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
1979年,根據(jù)上級指示精神,要求研制7.62mm班用槍族。起初要求該槍族包括自動步槍、沖鋒槍和輕機槍3種,后來又改為由步、沖合一的自動步槍和班用輕機槍組成。該槍族使用1956年式各種槍彈,擬用以取代當時裝備的56式半自動步槍、56式沖鋒槍和56式班用輕機槍。
當時接受7.62mm班用槍族研制任務的幾家單位分成3個研制組同時開始研制,本文介紹由中國兵器工業(yè)第二○八研究所研制的82式槍族。
82式槍族研制工作始于1979年1月,同年10月,樣槍參加了在國家靶場和蘭州軍區(qū)步校進行的選型試驗,且取得上乘結果。1981年10月通過了國家靶場的設計定型試驗,試驗結論為:該槍族主要諸元和散布精度基本達到戰(zhàn)術技術指標要求;零部件的加工、裝配基本符合要求,并基本滿足規(guī)定的互換性要求。自動步槍在各種使用條件下機構動作基本可靠。輕機槍在各種使用條件下,除1支槍在浸河水試驗時因復進不到位故障較多外,在其余條件下機構動作基本可靠。經綜合壽命試驗,口徑、初速及散布精度的變化不大,故障率較低,槍機、機匣、復進機等主要零(部)件無破損,達到了戰(zhàn)術技術要求。總的來說,自動步槍基本達到戰(zhàn)術技術要求,可以定型。
輕機槍雖有浸河水試驗時的故障,但按照槍械試驗的規(guī)定,并結合我國歷來的特種條件試驗,輕機槍從來都不進行浸河水試驗,只是根據(jù)1980年6月17~20日由總后軍械部和五機部科研局聯(lián)合召開的“7.62mm班用槍族技術審查會議紀要”的精神,輕機槍的浸河水試驗結果僅供參考。鑒于上述情況,應該說輕機槍也具備了設計定型條件。
▲加裝刺刀的82式自動步槍(固定托)
▲82式班用輕機槍
▲82式自動步槍(折疊托)托伸狀態(tài)(上)與托折狀態(tài)(下)
結構特點
為滿足戰(zhàn)術技術指標要求,82式槍族采取了如下技術措施:
(1)減輕質量
機匣部件采用沖、鉚結合工藝;合理選材,盡量選擇當時密度較小的材料;著重減輕零部件的質量;減少零部件數(shù)量,盡可能考慮一件多用,一件多能;緊湊安排結構,縮小外形尺寸。
(2)保證精度
確保自動機、機匣與槍膛軸線的同軸度;使槍機框遲壓擊錘;槍機框復進到位時與節(jié)套的撞擊面中心盡量接近槍膛軸線;盡量減小導氣系統(tǒng)與槍膛軸線之間的中心距;采用受力對稱的閉鎖機構;限制槍機框后坐開始階段的左右擺動量;保證機匣有足夠的強度與剛度;適當增大氣室容積;彈膛增加了第5錐體,使彈頭更準確地進入線膛[注];扳機改為兩道火,并且減小扳機扣力;增加活塞的慣性行程;合理安排槍榴彈發(fā)射器的位置。
(3)保證零件強度
零件強度在步兵自動武器的設計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評價新武器的使用壽命能否達到戰(zhàn)術技術指標的基本依據(jù)。為了提高活動零部件的強度和使用壽命,該槍族在設計導氣裝置時,縮短了導氣孔至槍管尾端的距離。同時,為了降低武器的理論射速,擴大了氣室的初始容積,使氣室內壓力上升較慢,降低了自動機后坐到位的速度,減小了自動機后坐到位的碰撞,這對自動機的工作平穩(wěn)是十分有益的;調節(jié)器開有3個導氣孔,可延長武器的使用壽命;零件結構設計合理;選擇合適的材料和熱處理工藝。
(4)減少故障
拋殼要有足夠的能量。為了解決82式槍族不拋殼現(xiàn)象及出現(xiàn)卡殼故障的問題,采取的措施主要是減少不必要的能耗,拋殼要緊而穩(wěn),要有合適的拋殼挺位置及撞擊點。另外還采取多項措施解決彈鼓的問題。
該槍族具有以下技術特點:
結構新穎、簡單、緊湊;外形美觀;分解結合迅速;機動性好,便于攜帶;發(fā)射機為整體結構(這也是該槍族所特有的),裝配迅速;通用零部件多,在同時研制的3家槍族中的比例最高,通用零件占71%,部件占68%;在3個槍族中質量最輕。
補記
在接受研制任務時,上級做出兩條具體規(guī)定:一是輕機槍所用的供彈具應是9396廠的彈鼓;二是自動步槍折疊槍托的連接形式應是56-2沖鋒槍式的。
208所執(zhí)行上級指示,但在試驗中出現(xiàn)了故障,問題主要出在彈鼓上。一是因彈鼓的阻力大,致使輕機槍在浸河水試驗時,出現(xiàn)了8次復進不到位,此值是允許次數(shù)的2倍;另一問題是彈鼓易跳彈,在射擊中,發(fā)生多次跳彈現(xiàn)象。這里說一實例。輕機槍在國家靶場做精度試驗時,一個裝滿槍彈的彈鼓,平放在現(xiàn)場一個不太穩(wěn)定的臺桌上,有人不經意碰了一下臺桌,結果滿彈鼓的槍彈一個不剩地掉了出來。這是1980年11月在設計定型時發(fā)生的事情,這也是81式槍族進行設計定型試驗的那年。當時研制人員考慮到,這樣繼續(xù)試驗下去故障率必超無疑,達不到定型試驗的目的,因此,研制人員撤除了試驗,繼續(xù)改進。第二年,研制小組到國家靶場進行第二次設計定型試驗,最終通過了國家靶場定型試驗。1984年雖經國家有關部門批準,但時間遲于81式槍族,所以沒有列裝,國家也沒有命名。那么讀者要問:82式班用槍族的名稱是怎么來的?
由于81式槍族是1980年通過設計定型試驗的,由國家命名為81式班用槍族;82式班用槍族是1981年通過設計定型試驗的,緊隨81式槍族之后,設計人員便將其定名為82式班用槍族。該槍族未能列裝,只作技術儲備。這就是82式班用槍族鮮為人知的原因所在。◆
(編輯/孫麗)
[注]彈膛,即槍膛尾部的擴大部分。手槍和沖鋒槍的彈膛一般由2~4個錐體組成。錐體的作用是確保發(fā)射的槍彈能正確定位,及彈頭向前運動時能順利地嵌入膛線。有的槍為了減小彈頭嵌入膛線的阻力,降低最大膛壓,在第4錐體的前面又增加了第5錐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