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逞一時之氣
貴刊2002年第1期刊登的讀者周靈群的《美國人的尷尬》一文所表達的看法,多半出于“抗美”情緒,卻不大符合實際。在阿富汗進行的反恐戰(zhàn)爭,美國人贏了,是不爭的事實,而周文所說,就歷史而言,紐約雙子大廈倒塌時美國就已經(jīng)輸了,卻令人不敢茍同。
美國遭恐怖襲擊,受到重大損失是真的,然而從政治和外交上,美國可以說是因禍得福,變壞事為好事,得分不少。美國民眾愛國主義情緒高漲;僥幸以微弱優(yōu)勢當選的布什總統(tǒng)的支持率創(chuàng)新高;美國以受害者的身份,博得聯(lián)合國和世界上絕大多數(shù)國家官方的同情(不管是誠心的還是外交姿態(tài)),反恐軍事行動得到普遍認同,名正言順地大打出手,成了世界反恐聯(lián)盟的領袖;北約首次援引共同防御條款,介入歐美以外地區(qū)的軍事行動,日本也借機向遠離本土的地區(qū)出兵;俄羅斯則抓住這個契機調整對美關系,加強合作,它眼睜睜看著美國在其后院的中亞地區(qū)有了軍事存在,對北約東擴、美國退出反導條約、部署導彈防御系統(tǒng)的反對聲有所減弱或變調。凡此種種,均不是周文所說的“美國人在這場戰(zhàn)爭中未戰(zhàn)先敗,在威望、政治、軍事和經(jīng)濟方面,莫不受到嚴重傷害”。說到美國的經(jīng)濟疲軟,主要系經(jīng)濟周期的運行規(guī)律所致,9.11事件只不過起了雪上加霜的作用。
周文稱“(本·拉登)所施行的恐怖主義,就是要用非常手段強迫改變現(xiàn)狀,只要使美國的中東政策做出修正,并朝對阿拉伯世界有利的方向演進,如此他的戰(zhàn)略目標就算原則性達成了”,更是誤導之談。希望用恐怖主義手段達到“有利”的目標,本身就是錯誤的,而且也不可能得逞。事實上,在巴以沖突中,只是在阿富汗戰(zhàn)爭初期,美國出自政治需要,對以色列有所壓制,隨著巴勒斯坦激進組織的“肉彈”不斷爆炸和阿富汗戰(zhàn)事已成定局,美國又默許以色列舉起“反恐”大旗,對巴勒斯坦群眾嚴厲鎮(zhèn)壓,已使阿拉法特陷入空前困境,前途堪憂,哪來的“美國的中東政策做出修正,并朝對阿拉伯世界有利的方向演進”?
總之,9.11事件策劃者是弄巧成拙,空使美國坐大,自己成了過街老鼠。9.11事件引起的世界政治格局的變化很復雜,應認真研究,不可逞一時之氣,說幾句不憤之言了事。
讀者王潤鐘
討論越多,對事物的認識就越清楚。本刊歡迎讀者像周靈群先生那樣對國際問題直抒胸臆,也歡迎像王潤鐘先生那樣提出批評和討論。
——編者
小孩子的文章都如此厲害
我是貴刊的忠實讀者,貴刊不愧為國際問題方面的權威,連小孩子在上面發(fā)表的文章都如此的厲害。其實貴刊2001年第13期第1頁發(fā)表的那個叫賀鑫的孩子的那篇評論布什政府“政績”的文章,就準確預示了美國將會受到重大襲擊。該篇文章列舉了布什政府執(zhí)政的一些實例,對其霸權行徑進行了批駁,說它逆歷史潮流行事必將受到歷史的懲罰,是要碰大釘子的。在很大的程度上,正如該篇文章所講,9.11事件是美國的政策引起的。正是由于美國的中東政策不當,才引起這樣對美國造成重大傷害的事件。我想,如果美國政府繼續(xù)一意孤行,逆歷史的潮流而行事,還會如該篇文章所指,碰更大的釘子。我為你們雜志的讀者中能有這樣好的孩子而感到高興。有了他們,相信我們國家在以后的建設中定會有輝煌的成就。
未署名的讀者
只是有一點需要補充:恐怖襲擊不是賀鑫同學所預言的那種歷史的懲罰,因為它既不代表歷史,也不代表深受美國之害的有關國家和地區(qū)的民眾。美國的政策需要改變,恐怖主義亦應受到譴責。
——編者
我太想擁有自己的《世界知識》了
《世界知識》編輯老師:
您好!我是一名高三學生,但自從在同桌同學那兒看到《世界知識》后,我就注定要成為它的熱心讀者了。最新的國際信息,最精辟的事態(tài)分析,再加上最富動感的封面設計,雖然僅是一面之交,但它卻深深地吸引了我,在同桌幾次三番的索要下,才依依不舍地還給她?!妒澜缰R》介紹國際風云,是學習政治、了解世界的最好幫手,尤其是對一名文科生?!耙幻妗敝?,我下決心要攢夠錢,訂下高三最后一學期的《世界知識》,作為我學習政治、豐富知識的材料。這些錢我可是攢了好長時間呀!因為我太想擁有自己的《世界知識》了!
寧夏靈武王喆同學在艱苦的條件下刻苦求知,關注國際風云變幻,這使我們感動。我們有相當多的學生讀者,他們省吃儉用地購買我們的雜志。為此,多年來我們的雜志一直保持了樸實的包裝和較低的價位。愿他們學習進步、前途無限。
——編者