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又提倡黨內互稱同志了,但能不能真正實行起來呢?
有的人不愿當同志。某書記某局長,已經習慣了,聽起來悅耳舒服,你叫他同志,把他混同于普通老百姓,他嘴里沒說,心里是極不情愿的。特別是在人多的地方,你喊他某書記某長,他頓時有一種鶴立雞群的感覺;如果當人當客你叫他同志,那頓時就黃鱔泥鰍一般長了,他能高興?來機關里告狀的農民,他碰到自己不認識的書記,說同志,我冤枉呀,旁邊秘書連忙說,這是我們市委書記,他很忙,你去找信訪部門吧。一推六二五,或進辦公室,或上車,走了。如果這書記愿和農民做同志,他起碼該聽一下這位農民的冤屈吧?
有的人不愿喊同志。比如前面提到的那位秘書,他說“這是我們市委書記”,顯然不是告訴農民運氣好,說你找對人了,他正是負有這方面職責的人,而只是為了說明你有眼不識泰山,竟把書記當同志了。如果真是要提倡黨內稱同志,你又把別人糾正過來,不但自己不稱別人是同志,還糾正別人,可見這不愿喊同志比不愿當同志更難解決。
黨內有的已經不是同志關系。有的領導,單位的一切由他個人說了算,別人不能說半個不字,連差不多跟他平級的副職都不能有不同意見。權力如此專斷,這還有同志的影子嗎?不叫同志,叫老板不是更符合實際情況嗎?還有的人一心想的是升官發(fā)財,精力時間都用在這上面;政績工程、形象工程滿天飛,想方設法巴結討好領導,人力物力都用在這上面;而老百姓求他辦事,他則是能推就推,能吃就吃,能拿就拿,能卡就卡,不該要的也要。他跟我們志同不起來,你怎么稱他同志?
因此,提倡黨內互稱同志,關鍵還得首先是同志,黨內得有真正的民主和平等。不然,也就是提提而已,根本同志不起來。記得“文化大革命”時,北京的紅衛(wèi)兵去成都揪斗彭德懷,他們不得不傳達的周總理的指示中還有“彭德懷同志”,彭老總聽到總理這時還稱他同志,百折不撓的硬漢子頓時淚如泉涌。
當同志成為一種需要,一種珍貴的需要的時候,那就不愁互稱同志盛行不起來了。
(摘自《雜文月刊》本刊有刪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