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迷的家
前幾年隨著圍甲的開辦,一位老總在北京的繁華地段開設了一個很知名的圍棋俱樂部,那是一座很漂亮的建筑,我曾在公共汽車里就看到了它矚目的圍棋俱樂部的標記。后來得緣幾次光顧,寬闊的對局室、上好的棋具,旁邊還有幾臺電腦供上網(wǎng)下棋。你要是會員的話,還可以得到職業(yè)棋手或業(yè)余強豪的指導棋對局。大廳里有休息室,俱樂部還有其它的休閑場所,卡拉OK廳、臺球室、餐飲間、浴室等等。我認為這是一流的對局場所,叫得響的好俱樂部,它的前景應該燦爛。
今年年初,我又問到知情人士這家俱樂部的現(xiàn)狀如何?他們告知:已經(jīng)辭掉了幾位職業(yè)棋手作為特聘教師,基本上將圍棋俱樂部改成了商務會館。盡管那里還能下棋,但已不以此為特色。我想:這家圍棋俱樂部悄然轉型,老總作為有所成的商人,自然有他轉型的理由。這其中最大的問題,恐怕還是這家圍棋俱樂部沒有贏利!在市場經(jīng)濟的新形勢下,虧本的買賣誰都不愿意長期做下去。
我曾經(jīng)與這家俱樂部的老總交談過,他是因為喜歡圍棋搞圍棋俱樂部的。盡管曾經(jīng)贊助過一個少兒圍棋集訓隊,但他并沒有成立自己的職業(yè)圍棋隊的想法;盡管資助過大學里的圍棋教育,但也沒有想搞圍棋培訓。我真不知這位老總是怎么想的?大概他最大的收獲是以棋會友。
新的動向
九月中旬在成都進行的圍甲領隊教練會議,確立了明年每支參賽隊必須以俱樂部形式參賽,并且在隊伍的組成上可保持三名注冊棋手不動,其余場可自由轉會的方針。這其中前一條是根本,既然是圍棋俱樂部,它牽涉到如何界定和各自如何經(jīng)營的問題。而后一條則實質上是圍繞俱樂部組成上的輔助性方針,作為主體的棋手想留想走,作為老板的俱樂部想要想轉,總得有一個可遵循的原則,三留三轉就是這個原則。
轉會的問題是一個雙向選擇的問題,這還好辦一點,對于以俱樂部形式參賽,的確讓一些\"掌門人\"頭痛。僅僅以\"形式\"上的俱樂部參賽,這當然不是問題,難就難在成立俱樂部后的歸屬和經(jīng)營問題?,F(xiàn)階段\"歸屬\"是一道坎,而經(jīng)營的問題其實是最終俱樂部成敗的關鍵。
棋隊成立時間較短的圍甲隊伍,由于基本上是靠自身的經(jīng)營生存,\"歸屬\"問題還好辦一點,上級主管部門本來就沒多少參與,其\"獨立性\"更強;而一些老牌的棋隊,是上級主管部門帶大的,今天圍棋長大成人了就要獨立自主,雖說\"兒大不中留\",但如沒有回報,這從道理上就說不過去。這段時間,新型的俱樂部在要\"政策\",老牌棋院負責人也在要\"政策\"。雖然他們要的\"政策\"不盡相同,前者要的是\"政企分開\"的政策,后者要的是\"紅頭文件\",但實際上都是一碼事,都是為了爭得經(jīng)營者的自主權,謀得自己應得的利益。
俱樂部的界定
俱樂部不是一個陌生的概念,形式上的俱樂部有很多,活動場所、培訓機構最多,但作為最高水平的俱樂部,要培養(yǎng)高強的棋手和追求最大的贏利,應該有其特定的原則。
參照其他項目頂級俱樂部的情況,結合近四年圍甲情況,以及現(xiàn)有的圍棋俱樂部的情況,我認為圍甲俱樂部應該具有至少下列幾個方面的屬性:一是具有獨立的法人資格的經(jīng)濟實體或相對獨立法人資格的事業(yè)實體;二是具有相關的硬件設施,包括比賽場所、固定的圍甲專項資金及贏利措施等;三是有6名職業(yè)棋手;四是建立二級梯隊。獨立的法人能夠保證經(jīng)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贏利的措施是圍甲俱樂部存在的理由,職業(yè)棋手是保證高水平競賽的主體,青少年隊和成年隊二級梯隊設置是保持隊伍長盛不衰的根本。如此,俱樂部方不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并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
把贏利措施作為俱樂部\"硬件設施\"的原因,是因為它是一個中心問題,是俱樂部大廈的基石,包涵著俱樂部核心機構的設置。比如市場調研與開發(fā)部、圍棋培訓部、競賽部等等,它主要的任務是與三千萬棋迷打交道,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滿足他們的所愿所望,竭誠地為他們服務,并在其中尋找到商機,尋找到贏利,尋找到俱樂部發(fā)展的不渴源泉。
打破禁錮
與多位棋隊負責人交流,詢問他們經(jīng)營的情況和經(jīng)營的思路,他們對面向業(yè)余棋手贏利的一塊都不樂觀。開辦棋室收茶水錢是小菜,職業(yè)棋手指導棋收費的對象可遇不可求,圍棋培訓很辛苦也有其它的場所和機構。惟有贊助來得快而多,似乎只有靠贊助才能維持圍甲隊伍的參賽。而贊助似乎也有些朝不保夕,如果贊助商的廣告效應達到了,那它為什么還要花那筆錢?
浙江信聯(lián)股份有限公司站出來了,他們提出了一個新的思路,九月中旬的圍甲領隊、教練會議,該公司董事長王宏聲亮相。他便是前段時間風傳要買斷所有圍棋經(jīng)營權的主角,只是他們現(xiàn)在是投資明年的圍甲,這在現(xiàn)階段是一個明智的決定。
王宏聲認為,圍棋是一種很高尚的文化,棋圈的環(huán)境很純潔,并且具有商業(yè)化運作的條件。信聯(lián)不會純因廣告介入圍甲,而是一種投資行為。既是投資就要講產(chǎn)出,他們將與棋迷、棋手、俱樂部、贊助商、媒體和棋院同生共存,榮辱與共。他們的目的是要經(jīng)營圍甲,明年的投入總額大約是1 000萬元,除了獎勵會提高以外,大多資金會用于電視節(jié)目、網(wǎng)站建設和包裝宣傳活動。注意王宏聲把棋迷擺在了首要位置,這是因為,一切產(chǎn)出都因棋迷而生,贊助商和媒體看中的也是廣大的棋迷市場。
我曾經(jīng)多次打過比喻、舉過例子,進行過簡單的計算:三千萬棋迷,每人一年只花一元錢,這就是三千萬元;每年花十元,就是三億元。相信我們每個棋迷每年在圍棋上花的錢絕不止10元。一方面是圍棋隊覺得從棋迷那里的收益不大,另一方面計算的結果令人鼓舞,我看這其間最大的問題是怎么樣與棋迷同行的問題。信聯(lián)公司至少在思路上看到了這其中的商機,其特點是規(guī)模效益,如果在操作上有\(zhòng)"方便棋迷\"的特點,那自身就能贏得棋迷的方便。
上帝的想法
把棋迷奉為\"上帝\"--真正的上帝,不能不了解他們真實的想法。在與棋迷的接觸中,他們談到了自己的想法。
首先,他們都非常喜歡圍棋,只要有時間,他們會都看一看有關圍棋的電視節(jié)目和報紙,好的圍棋書在書店里看到了,總是不怕掏腰包。他們有向職業(yè)棋手討教的愿望,一是因為價格的原因沒能經(jīng)常成為事實,二是沒有這方面的渠道,再一個就是仰止高山,寧可看他們的棋譜或在網(wǎng)上與他們交流,也不愿面對面地多幾分拘謹。
大多數(shù)的棋迷都經(jīng)常性地下棋,而且尋找相當?shù)膶κ趾捅茸约郝愿叩膶κ帧H绻麑κ值乃奖茸约焊叩煤芏啵绫人麄兏吆芏嗟膶κ忠粯?,他們也會覺得索然無味。
他們表面上說圍甲沒意思,可是卻關心現(xiàn)在哪個隊排在第一?李昌鎬在圍甲中出場了沒有,他是否在圍甲中被對手爆冷?為什么不到現(xiàn)場去看看呢?一是沒時間,二是不知道在哪里。其實是想約幾個人一起去,卻沒好意思開口。
競技圍棋是一個分勝負的游戲,或者是一個以成敗論英雄的游戲,這鑄就了棋迷的好勝心。他們寧愿在家里與棋友殺個通宵達旦,或者泡在網(wǎng)上一整天都不吃飯。他們走出去看一看時,最害怕別人說他是\"閑人\",最不愿職業(yè)棋手對他們不屑一顧,連個字也懶得簽。
他們提高棋力的階段,總是幾個書店幾個書店地逛,為的是找一本適合自己的書籍,而他們自認水平已經(jīng)很高時,希望不僅僅是花錢下棋。所以業(yè)余強豪總是琢磨著自己開辦一家棋社,或者能教教棋,哪怕搞家教也樂意。
他們喜歡和一幫棋友喝酒聊天,聊起棋來把常昊的一個臭招批得體無完膚,過后還是忍不住看常昊的自戰(zhàn)解說。
這就是棋迷,一幫自信的家伙,卻大都不失豪爽。他們中的強豪有的甚至以賭彩為生,但如果有其他更好的以圍棋為生的條件,他們不會琢磨為同仁放套的勾當。
他們在競技圍棋的薰陶下很多時候都不知道圍棋還有博大精深的文化一面,因而也不是太關心,同時也浪費了從事圍棋相關職業(yè)的機會,減少了從圍棋中獲得更大樂趣的收獲。他們談圍棋的流派,圍棋的風格,吳清源的二十一世紀圍棋和調和觀,很多卻又是一知半解。
他們中出色的一些人從下圍棋中悟得了從事工作中的一些道理,也從自己的工作中重新解讀了圍棋。他們有很多想法,有時在網(wǎng)絡或報紙上傾吐一番,有時因為棋的水平不高悶在自己的肚子里。
他們需要什么?他們需要的是一個場所,一個精神的家園,那個場所他們已在網(wǎng)絡上找到,而精神的家園卻在四處游蕩。
俱樂部的經(jīng)營
對棋迷思想的把握能讓我們對俱樂部的經(jīng)營有個大體的方向,以往的圍棋對弈場所的提供,指導棋對局的收費,圍棋培訓,圍棋棋具和棋書的銷售當然仍應該存在,但更應該加強的是為棋迷提供交流和討論的機會,以及因此而成立的合作項目。
比如說,中國圍棋的書籍中記載了很多地方的圍棋名人活動,其中許多地方很有旅游的價值,對這個問題的討論完全可以借此開發(fā)和擴展旅游名勝。而這個項目與當?shù)貙Y源的開發(fā)愿望相合拍,其前景就不小,與之相配套的是,這樣也會豐富圍棋電視節(jié)目和媒體的內容。
再比如說,對電腦圍棋的專項論壇,不但可以提升電腦圍棋的水平,也可以開發(fā)相關的產(chǎn)品,為今后拓展圍棋的經(jīng)營領域提供先期的準備。
圍棋的新聞出版這一塊也大有文章可做。風行日本的漫畫《光之棋》的構想讓人想起中國古代神話故事,簡直就是翻版。它的那個靈魂附體,中國古代有《棋盤精靈》與《桃花源記》同時代的作品,受\"洞穴文化\"的影響,其中就有很多有關圍棋的神奇故事,以此演繹,也能形成頗富傳奇色彩的故事。只要投入人力、物力,不愁弄不出感人的優(yōu)秀作品。而現(xiàn)在的事實是,我們在技術書籍的圈圈里來回打轉。
總之,圍棋在大眾的眼里是一種精神的產(chǎn)品,需要將圍棋的精神落實到其它實物的身上,使之不僅僅是局限在棋具的基本層面上,我們便能開創(chuàng)出一片廣闊的經(jīng)營天地,使投資商不僅僅收到廣告的回報,也收到投入后產(chǎn)出的果實。這樣才能使我們的俱樂部不斷地走向進步,同時也使廣大的棋迷從中提升自己的價值,吸引更多的棋迷進入圍棋領域,為圍棋產(chǎn)業(yè)的成型、發(fā)展和成熟鑄就千萬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