件,等人家送上門來是不行的。
《新情況》引起的風波
1973年7月,外交部新聞司出版的《新情況》第153期,刊登了一篇題為《對尼克松--勃列日涅夫會談的初步看法》的文章,分析、評論了美蘇簽訂防止核戰(zhàn)爭協(xié)定以后的世界形勢。作者是歐美司美大組的張再同志。文章談到美蘇矛盾,同時根據(jù)當時情況,強調(diào)了雙方勾結(jié)妥協(xié)的一面,認為美蘇會談\"欺騙性更大\",\"美蘇主宰世界的氣氛更濃\"。7月3日,周恩來從外交部部長助理章文晉處得知毛澤東對這期《新情況》的批評意見后,致信外交部黨的核心小組成員及美大組負責人,要求撤回該期《新情況》,并檢討說:\"這個錯誤主要責任在我\",\"望你們應以此為鑒,發(fā)揮鉆研商討的積極性,有時也可要求我召集短小的會來交換意見\"。事實上,這一期《新情況》,事先由章文晉審定,部領導姬鵬飛、韓念龍等都曾圈閱,周恩來閱后認為文章還有些新意。由于他敏銳地感到這次毛澤東的批評是針對他的,他就主動承擔了主要責任,以保護外交部的同志,同時也為了在調(diào)研工作中保護討論和鉆研問題時提出不同意見的積極性不受到打擊。
7月4日,毛澤東約見張春橋、王洪文等談話,再次批評《新情況》中對世界形勢的看法,指出:\"近來外交部有若干問題不大令人滿意,我常說大動蕩、大分化、大改組,而外交部忽然來了一個什么大欺騙、大主宰。在思想方法上是看表面,不看實質(zhì)。\"又說:\"結(jié)論是四句話:大事不討論,小事天天送,此調(diào)不改動,勢必搞修正。將來搞修正主義,莫說我事先沒講。\"
7月5日,周恩來將3日寫給外交部核心小組成員及美大組負責人的信和4日外交部核心小組就該期《新情況》問題給周恩來并報毛澤東的檢討報告,一并送毛澤東閱,并附信說:\"這些錯誤與我的政治認識和工作方式有關。\"毛澤東在周恩來3日寫給外交部的信上批示:\"此種頑癥,各種都有,非個別人所獨有,宜研究改正方法。\"12日,周恩來約外交部有關負責人開會,研究起草批評并糾正該期《新情況》觀點的文章。之后,主持中央政治局會議繼續(xù)討論此事。14日,周恩來審閱、修改由外交部起草的《〈新情況〉153號錯誤何在?》一文。在該文分析美蘇兩霸既爭奪又勾結(jié)處增寫:\"(美蘇)爭奪是長期目的,是實質(zhì),勾結(jié)是表面現(xiàn)象,互相利用為自己利益服務,而且勾結(jié)是為了更大的爭奪。同時,也會從反面教育出更多的人民覺悟起來,反對兩霸。\"15日,將此文送毛澤東審定,并傳部分政治局成員核閱,同時附信提出:\"關于錯誤的檢討,我當另寫報告\"。當日,毛澤東閱后將外交部文章中\(zhòng)"受到中央的嚴厲批評\"一句內(nèi)\"嚴厲\"二字刪去,并批示:\"檢討不要寫了。\"根據(jù)毛澤東意見,周恩來批告外交部:將《<新情況>153號錯誤何在?》一文及《新情況》153號除發(fā)原單位外,加發(fā)各駐外使領館,中央及各省、市、自治區(qū)黨政軍部門。此外,外交部作為善后,把張再同志調(diào)出外交部,去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工作,章文晉也于同年9月外放到加拿大任大使。
一波剛平,一波又起。同年11月10日至14日,美國國家安全助理基辛格來訪,周恩來和葉劍英同他舉行多次會談。當時外報載有記者維克多透露蘇聯(lián)準備對我核設施進行外科手術加以摧毀的企圖,后來證明此消息并非空穴來風?;粮裨囂絾枺喝绻K聯(lián)采取此行動,中國方面希望美國做些什么?周恩來在請示毛澤東后答:此事現(xiàn)在不談,等打起仗來再說?;粮裨陔x京前清晨要求再見周恩來一面。周打電話請示毛澤東,對方說毛已睡了。周以往有談話口徑,不見面不好而見了基辛格?;粮裨俅翁岢鲞@一問題,周回答說:此事需要考慮,等以后再說。這實際上仍是按原口徑的一種婉拒。但王海容、唐聞生(譯員)認為周恩來右了,是說錯了話,直接向毛澤東匯報。11月17日晚,周恩來根據(jù)毛澤東指示,主持政治局會議,傳達毛澤東對中美會談的意見,并介紹同基辛格會談的情況。會上,江青斥責周恩來是\"右傾投降主義\"。周恩來起而與之爭辯。18日,周恩來兩次向毛澤東書面報告政治局會議情況,表示自己在此次中美會談中\(zhòng)"做得不夠\"。
根據(jù)毛澤東指示政治局召開擴大會議,吸收外交部更多人參加。當時參加會議的有\(zhòng)"四老\",\"四小\"。\"四老\"即姬鵬飛、黃鎮(zhèn)、喬冠華和仲曦東;\"四小\"是:王海容、唐聞生、章含之和齊宗華。會議從11月21日起到12月初,共開了10多天,批評周恩來和葉劍英的所謂\"錯誤\"。會上,江青等人對周恩來和葉劍英進行圍攻,斥責此次中美會談是\"喪權辱國\"、\"投降主義\"。周恩來違心地作了檢查。江青、姚文元還提出這是\"第十一次路線斗爭\",誣蔑周恩來是\"錯誤路線的頭子\",是\"迫不及待地要代替毛澤東\"。12月9日,毛澤東向王海容和唐聞生說:\"這次會開得好,很好\"。又說\"就是有人講錯了兩句話。一個是講十一次路線斗爭,不應該那么講,實際也不是。對總理可以批評,林彪就不行。一個是講總理迫不及待,他不是迫不及待。她自己才是迫不及待。\"同日,毛澤東把這個看法也分別對周恩來和王洪文講了。至此,批斗周恩來的會議才告一段落。(責任編輯:曉 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