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有這樣的一個感覺,在當(dāng)初沒有較深入地接觸刀劍之前,說起“刀劍”兩個字,腦子里自然浮現(xiàn)出來中國刀劍的造型。再認(rèn)真回想,“刀”的概念在大腦中呈現(xiàn)的是“大刀向鬼子頭上砍去”那種大砍刀的樣式,“劍”則是清代長劍的樣子。至于還有沒有其他形狀的刀劍,卻也沒有多去想過。
后來,接觸的相關(guān)刀劍的書籍、照片、實物等日漸增多,多少也對刀劍內(nèi)在的東西入了點門。但回頭一想,發(fā)現(xiàn)了一個問題,就是腦子里對中國刀劍的印象越來越模糊,覺得自己稍稍懂得一點,能說出個一二三四五的,都成了外國的刀劍。如精美華麗的伊斯蘭刀劍,神秘獨特的馬來刀劍,工藝精湛的日本刀,以至于多種多樣的西洋刀劍,都自成體系,各具特色,異彩紛呈,使人浸淫其中,流連忘返。而我中華五千年文明,難道就只能生產(chǎn)粗糙的大刀片嗎?想起公園里老大媽們鍛煉用的那種粗陋不堪的長劍,更是疑惑,如果這些就是中國刀劍的代表,那么和伊斯蘭、馬來等地區(qū)的平面及糙面花紋刃比起來,實在不可同日而語。不但我們心理上無法接受,也與常理不合。我們國家有博大精深的文化,這其中不能缺少了能代表我們文化的兵器。有人說,我們中國人受儒家思想影響太深,缺乏尚武的精神,對此我也不能贊同。如果說中國人都是重文輕武,為何干將莫邪的故事如此深入人心,為何武俠小說如此大受歡迎,為何《輕兵器》能擁有這么多熱心讀者?就算是中國尚武的人的比例小一些,但如此大的人口基數(shù)和如此漫長的歷史,所產(chǎn)生的尚武的人的總數(shù)也應(yīng)該不小于其他國家。那么,幾千年中我們的名刀名劍都到哪里去了呢?是的,有很多被埋在土里,時間一長就銹蝕掉了;歷次大的運(yùn)動,如“大煉鋼鐵”、“文化大革命”等,毀掉了許多刀劍??墒窃诰虐倭f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能夠劫后余生的應(yīng)該也還有不少吧。遺憾的是,中國古代的刀劍似乎的確沒有多少了,再看其他國家的刀劍資料時,都有非常豐富的實物照片,而關(guān)于中國刀劍的專著,卻多半只能以用筆畫出的草圖、先前留下的繪畫、雕塑來舉例。顯然,編寫這些書的人也找不到多少實物資料。已故著名古兵器專家周緯先生的《亞洲古兵器圖說》,材料極其豐富、詳盡,真可謂鴻篇巨制。然而周緯的另一本著作《中國兵器史稿》,內(nèi)容便顯得匱乏得多。
《亞洲古兵器圖說》對亞洲各國古兵器詳加闡述,尤其著重花紋刃。??础遁p兵器》的讀者都知道,花紋刃分為平面和糙面兩種,《亞洲古兵器圖說》的導(dǎo)言中有這樣一段話:“數(shù)十年來,著者竭力于中國各地及歐亞各國搜求中國古代平面花紋刃,訪問殆遍,迄今未獲見一具。于此有二說焉,一即平面花紋尤其是鐵刃,早為刃面銹污掩蓋,洗濯亦不可辨認(rèn),況前并無識此者;二即此類名刃尚無出土者,或雖說有出土然已散失不彰或被人以廢銅爛鐵棄之矣?!敝芫曄壬彩巧顟褠蹏?,希望能夠證明亞洲他國的名刃都是由中國傳入的,但是除了中國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名劍年代早于其他國家以外,并沒有確實的證據(jù),當(dāng)然,日本刀最早確實是由中國傳入的。
我的想法是,我們也不要非說什么都是我們最早發(fā)明,別人都是學(xué)我們的。只要也有自己的體系,平面也好,糙面也罷,能夠反映我們民族的文化內(nèi)涵,既不同于他國刀劍,品質(zhì)上又能與其相比肩,也就夠了。抱著這樣的想法,也曾多方尋找,一個偶然的機(jī)會,筆者在北京西四發(fā)現(xiàn)了幾把刀劍,與先前的設(shè)想倒也差相仿佛,今日公開出來,以咨各地專家及愛好者相探討。
所示短劍,劍身長57cm,寬3cm,全長71cm,劍柄為后來所配。劍身上有非常清晰的云朵一般的花紋,線條流暢自然、中正平和,并且有規(guī)律地分布,透著東方特有的神秘色彩。相比之下,近年常見一些國外制作的花紋鋼匕首與折刀,花紋的線條倒是非常的規(guī)則,但總覺得有點類似幾何圖案的生硬感覺。也曾見過一些其他的中國花紋刀劍,雖然確實是折疊鋼花紋,但在美觀上來說比這一把又差遠(yuǎn)了。如這一把七星劍,有不知道的,甚至?xí)`把劍上的花紋當(dāng)作銹跡也未可知。像這樣花紋既規(guī)則,又不失靈性的,著實少見。
為彎刀,花紋如急流飛瀑,煞是壯觀。
是長劍,劍身長82cm,寬3.1cm,全長103cm,均為原裝。如果說前兩把劍帶有溫文爾雅之風(fēng),這一把則含有凜凜殺氣,其色澤較為烏黑,花紋致密沉穩(wěn),劍身非常厚實,并且堅硬異常,給人以無堅不摧之感。
也是長劍,劍身長92cm,寬3.1cm,全長101cm,劍柄為后配?;y細(xì)膩、含蓄。有人可能對事物總有求全之意,對刀劍也希望所有的部分都是原件,其實不然。刀劍是以其刃身為主,柄、鞘等外裝部分有原來的自然是好,沒有了也無大礙,配上即可,并不十分影響其價值。
關(guān)于這幾把刀劍的年代問題,著名刀劍專家許耀華、中科院冶金專家何堂坤、文物鑒定專家史樹清都曾看過,意見并不十分統(tǒng)一,初步認(rèn)為當(dāng)屬元明時期所制也希望其他有識之士多作探討?!?/p>
(編輯/王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