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九屆中國楊凌農業(yè)高新科技成果博覽會上,蔣寨村的果樹行間間套高效種植模式引起了人們的注意。他們在初栽果樹的行間建一個5米寬的拱棚(投資約1500元左右),進行菜—瓜—糧—菜四種四收種植,年均667平方米(1畝)產值在3000元以上(增效潛力可達5000元以上),既可使幼齡果園有較高的早期效益,又可實現(xiàn)果樹的長期效益。他們的經驗如下:
1.果樹初栽時按7米行距栽2行,3年后再在中間補栽1行。
2.春季甘藍11月份提前育甘藍苗,春節(jié)前后在拱棚內遍栽,每667平方米栽5000株左右,4月20日收獲完,產量2000~2500公斤。按批發(fā)價0.50元/公斤計,產值1000元以上。
3.西瓜(或甜瓜)2月底至3月初育苗,4月10~20日收完甘藍后栽植2行,7月10日收完,667平方米產2500公斤,按批發(fā)價0.40元/公斤計,產值1000元(附注:瓜類怕重茬,宜不斷變換種植位置,或者合理改種黃瓜、番茄、豆角、荷蘭豆等其他作物,或者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改種夏季大白菜,或者種植“美國賽娃”四季大草莓趕在中秋節(jié)上市,效益顯著)。
4.夏玉米5月10日前后點播3行玉米,要求大行距、小株距,667平方米密度3000株左右,產量400~500公斤,產值400元左右。
5.秋季蔬菜綠菜花在6月上旬育苗(或芹菜7月上中旬育苗),7月中旬栽植綠菜花(或8月下旬栽植芹菜),667平方米產綠菜花500公斤左右(為養(yǎng)地和倒茬,只種植1/2的面積),按批發(fā)價2.00元/公斤計,產值1000元左右。(河北省館陶縣農業(yè)技術研究會郵碼:057751電話:0310-2894088,13932063059)
野花棚養(yǎng)身價倍長
遼寧省岫巖滿族自治縣縣城內出現(xiàn)了一些賣花人。有趣的是,他們所賣的鮮花不是什么名貴花種,而是該縣山上生長的“映山紅”,并且還是人工培育的。
映山紅也稱香達花,該縣的山嶺間到處都有,一般在每年5月綻放,花色粉紅。頭幾年,鄉(xiāng)下人見城里人每到此時都要到山上采摘,便萌生了人工培育的想法。2002年冬,就有人在山里折了映山紅的枝,在溫室里用裝了水的瓶子培養(yǎng),到3月正好開放,比自然開放早了近兩個月,城里人見了,自然十分喜歡,紛紛購買。該縣蘇子溝鎮(zhèn)一姓肖的農婦培育了300多株“映山紅”,1株5元,收入1500多元。(遼寧 李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