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芳
前不久,在廣西平南縣大新鎮(zhèn)中國廣西石硤龍眼母本園里,68號石硤龍眼母樹產出的100公斤龍眼拍出了7萬元的高價。這次龍眼母樹果實公開競標首開廣西名果公開競標拍賣的先河。(廣西)
滄州發(fā)現六百歲“棗樹王”
河北省有關專家前不久考察發(fā)現,坐落在滄州市滄縣王會頭村棗樹林中的一棵棗樹樹齡已經超過600年,更為罕見的是,至今仍在開花結果,是名副其實的“棗樹王”。該樹直徑有1米左右,樹干高20多米,仍枝繁葉茂、果實累累。(河北馬書平)
白天下田勞動夜晚讀書看報
在湖北省監(jiān)利縣龔場鎮(zhèn),農民白天下田勞動,夜晚集中讀書看報已成為當地農村一大時尚。以村為單位,組織村民利用晚上空閑時間開展讀書看報學習活動,并不定期開展讀報用報評報討論會,以便村民從中獲取科技知識。(湖北周弟平)
玉環(huán)縣免費為農民再續(xù)“學習夢”
浙江省玉環(huán)縣前不久啟動實施職業(yè)資格證書或綠色證書的“雙證制”教育培訓,農民學員學費由縣財政承擔,學員只需承擔基本的書本費用。這項教育實行免試入學,具有初中畢業(yè)或相當初中文化程度,年齡在40周歲以下的農民、專業(yè)戶和科技示范戶等都可參加。(浙江鐘光偉)
定西農民競聘“科技家教”
甘肅省定西縣農民前不久興起了一股爭聘“科技家教”熱,目前全縣已有近千戶農民聘請了科技院校的專家教授當種植養(yǎng)殖技術的“家教”,積極引進特色新品種、種養(yǎng)新技術,提高了農副產品的科技含量。(甘肅趙文英)
大連農民專業(yè)人員也將評職稱
遼寧省大連市前不久出臺了農民專業(yè)人員職稱評定辦法及指導意見,農民職稱成了一種證明實力的“金字招牌”。農民們希望能有一個在一定范圍內可以流通的技術職稱,即使走出了鄉(xiāng)村本土,依然可以證明自己的能力。(遼寧巴穎)
半城鎮(zhèn)為農民編發(fā)“送財信”
江蘇省泗洪縣半城鎮(zhèn)漁技、農技、獸醫(yī)等站所的科技人員經常齊聚鎮(zhèn)會議室,溝通最新各業(yè)信息,經篩選后編輯成公開信,免費發(fā)到全鎮(zhèn)3726戶農民手中,幫助農民發(fā)家致富,被群眾譽為“送財信”。(江蘇唐存高)
萬戶農民評“村官”
黑龍江省明水縣的萬戶農民前不久對全縣的村干部工作情況進行了一次評選,在778名村干部中,評選出群眾滿意的村干部396名,基本滿意的村干部296名,不滿意的村干部86名。不為農民服務、農民不滿意就當不成村干部,使村干部受到了極大的觸動。(黑龍江魏敬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