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精書
遠看長城,像一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從東頭的山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
六(1)班的學生們一個個流利地背誦著。城墻外沿有兩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了望口和……和……怎么到你就背不下去了?我用略帶責備的口氣看著這個令人頭疼的學生。蔡輝漲紅了臉,嘴里不停地囁嚅著,試圖接著背下去??伤艁y的眼神已經告訴我,這次又完了。這已經是第三次了,從前天上完這篇課文到今天,已經整整兩天了,后面一課《桂林山水》都講完了,他還沒有完成上一課的學習任務。你究竟是怎么了?我的聲音提高了八度,耐心已到了極限:兩天了,《長城》還沒有背會,《桂林山水》又是要求背誦的,這樣下去,怎么辦?
老師,我……怎么?你還有什么理由?看著他想辯解的樣子,我大聲說。蔡輝低著頭,他嚅動著嘴唇,想要說什么。我沒等聽完他的話,就又高聲說:請大聲講話!老師,我……能不能……先背《桂林山水》?我簡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前面一課還沒有背會,而《桂林山水》剛講完,你就會背了?會不會又是什么惡作???我頓了頓,說:好的,請你背誦吧。
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
下。我們乘著木船蕩漾在漓江上……越聽越驚奇,這是蔡輝嗎?這是以前總也背不會課文的他嗎?這次不但背誦流暢,吐字清晰,單那份神采飛揚、專注認真的神態(tài),就令我這個語文老師喜出望外了。原來的蔡輝在我的眼里,是個學習馬馬虎虎的學生,一副總也睡不醒的樣子,上課經常無精打采,成績落后就更不用說了。他惟一的特點就是在運動場上顯得生龍活虎。平時,我已不知有多少次找他談心,讓他努力學習,并用了表揚、鼓勵與批評等多種方法,軟硬兼施,但收效甚微。
可今天,真是太陽從西邊出來了,我心中暗喜,就高興地說:快說,你是怎么背會這一課的?蔡輝競被我急切的神情嚇住了,茫然地看著我,以為又犯了什么錯誤,不知該怎么說。我停頓了一下,平心靜氣地又說了一遍:察輝,這篇課文你背得真好,很熟練,給大家說說,有什么絕招?老師,我小時候就是在桂林長大的,那里的山水真是太美了!他深情地敘述著,從七星巖到象鼻山,從河里的小魚到山間的紅花。真想不到他的描述如此細膩,感情那樣真摯。驚喜之余,不忘引導,我輕聲細語地說:哪么,能不能把你想象中的桂林山水寫下來,讓老師和同學們也和你一起分享?好,我明天就把作文交給您,老師!蔡輝很興奮,我從來沒見他這么高興過。
第二天,我在班上朗讀了他的作文——《我愛家鄉(xiāng)的山山水水》。雖然文章不算很美,但語言生動活潑,這對于一個經常完不成作業(yè)的學生來說,已經是脊跡了。對蔡輝背誦《桂林山水》和寫作文這兩件事,我在班上進行了表揚。顯然,蔡輝很激動。在以后的課堂上,他學習主動,進步很快。
這件事雖然過去好長時間了,但在我內心深處引起了不小的震動,我認真地反思了自己以前的教育思想及教學方法。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才是學習上進的前提,可我在具體的教學中,卻不自覺地要求學生齊步走。其實,一個班上的學生,是興趣各異,層次不一的。教師在講授課文或寫作時,若能大膽地讓學生先學感興趣的課文,或從課外尋找一些他們自己感興趣的文章讀一讀,然后再結合書本學習課文,豈不更好?
是學生蔡輝給我上了一堂既生動又難忘的課。教學相長,老師不一定總是老師,而學生不一定總是學生。通過這堂課,我想了許多許多。我們在平時的教育中,若能再多給這些所謂的后進生一些關心、一份理解、一次機會,那么,我們收獲的將不止是幾棵火樹,而是一望無際、郁郁蔥蔥的森林。教育是教的藝術,更是愛的藝術。我們的課堂不能只局限于教室,要延伸到大自然和社會生活中去。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不僅是學生的引導者、傳授者,更應該是學生學習的協(xié)助者、合作者。身教勝于言教,只有拋棄空洞的說教,和學生打成一片,并融入他們的群體之中,與他們同歡樂、共追求,才是教育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